张 滢,孟海峰,王旭彤,刘慧莹,王志泉
(1.石家庄学院 财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5;2.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纪检监察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3.河北大学 审计处,河北 保定 071002;4.石家庄市第五中学 后勤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落实国家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在高校经费使用管理方面提出进一步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有关教育专家肯定此项政策,并表示这一政策标志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呼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加强制度建设,同时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2018年7月6日,《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9月1日起实行。该意见是为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而制定的法规。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要求从2017年开始,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参考2014年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指明了方向,但是对高校而言,缺乏具体实施方面的指导。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实践方面,都起步较晚。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一方面,国家对高校实行“放管服”政策改革,加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国家对政府事业单位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实行全面预算评价,这对高校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预算绩效管理的主导部门、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形下加强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承担着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公共服务职责,不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难以像企业一样,仅凭简单的利润指标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财务的功能倾向于核算,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高校财务部门大多人力紧缺,较多的人力投入到会计核算、经费报销方面,很少有人员专职从事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意识上的重视和足够的人力支持。
其次,对于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岗位分离、轮岗制度,高校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由于财务人员数量较少,有时会存在一人兼任多个岗位、人员之间岗位交叉、各个岗位缺乏明确责任划分等情况,难以使每个财务人员都对内控制度产生足够的重视并在工作中落到实处。轮岗制度在高校财务制度中大多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一定难度,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给财务工作带来隐患,不利于良好内控环境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财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早已发展到通过专业财务软件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信息化在给财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控制环境更加复杂,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有所增加。通过专业财务软件进行核算,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操作员一旦操作失误,就容易对数据造成破坏,而且很难恢复。每个操作员都有自己的登录名及密码,一旦被他人获取,对信息安全产生极大威胁。系统管理员对财务系统有着绝对的管理权,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也是现行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大隐患。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管理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容易忽视信息化建设中的内部控制,缺乏对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视。目前高校信息系统更倾向于核算功能,管理功能较弱,难以直接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直接数据,也缺少对数据的实时监控。目前各类统计报表大部分需要从财务软件中导出数据,进行人工整理,难以直接提取生成有效报表。因为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功能较弱,难以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对预算监控也大多依靠人工完成,导致财务内部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各业务部门大多实现了自身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学生处使用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使用教务系统,国资处使用政府采购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科研处使用科研系统。[1]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业务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没有实现贯通链接,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分离导致在高校中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且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注重的目标有时不一致,二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使得财务活动仅限于业务部门完成经济业务活动后,拿发票到财务部门报销。这种监督实质上是依托发票、合同等进行的事后监督,未能实现内控制度要求的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过程监督,不利于建立预警机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高校的采购系统与财务系统未实现对接,采购部门在接受业务部门委托进行采购时,无法确定业务活动的内容、支出是否与当年预算相匹配,也无法根据财务系统的报销数据提取有效信息,难以判断业务部门是否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集中采购,从而进行系统预警。财务部门也无法从采购系统中提取与采购相关的项目、金额、付款方式等资料,无法掌握第一手信息,只能通过人工审核业务部门提供的报销单据了解集中采购信息。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未实现对接,财务部门无法直接提取固定资产变动的相关信息,而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固定资产核算采取不同的口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关于资产的统计数据无法一致,影响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不利于对资产的管理。
高校的科研系统与财务系统未实现对接,科研部门无法通过系统第一时间得知科研经费到账情况,需要从财务人员处获取相关信息,给科研经费的统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财务部门要在财务系统中录入科研经费立项信息,也需要科研人员从中传递,手工录入,既造成了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降低了信息的准确度。财务部门不能通过科研系统掌握科研经费预算,导致报账过程中无法根据预算对科研经费报销实施有效控制。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优化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相关人才严重短缺。虽然高校财务部门越来越重视管理职能,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工作的两个重点来抓,但还是有很多高校把工作重心依旧放在核算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财务业务量大,人员不足,为了解决普遍存在的报销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许多高校财务部门将大量人员安排在报销岗位上。财务人员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学习,更多专注于本职工作,对高校内部控制了解较少。内部控制工作起步晚,财务部门一般安排个别人兼任此项工作,其他人员对此关注较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内部控制意识。高校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较少,除了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外,缺乏内控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考核。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某种意义上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也是目前内部监督的主要方式。[2]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很多高校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大多隶属于学校纪检部门或者办公室。二是内审部门往往人员较少,很难对全校实行有效的监督评价。三是目前内部审计缺乏全面性与及时性,内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与个别项目的抽查审计。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顺应国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国家监督体系、提升高校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不断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日常工作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明确每个人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制定岗位轮转规定,严格落实定期轮岗,真正将内控制度的规定落到实处。
财务人员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将系统默认的登录名与简单密码改为安全等级较高的复杂密码,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保护密码安全。增加对系统管理员操作的审核岗位,形成对管理权的有效制约。增加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对高校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与安全保护,对数据做好备份。
高校现有财务软件大多从软件供应商处直接购买,通用软件的功能更偏重单纯的核算,无法结合高校财务的特点及时高效地提供财务内控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高校自主开发软件成本高,而且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大多数高校难以实现。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现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沟通,由高校财务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与软件供应商一起对现有财务软件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符合高校财务的业务特点,真正实现内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为领导作出正确经济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行业财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应将财务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制度内嵌的方式将控制规则与信息系统建立链接,由系统自动进行风险防控,将事后监控前移,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同时,也为内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应适当增加财务人员,缓解财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加强对财务人员内控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内部学习、业务交流,由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关讲解,使接触内部控制工作较少的人员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参加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学习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加强与内部控制建设高水平高校的交流学习,了解最新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将内部学习与外部交流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培养出全面的内部控制人才,更好地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服务。
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对重点项目、专项项目资金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对采购、预决算、资产等关键经济业务环节实行重点监控。高校经济业务活动众多,单一依靠审计部门无法完成对财务内控的有效监督。要实现有效的内部监督,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多部门的联合。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职责对接,实行重大财务事项协商机制,明确各自的监督内容、监督重点,共享工作成果,避免重复工作。实行财务信息公开,接受本校教职工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定期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本校业务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不足,通过独立第三方专业的视角给出建议,对本校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多方面的内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科研活动及各项管理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后,各高校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各中层领导为组员的内部控制小组,内部控制工作开始全面展开。但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时间较晚,要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依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不断强调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使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真正提起重视,使普通教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并积极配合工作。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经济活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助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