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书》《国榷》等所谓“闵仲俨”辨正
——兼辨闪仲俨、闪仲侗及相关史事

2021-02-01 11:14:38胡露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太史永昌崇祯

胡露

(韩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东 潮州521041)

一、《山书》《国榷》等书“闵仲俨”皆应作“闪仲俨”

在晚明政治活动有关史料记载中屡次出现一个人名“闵仲俨”,如明末清初孙承泽《山书》、谈迁《国榷》、文秉《烈皇小识》、王夫之《永历实录》、汪楫《崇祯长编》等,兹罗列如下:

孙承泽《山书》卷八《考试阁员》条:“(崇祯八年)七月,以阁员乏人,召吏部尚书姜逢元等,亲试票拟。次日谕吏部:‘将尚书等官姜逢元、陈子壮、文震孟、张至发、蔡奕琛、张元佐、马之骥、闵仲俨、张居年籍履历,开写来看。’”[1]181

又卷十五《亲定阁员》条:“(崇祯十五年)六月,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以阁臣魏照乘、谢升以人言去,贺逢圣以请告得允,办事乏人,乞行枚卜,旨下吏部。……再推礼部尚书林欲楫、少詹谢德溥、少詹邱瑜、南祭酒王廷垣、庶子闵仲俨、刑部侍郎徐石麒、副都御史房可壮、工部侍郎宋玫、通政沈惟炳、大理寺卿张三谟通列上请。”[1]401

谈迁《国榷》卷八十八:(天启七年十一月丙寅)“户科给事中李觉斯奏荐东林诸臣。前兵部尚书王永光、詹事萧命官、司业贺逢圣、庶吉士杨汝诚、马之骥、闵仲俨等。宜开其禁锢。从之。”[2]5399

又卷九十四:“(崇祯八年六月)丙午。上御门。召廷臣。于阶旁列几研。谕。廷臣才品。朕未遍知。今试票拟一疏。阁臣尚书立阶上。余分班试阶下,中官奉疏各分一帙。并二小柬。传谕将疏票拟书于柬上。一稿一誊。九卿詹翰各拟进。次日。传姜逢元、陈子壮、文震孟、张至发、蔡奕琛、闵仲俨、马之骐、张元佐、张居。命吏部录其年貌履历上之。并推在籍诸臣堪任阁员者。”[2]5707-5708

又同卷:“(崇祯八年八月癸未)屈可伸、许士柔为左春坊左□□。闵仲俨刘若宰为右春坊右□□。黄景昉丘瑜闵仲俨直日讲。”[2]5707-5708

文秉《烈皇小识》卷四:“(崇祯八年)七月二十六日,皇上辟门,遍召群臣,试以票拟。先臣以病不能出,倪庶子元璐无病而亦不出。三十日,旨下:吏部取姜逢元、陈子壮、先臣、张至发、蔡弈琛、张元佐、闵仲俨、马之骥、张居九人履历。”[3]按:此段“七月二十六日”实应为“六月二十六日。”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一《大行皇帝纪》:“崇祯六年,遣编修闵仲俨册立桂恭王为安仁王,上为永明王。”[4]1

又同卷《大行皇帝纪》:“(永历二年)是岁,[清]兵攻破成都,张献忠殪。孙可望自东川攻云南,沙定洲溃走,可望诱沐天波及副使杨畏知至,胁降之。詹事雷跃龙、春坊闵仲俨、行人龚彝皆降于可望,可望遂据云南,四出攻下府州土司。”[4]6

汪楫编《崇祯长编》卷三十四:“(崇祯三年五月壬辰)遣检讨闵仲俨、刑科给事中仇维祯主考福建。”[5]

《崇祯长编》(《痛史》本)卷二:“(崇祯十七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丙戌)赐闵仲俨祭葬。”[6]

从以上记载看,闵仲俨其人在晚明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厘清其生平事迹,对于研究晚明政治、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然而,以上诸书十一处记载中实存在一处重要讹误,即“闵仲俨”皆当作“闪仲俨”,不可不辨。盖“闪”为僻姓,“闵”较熟知,字形相近致讹。闪仲俨,乾隆《云南通志》卷二十一之一《人物志·乡贤·永昌府·明》有传,云:“闪仲俨,字人望,继迪子。天启乙丑进士,历官少詹、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枚卜一次。初官庶常时,忤魏珰,矫旨削籍。怀宗召为纂修日讲官,宸眷有加。两典棘闱,一奉桐封,不究其用而卒。”[7]光绪《永昌府志》卷四十二《永昌府人物志·乡贤·明》亦有传,云:“闪仲俨:字人望,继迪子。历官少詹事、礼部右侍郎,与枚卜。初官庶常时,忤魏珰,矫旨削籍。庄烈帝召为纂修日讲官。两典文衡,未竟其用而卒。”[8]与《云南通志》略同,上述十一处,即此人也。

二、闪仲俨小传及相关史实考辨

事实上,乾隆《云南通志》、光绪《永昌府志》闪仲俨小传所载相关史事,亦皆未必确凿,仍须详辨。今依其序,一一辨正:

1.“历官少詹、礼部右侍郎”

按:闪仲俨实官至少詹事,礼部右侍郎为其赠官,李清《南渡录》卷四:“(崇祯十七年甲申十一月戊子)赠少詹闪仲俨礼部右侍郎,不准荫”[9]可证。此年(1644)二月闪仲俨已卒,故前引《崇祯长编》(《痛史》本)卷二云:“赐闵仲俨祭葬。”而后明王朝覆灭,故至十一月,南明弘光帝方予赠官。而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一《大行皇帝纪》则云:“(永历二年)詹事雷跃龙、春坊闵仲俨、行人龚彝皆降于可望,可望遂据云南,四出攻下府州土司。”[4]6其时闪仲俨已卒四年,何由降孙可望? 考朱绪曾《金陵诗征》卷二十九亦载《天涯》一诗,其小传云:“知愿,江宁人,居大功坊,尝从桂王,官待诏,与沐天波偕死缅甸”[10]。闪知愿,名仲侗,即闪仲俨之弟,字知愿(一字士觉),天启七年(1627)云南解元,著有《鹤和篇》三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卷一八,集部别集类存目七[11]。王夫之《永历实录·大行皇帝纪》实误以“待诏闪仲侗”为兄“春坊闪仲俨”,又误“闪”为“闵”。

2.“枚卜一次”“与枚卜”

枚卜,语出《书·大禹谟》:“枚卜功臣,惟吉之从。”[12]明代专指会推阁臣,即推选大臣为大学士入内阁主事。“枚卜一次”“与枚卜”,事在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见前引《山书》卷十五。而此前崇祯八年(1635)六月至七月崇祯帝亲试票拟,亦为推选阁臣事,唯方式稍异,而闪仲俨亦备候选,见前引《山书》卷八、《国榷》卷九十四、《烈皇小识》卷四等。虽两次会推阁臣,闪仲俨皆未能入阁,然预备选,已彰其朝中声望地位,故《云南通志》《永昌府志》皆点出此事。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四》一文引光绪《永昌府志》闪仲俨传,作“与枚卜初官庶常时忤魏珰,矫旨削籍。”[13],标点不确,或未明“与枚卜”之义。

3.“初官庶常时,忤魏珰,矫旨削籍。”

“初官庶常时,忤魏珰,矫旨削籍”,事在天启七年(1627)。天启五年(1625)闪仲俨中三甲第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至天启七年,尚未散馆,故此称“初官庶常时”。徐肇台《续丁记政录》(天启七年)七月十九日:“(吏部)又一本:作养人才事。奉圣旨,杨汝成、闪仲俨、马之骥,俱系门户,著削了籍为民,余俱拟授。”[14]至本年十一月丙寅方复官(时天启帝八月崩,崇祯帝即位),见前引谈迁《国榷》卷八十八。《崇祯实录》卷三所载略同,即作“闪仲俨”不误[15]18-19。又,此马之骥,天启五年(1625)闪仲俨同榜进士,亦回族,其父马化龙,万历五年(1577)进士,其兄马之骐,万历三十八年(1610)榜眼,皆回族中科名较高者。

4.“怀宗召为纂修日讲官,宸眷有加。”“庄烈帝召为纂修日讲官。”

怀宗、庄烈帝,皆指崇祯。甲申(1644)四月,崇祯自缢于煤山,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据前引《国榷》卷九十四“(崇祯八年八月癸未)屈可伸、许士柔为左春坊左□□。闵仲俨、刘若宰为右春坊右□□。黄景昉、丘瑜、闵仲俨直日讲”[2]5710,则闪仲俨任纂修日讲官,已在崇祯八年(1635)八月。而此前崇祯初即位即已复其仕籍,翰林院散馆后,即授编修,后任乡试考官。故此“召为纂修日讲官”,显然不确,易使人误解为削籍八年方召为纂修日讲官或崇祯即位即召为纂修日讲官。

5.“两典棘闱”“两典文衡”

棘闱,亦作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唐、五代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黄庭坚《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武成宫,谈天进士雕虚空。”[16]100文衡,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评文如以秤衡物,故云。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丞相曲江公方执文衡,揣摩后进,得公深器之。”[16]169此谓闪仲俨两次出任乡试同考官。其中一次为崇祯三年(1630)五月壬辰,任福建乡试教官,见前引汪楫《崇祯长编》卷三十四,另一次俟考。

6.“一奉桐封”

“一奉桐封”用《史记·晋世家》“桐叶封弟”典:“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18]后因以“桐叶封弟”“桐封”指帝王封拜。此指崇祯六年(1633),闪仲俨主持册立朱由为安仁王、朱由榔为永明王事,见前所引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一。

三、《徐霞客游记》中的闪氏

明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云南时,与闪仲俨、闪仲侗兄弟亦有密切交往。他于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二十九日到达保山,八月五日从湾甸州小巧(今昌宁县温泉乡)离开保山,前后四月有余,其间受到闪氏兄弟、族叔闪孩心、闪孩识及其戚友马氏、俞氏等热情接待与慷慨馈赠,其《滇游日记》中多次提及,今录如下:

自此至四月初九日,共缺十日。其时当是在永昌府。入叩闪人望讳仲俨,乙丑庶吉士,与徐石城同年,霞客年家也。并晤其弟知愿讳仲侗,丙子科解元也。即此时。业师季会明志。[19]956①此段乃徐霞客外甥季梦良(字会明)补记。

己卯四月初十日闪知愿早令徐使来问夫,而昨所定者竟不至。[19]959

(五月)二十九日坐会真楼。上午,往叩闪知愿,将取前所留翰札碑帖。闪辞以明日。……三十日晨餐后,往拜潘,即造闪知愿,犹不出。人传先生以腹泻,延入西亭相晤。余以安仁远来,其素行不凡,且赍有丽江《云薖全集》来至,并求收览。闪公颔之。[19]1019

(六月)初七日闪知愿来顾,谢余往叩灵几,礼也。知愿馈饼二色。初八日知愿又馈猪羊肉并酒米甚腆。初九日 闪太史招游马园。[19]1026

余至,太史已招其弟知愿相待。先同观后池溢泉。遂饭于池南新广寒仙子,开宴亭中,竟日欢饮,洗盏更酌,抵暮乃散。[19]1027

(六月)十六日往晤闪知愿。……十七日闪知愿再候宴,并候其兄太史及其族叔孩识同宴。深夜乃别。……十九日抄书书馆。闪知愿以竹纸湖笔馈,以此地无纸笔,俱不堪书也。[19]1033

(七月)二十二日雨。禹锡同闪太史来寓,坐竟日,贳酒移肴,为联句之饮。[19]1060

(七月)二十五日闪太史以所作长歌赠,更馈以赆。其歌甚长,而字画遒劲有法,真可与石斋赠余七言歌,并镌为合璧。[19]1060

(七月)二十六日比至而知愿归,即同往晤,且与之别,知此后以服阕事,与太史俱有哭泣之哀,不复见客也。比出门,太史复令人询静闻名号寺名,盖为静闻作铭已完,将欲书以畀余也。更谓余石树甚奇恐致远不便,欲留之斋头,以挹清风。余谓“此石得天禄石渠之供甚幸,但余石交不固何!”知愿曰:“此正所谓石交也。”遂置石而别。……既卧,太史以静闻铭来赐,谓明日五鼓祭先,不敢与外事也。[19]1061

“太史”,即闪仲俨,以官曾翰林直日讲,故称“太史”。

从中可知,徐霞客在永昌府四月中,一直与闪氏兄弟交游往还,闪氏兄弟前后馈赠徐霞客者,可谓多种多样:饼、猪羊肉并酒米、竹纸湖笔,还有盘缠,而徐霞客临行也赠与闪仲俨一石树(同时也减轻前行负担)。另外,同游、同宴皆有数次,徐霞客并高度评价闪仲俨所作歌行,称为“真可与石斋赠余七言歌,并镌为合璧”[19]1060。石斋即黄道周,徐霞客曾与丽江土司木增评黄道周诗文:“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然其人不易见,亦不易求。”[19]879可见其对闪仲俨诗评价之高。

此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还特意交代闪氏为回族:“(六月)二十五日……以牛肉斗米馈;刘、闪、马俱教门,不食猪而食牛。”[19]1034教门,即回族所信仰宗教(伊斯兰教)的代称。

四、结语

正因“闪”为回姓,闪氏是不见于《百家姓》的回族十三姓之一(传为元代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之后代),较为稀见,故诸书时讹为常见而形似之“闵”字。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二百一卷《孝弟部》有“闵仲侗”,云:“按《永昌府志》:‘闵仲侗,郡人,字知愿,读书怀古,笃行君子之业,为滇西知名士。事新纯孝,父继迪疾笃,亲为尝粪。荐天启丁卯秋元。’”[20]即误“闪仲侗”为“闵仲侗”。而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中的“清代云南回族文人著述更为丰富,有马继龙的《梅樵集》;闵继迪的《雨岑园秋兴》、《吴越吟草》;闵仲侗的《鹤鸣篇》;……”[21]则将父子二人之姓俱误作“闵”矣。闪继迪,即闪仲俨、闪仲侗父,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举人,官至吏部司务,著有《雨岑园秋兴》《吴越游草》等。而云南保山闪氏是滇西回回的重要家族,明中叶以来,闪氏人才辈出,科名甚盛,共有举人12人,进士1人(即闪仲俨)。

猜你喜欢
太史永昌崇祯
不败
领导文萃(2023年22期)2023-11-29 15:15:10
不败
读者(2023年20期)2023-11-15 13:25:59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0
书画作品鉴赏
养生大世界(2020年1期)2020-01-14 09:13:50
书画作品赏析
养生大世界(2019年2期)2019-05-08 16:30:00
三周的救赎(二)
国画作品赏析
养生大世界(2019年1期)2019-01-30 20:46:30
太史笔
戏剧之家(2019年35期)2019-01-10 02:18:58
魏忠贤安排美女色诱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