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定位、五新路径”培养新商科数字化人才

2021-02-01 11:04陈增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商科商业数字化

王 娟,陈增明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商科深刻变革。当前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颠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和社会交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G20峰会上提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重视教育和就业培训”[1];在2020年3月浙江考察时他再次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2]。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高等院校商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要求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进程中,能否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新商科数字化人才,满足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事关全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为何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培养新商科数字化人才等问题。

一、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经济数字化转型需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支持和加速推进,接连创造新可能,不断取得新成绩,持续释放新动能,引发了国内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数字蝶变”。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消费模式的数字化变革和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融合。面对新的社会生产生存生活状态,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身与数字技术的关系,追求更符合个人价值、更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企业,要么是数字化原生企业,要么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它们将重新审视和变革原有的技术、商业和创新模式,以前瞻性的眼光、创新性的方法打造技术驱动型产品和服务,在云起云涌的数字世界中可持续地发展和增长,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里迅速地应对和转变。因此,为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使命担当、立足数字经济新时代,回应企业转型新需求,引领商科教育新发展,确立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五型”目标定位,即复合型、本土型、国际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以输送一批高素质的、有竞争力的新商科数字化人才。

二、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五型”定位

(一)融合科技商业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VR)和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由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科技产业驱动的新经济正在崛起,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和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新商业蓬勃发展。无人商店、无人银行、无人工厂、虚拟产业园等智能业态持续涌现,电子政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和直播电商等在线服务急剧增长,数字货币、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科技金融逐渐普及。“技术创新”驱动“商业创变”,“商业创变”需要“商科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和新经济的迅速更迭对融合科技与商业知识、专业和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催生了更迫切的需要,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

(二)熟悉中国商情的本土型人才

数年来,传统商科的理论和案例大多源自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根植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和案例挖掘不足,具有东方风格与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尚未形成。新时代的新商科,应是突显中国理论与方法、国情和特色的商学教育。新商科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基础上,应更多地立足中国国情和区域现状,挖掘本土案例,融入中国特色,总结东方理论,建立起一套有中国智慧、民族特色和原创风格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培养出一批懂中国国情、爱中华文化、有家国情怀、精通民族企业管理和擅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商科数字化人才,解释、解决和指导中国甚至区域的数字经济现象、问题和实践。

(三)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G20峰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我们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掘创新潜力,也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3]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不断推进与深入的进程中,世界性的商业活动处于各国经济总量与增长中的关键位置,具备全球视野与开放包容格局、灵活应用外语、熟悉世界规则和擅长跨国谈判的国际化人才是市场所需、也是市场所缺。新商科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前瞻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全球高校商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趋势,加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商业思维和世界交往能力,寻求更多学生在相关跨国企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四)建设数字经济的实践型人才

商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科学性学科,其理论来源于社会经济实践的总结,又反过来应用于指导社会经济实践;不仅要求学习理论知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现场实践来保障理论运用上的正确性和处理商业问题上的精准性。[4]这决定了新商科教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实践性、深关联性和高敏感性。传统商科过多强调基础性、知识性,缺乏相应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引导。新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布局要求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必须满足发展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解决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

(五)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人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商业环境与市场规则、企业运营模式与管理策略等各方面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下,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和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必须加快培养一批有创意思维、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引领数字时代潮流的新商科人才。

三、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五新”方案

新技术催生新经济,新经济涵盖新商业,新商业孕育新职业,新职业呼唤新商科。结合新技术、着眼新经济、瞄准新商业、分析新职业,遵循“重组新专业—探索新模式—驱动新课程—挖掘新内涵—利用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提出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五新”实现路径与解决方案。

(一)重组工管一体、融合创业的新专业和专业群

新零售、新金融、新管理、新制造和新生态接踵而至,新体验催生新商业,新商业催生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培养新的商科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强化专业、重构专业、再造专业,进而优化新商科专业与专业群。

1.重组工管结合、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新专业

(1)及时跟上产业与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基于新商科理念,立足中国特色,创设新兴专业,塑造品牌专业,输送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

(2)结合院校实际,设置更多工管结合、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双专业甚至三专业的特色学院或者班级,如“互联网+金融”“数字+营销”“智能+会计”等,以促进新商科的学科融合。

2.强化具有整体性、耦合性、层次性和内聚性关联的“专业+创业”;以学科专业发展需求为主导增加创业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等[6]。

(1)整体性关联要求在全局、从顶层去规划和设计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

(2)耦合性关联呼吁在专业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能力教育。

(3)层次性关联号召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各层次相互对应和逐渐升级,在专业教学初期进行创业管理概论普及,在专业教学后期开展创业孵化实践。

(4)内聚性关联提倡从专业被动就业转变为自身主动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有创业想法、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创立新事业、创办新企业。

3.打造新商业模式下的优势特色新商科专业群

(1)按照“商业+智能+人文+应用”的思路,对接新商业“商流”“资金流”“服务流”“创意流”和“技术流”[7],精准界定经管专业大类中各专业的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新商业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业态与图谱,加速建设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旅游管理(智慧旅游)、市场营销(新零售)、应用统计(数据挖掘与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合新技术前沿的优势特色专业群,满足新商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2)瞄准新商科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链条,以新商科的核心专业为主体,围绕核心专业,整合相近专业,重组相关专业,参照服务产业链的关联度动态调整,使专业群内各专业与时俱进、各专业间相辅相成。建立以专业集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校政行企合作机制,根据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目标,找到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对接合作的有效载体,优化教学科研联合体内部及其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模式。同时,根据评估的要求,抓好专业集群内容的主体和内涵建设及专业的条件建设,有效形成重点的专业集群。

(二)探索立体多维、共育共享的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1.构建“立交桥式”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8],建设“新商科+新商业企业”

传统的校企合作仍局限在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工学交替、校外基地建设等旧领域,弊端明显。未来的校企合作应尽快完善,切实过渡到产教融合、专业共建的新境地。

(1)转变校企合作理念,从“十字路式”改造成“立交桥式”。校企双方在战略合作和优势互助基础上,实现资源、功能和体制等多方位的链接与共享,呈现“立体多维,四通八达”的新局。

(2)完善企业、院校和教育服务机构三方协同机制,在联合实施教学、联合师资培养、联合课程开发、联合设备投入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共建。

(3)推进校企合作转型升级,从工商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能力阶段,理实一体、专业平台建设的专业能力阶段,逐步过渡至新商科实践育人综合体的区域经济服务阶段。

2.建立协同育人创新示范中心,酝酿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社会化共育体系,打造新商科的教育生态

(1)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

(2)开展独具特色的学习实践活动,包括虚拟体验学习、创客实践指导、职业赋能训练、商圈协作仿真、真企实习实训、地方产业交流和课程定制培养等。

(3)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结合产业环境和协同育人诉求,发挥课程创新研发、培养项目示范、集中实习实训、双创特训孵化、能力水平认证和区域人才服务等六大职能。

(三)驱动融合场景、角色、动作、工具的脚本式新课程

1.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丰富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以及学习行为的数据化、智能化等多方面全面优化新课程。

2.基于统一平台和一致的工具体系进行沉浸式教学设计,还原全息商业环境,并支持量化的能力评价,最终在学业结束时提供完整的学生能力评价报告,从整体上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

3.对接课程内容与培养方案,将教学资源能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课程有机组合,建立起以数字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可以组建网站建设与推广、网店运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内容营销、移动商务、跨境电商等课程群。

4.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外,系统构建起“通识学习+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的三层能力进阶课程体系。[9]低年级注重通用能力学习,相应添补数学、统计、计算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课程;三年级强调专业能力培养,四年级突出跨专业能力训练。

(四)挖掘源自最领先数字化企业、最新数字生产实践的新内涵

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转型正在深入推进。一些先进企业已率先开展“大”数据管理,布局“物”联网,转型“移”动应用,步入“云”端,推进智能制造。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点关注、充分调研、深入探讨技术领域云平台建设、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革以及云时代的信息安全、VR等热点,领悟企业的新生产实践与新商业应用,掌握实践地图、实践需求,构建以最先进商业组织的最新生产实践为元素的教学内容。

(五)利用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化支撑的新技术

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新时期,商科知识的传授不再局限于传统方法和固有渠道,数字化的转型、现代教育科技的兴起和新冠疫情的传播加速了在线教育的规范和成熟。

1.互联网技术颠覆传统商科教育模式,重构新商科教育生态圈

(1)凭借互联网规模化和去中间化的特点,利用互联网专网传输及电视制作技术,构建高清巨屏、还原真实场景的“全景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学系统”,深层、系统、渐进地改变传统商科教育的形式与方式。

(2)布局微课“在线教室”平台建设,推出更多内容优质的微课视频,配置“微课小秘书”,增加打赏、送花、邀请卡等互动功能,实现如微信群般的师生交流方式,既享受线上教学带来的极大便利,也拥有课堂互动教学的良好体验。

2.人工智能(AI)技术助力新商科教育教学,形成“智能+教学”新形态

(1)利用移动教学平台采集教学数据,从而个性化定制、因材施教。

(2)引入VR/AR 等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验与实践教学。

(3)借助智能助教等工具,提升教学服务的可视性与便利性。

3.大数据技术重构新商科教育教学新模式

(1)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商科教育数据,挖掘出商科教学、学习与评估等符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的情况,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与执行教育教学政策与策略,从深层次革新传统商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

(2)使用大数据技术呈现每一个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微观表现,从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

(3)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决策和控制活动,如培养方案制订、授课计划修订、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估等,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新商科数字化人才过程中,瞄准“五型”人才目标——融合科技商业的复合型、熟悉中国商情的本土型、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型、建设数字经济的实践型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人才;实行“五新”培养方案——重组工管一体、融合创业的新专业和专业群,探索立体多维、共育共享的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新模式,驱动融合场景、角色、动作、工具的脚本式新课程,挖掘源自最领先数字化企业、最新数字生产实践的新内涵,利用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化支撑的新技术。

猜你喜欢
商科商业数字化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