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腕表分为表壳、表盘和机心等几个部分,资深表迷最在意的十之八九都是机心。要懂得鉴赏机心,势必要先从机械表运作原理开始入手。先了解动力如何产生,各大齿轮如何配置,以及擒纵系统如何从另一端控制发条释放动力,接下来才能更深入探讨何谓陀飞轮以及如何启动计时功能。而若是要了解一个品牌的制表实力,也会先从基础机心切入,接着才深入到各项功能,进而了解全貌。换言之,机心原理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复杂功能。本章将机心原理分为动力来源、调校机构、传动轮系与擒纵系统四个部分,一步步带你认识机心中最基础的原理、零件与功用。
动力系统是腕表机心的动力来源,涵盖了将来自人的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上弦系统(winding system),以及负责储存、传送机械能的发条盒(mainspring barrel assembly)等2个部分。
格拉苏蒂原创66-08手动上链机心。
又称发条匣或条盒,发条盒呈鼓形或圆柱形,内置卷成涡形的主发条。
位于发条缠绕之中心点,呈方形的中心轴,用来上紧发条。
发条盒侧面,用以容纳并圈住发条的部分。
发条轴,将发条固定于盒中。 发条鼓,容纳并圈住发条之用。
位于机心动力系统中,作为上条柄转动带动立轮的中介零件。当表冠压入时,离合轮便会和立轮连接,转动表冠即可为腕表上弦。
又称为发条挡,用来防止齿轮倒转的棘爪或掣子,这种棘齿轮只准许发条轮朝单方向行走。表在上弦时发出的“哒哒”声响,就是大钢轮滑过止逆棘爪所产生的声音。
右边挡住齿轮的不规则齿轮即为止逆棘爪,令发条蓄积能量的关键部件。
又称表冠齿轮、冠轮。旋转表冠上弦时,小钢轮齿轮会受到立轮带动,将力量传递至位于发条盒上方的大钢轮,然后为发条上弦。
看起来像微型的脚踏车链,可连接发条盒与宝塔轮。因其结构微小如芝麻,故俗称为芝麻链。主要作用在于使发条动力输出更加平稳。当发条动力饱满时,芝麻链会连动宝塔轮上层直径较小的齿圈,避免输出过大动力。而动力越来越少时,芝麻链则连动下层较大齿圈,以加强效率。
放置主发条的盒子。当发条松开,发条盒会转动,而在发条盒上的轮齿可推动传动轮系。这种装置不需利用居间的宝塔轮与芝麻链。
右边的钢质齿轮即是小钢轮。
俗称为芝麻链,使发条能量输出更加平稳。
瑞士美度表OCEANSTAR领航者系列600米潜水表。
又称为长动力储存,通常指拥有较高动能储存的腕表。早期的腕表,因为技术与材料等原因的限制,通常动力只能维持将近50小时。同时腕表行业一直对长动能储存进行研究,曾相继推出过10天、30天甚至50天长动能储存的腕表。近年来,斯沃琪集团旗下的ETA机心厂,以2824机心为基础,通过加长发条、降振频、修改齿轮系、部分擒纵采用轻量零件等方式开源节流,令机心拥有80小时动力储存,并保持入门价位,成为了新一代长动能机心的主流机心。
条盒轮,与发条盒融为一体。
用于截停过度上弦的马耳他十字零件。
又称一番车,与发条盒同为一体,通常在发条盒底层。当发条释放张力时,首先便会推动条盒轮,再由主轮带动之后的传动轮系。
防止发条盒被过度上弦的截停装置零件之一。此外,江诗丹顿亦以此作为品牌标志,同时推出同名系列表款。
石英机心由电池驱动,卡地亚为Santos-Dumont腕表配备了一款续航时间长达约6年的高效率石英机心,比传统石英机心多两倍。为此,卡地亚工坊对机心进行重新设计并且调整尺寸,以便缩减动力消耗,同时配备全新的高性能电池。
大钢轮是与发条盒同轴的齿轮,通常位于发条盒上层与小钢轮相连,因此当大钢轮受小钢轮带动时,便会同时卷动发条盒内的发条,将动力储存在其中。
当发条旋紧到极限时,因过度张力可能会受损。因此发条尾端不被完全固定,而是设计一个滑动式发条,一个片状物,当张力过大时,会时不时地向发条鼓内壁上的三个凹槽滑动。
主发条,以弹性钢制成。
发条是腕表的动力源泉,如今通常以Nivaflex合金为材质。上链时发条逐渐旋紧,随后弹力促使发条松开以释出力矩,从而为轮系的运转提供能量。
是一种使发条力量均衡释放的简易装置,在16世纪初德国纽伦堡所制造的最早期表里就有这个装置,它使用一种弯曲的弹簧与凸轮,可使主发条不均一的力量平均释放。
分段释放,一种使发条力量均衡释放的装置。
调校机构可以说是机械表之所以能够开始运作的源头,更是佩带者与腕表接触最频繁的部分。通过调校机构,不仅能为表上弦或调整时间,更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细细品味上弦的哒哒声,体会那份与腕表交流的情感。
最早的钟表调校机构必须以额外的钥匙调整指针,拨针系统则可直接通过表冠调整,因为不必再以钥匙调整,又称为无匙上弦。
又称龙心,表冠与调校机构间的连接装置,上条柄上串有立轮和离合轮,拉动上条柄会使两者相对位置改变,借以切换调校功能。
上条柄,多半兼具调校与上发条的功能。
以棘爪扣住大钢轮的装置,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发条被过度上弦,并可让发条张力均衡地释放。常见的截停装置可分为马尔他十字与日内瓦截停装置。
自1888年以来,鹅颈微调装置一直运用在格拉苏蒂所制作的表款中:通过旋转鹅颈弹簧上的调校螺丝,调节控制摆轮游丝,从而调校腕表走时。通过变换调校装置的位置,改变游丝的有效长度,实现腕表速率的调节。2002年,格拉苏蒂原创延续德式制表荣耀,独创双鹅颈微调装置,固定于手工雕刻的蝴蝶桥板之上,一侧调节速率,另一侧调节锚式擒纵的对称性,以实现更高的精准度。
截停装置,避免发条被过度上弦,并能稳定释放能量。
格拉苏蒂原创独创“双鹅颈”微调装置。
立轮,受离合轮啮合后,带动小钢轮转动的小形齿轮。
在调校机构中,受离合轮啮合后,带动小钢轮转动的小形齿轮。
又称狼牙状大钢轮,是种专门用来上弦齿轮的轮齿,为精确施力所以使用这种特殊形状的轮齿,因其形状似狼牙而得名。
是指在机心内受发条动力驱动的多组齿轮。由中心轮(或称“二番车”,center wheel)、第三轮(三番车)及秒针轮(四番车)构成,用于传送动力和分割时间。当发条开始释放动力时,其末端会推动条盒轮(main wheel)开始转动,接着带动传动轮系。传动之顺序为中心轮、第三轮、秒针轮,最后抵达擒纵轮,并连接后续的擒纵装置。此外,可供佩带者阅读时间的指针也是由传动轮系所驱动。
中心轮,俗称二番车,带动分针的齿轮。
小的实心的齿轮。
又称二番车,以六十分钟一圈的速度运转,在中心轮放置分针的轴杆,作为带动分针的齿轮。
又称四番车,是带动秒针的齿轮。
较大的齿轮Pinion称为wheel,小的实心的齿轮Pinion称为pinion。
中心轮的齿瓣,在主发条断掉时,安全齿瓣可松开螺钉,避免中心轮的轮齿被主发条的强大力量破坏。
又称三番车、过轮,主要作用在于变速,作为中介调整分针轮与秒针轮之间的转速差异之用。让分针轮的动力传递到秒针轮时得以以60秒1圈的速度运转。
从一点钟位置银色的条盒轮开始,先带动玫瑰金色的分针轮,并以介轮作为中介,调整秒针轮转速。最后由秒针轮推动擒纵轮旋转,进而让六时位置的摆轮与游丝运作。
擒纵系统是由擒纵机构和振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其中擒纵机构由擒纵叉(pallet-lever)和擒纵轮(escapement wheel)所组成,振动机构则以游丝(hairspring)与摆轮(balance wheel)为主体。当擒纵叉受到秒针轮拨动,会跟着勾动擒纵叉,进而推动摆轮旋转。摆轮开始旋转后,便会带动游丝收缩与伸展。而游丝每一次伸展与收缩都将再带动摆轮摆动,而此频率也将再经由擒纵轮回传至传动轮系。其作用是将来自传动轮系的动力切割为稳定的频率,是钟表机心中专门负责控制走时精准度的核心组件。
指游丝张缩让摆轮摆动的角度。测量的是静止时的位置到游丝延伸到极限时,摆轮摆动的角度。
约1657年由英国人罗博特·胡克(Robert Hooke)发明,因其擒纵叉状似船锚而得名。其作用在于让时钟之钟摆只在很短的圆弧上摆荡,借以维持固定的频率。这种附有锚形擒纵器与长摆的长形座钟,每星期的误差不超过几秒钟。
卡地亚1847 MC自动上链机心的擒纵机构和机心结构采用具有抗磁性的镍磷部件,同时设制顺磁合金打造的屏障,有效抵御腕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强度磁场。
锚形擒纵器,因其擒纵叉状似船锚而得名。
游盘,接收来自擒纵叉的动力。
将额外的补偿装置加入双金属的摆轮中以减少中间温度误差。常用在航海天文台时计中。
摆轮夹板,固定整组擒纵系统。
盘状零件,接收来自于擒纵叉的推动力,带动摆轮转动。
又称为摆轮桥板(balance bridge),作用是固定整组擒纵系统。为了让摆轮运转可以显露出来,形状与一般夹板颇为不同。
摆轮,控制能量释放的速率。
或称平衡摆轮,会往复摆动,中央以轴臂作为支撑的轮。摆轮与螺旋状游丝连动,接受来自擒纵叉的动力后,摆动进而造成游丝缩张,主要作用是控制主发条动力释放的速率。
GREUBEL FORSEY首开先例以同一种物料制作摆轮及游丝。
为了让摆轮与游丝更紧密结合,GREUBEL FORSEY首开先例以同一种物料来制作以上两枚零件。这种物料不受温度变化与磁力影响,提高震荡的稳定性。
宝玑式游丝,末端向上并往内弯为其特点。
18世纪的制表师大规模尝试制造各种游丝,包括螺旋形、圆锥形,和球体形游丝以便让摆轮能有等时性的振幅。其中以1795年由宝玑所发明的上绕式游丝(overcoil hairspring)最为人所熟知。其设计是将圆柱形直筒式游丝,改良成游丝末端向上并往内弯曲的双层游丝,最大优点是让游丝有更多膨胀和收缩空间。而由于游丝末端向上往内弯曲,较接近轴心的位置,让轴心的受力点均匀,故而提高了等时性。
具棍棒形齿的马式擒纵,以增加推动冲力的平面。
有些擒纵轮具有特殊设计以增加“推动冲力的平面”。这种一端较粗大的棍棒形齿设计走在了马式擒纵轮齿设计的尖端。此类擒纵又称为瑞士马式擒纵(Swiss lever escapement)。
由英国制表师乔治·丹尼斯(George Daniels)发明,并在1999年时将此设计出售给瑞士制表品牌欧米茄,并随着自制机心问世后开始进入量产,如今已大量使用于欧米茄旗下表款。与传统杠杆式擒纵不同,同轴擒纵的擒纵轮分为上下两层,且共享一个轴心,因此称为同轴擒纵。此设计让擒纵轮直接冲击摆轮,大幅降低了擒纵装置的磨损率,因此延长了保养维修时限。
同轴擒纵装置,大量使用于欧米茄旗下表款。
怀表时代,为了应对温度变化对游丝工作长度的影响,英国人发明了截断式双金属摆轮。这种摆轮边缘由黄铜包覆在钢上,当温度上升时,黄铜外缘膨胀系数较高,摆轮因其环圈的截断口向内弯曲,有效半径缩小,所以转速加快,以此抵消游丝因温度上升而变慢的情况。后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这种摆轮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补偿摆轮,以双金属来克服温差变化。
位于摆轮上的微调装置,是两支夹住游丝的小针,实际作用是调整游丝的长度以改变走时速率。
由英国制表师乔治·格拉罕(George Graham)在1726年发明。一中空圆柱体被装置在摆轮的轴心上,从而使得整个擒纵看来就像中文的“工”字。擒纵轮的齿衔接到一套管的开口,早期腕表中可见,但如今已走入历史。
专门用在天文台表。该结构是由擒纵轮以冲击方式单方向推动摆轮,也就是说,冲击式天文台擒纵的擒纵轮是会先有个锁住的动作再被开启,进而释放能量,如此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大幅提升钟表走时稳定性。早期船上使用的天文台钟,因允许的最大误差每日仅为一秒,所以也都使用这种擒纵结构。
工字轮式擒纵,中空圆柱体被装置在摆轮轴心上。
冲击式天文台擒纵,由擒纵轮以冲击方式单方向推动摆轮。
百达翡丽用于Ref.5175大师弦音腕表里的差速器。
常见于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擒纵系统的腕表中,如双陀飞轮腕表。此类机心的两套摆轮游丝、轮系运作上会因些许差异而造成转速不同,差速器的作用就在于从转速较快的一侧吸取能量,并通过齿轮传递给转速较慢的一侧,维持转速平稳。
双摆轮,GREUBEL FORSEY在研究陀飞轮时所创造出的又一项发明。
双摆轮是Greubel Forsey在研究陀飞轮角度后所创造出的又一项发明。两组擒纵装置各自朝不同方向,以不同角度倾斜。搭配独家差速装置,此装置可将地心引力的影响最小化。
指擒纵轮具有长与短两组轮齿,一组用在锁定,另一组用来推进擒纵叉。此设计功用在于提高走时稳定性,但必须准确计算与精细切割才能达到目的,制作相当费工。
双联式擒纵,具有长短两组轮齿,提高走时稳定性。
指同时具有一个冲击游盘与一个安全游盘,即具有两个游盘的表。
又称为五番车,用于连接传动轮系钟的秒针轮与擒纵系统中的振荡装置,是控制发条动力释放的重要齿轮。
斑潜蝇主要危害西葫芦叶片,在叶片内幼虫蛀食造成弯曲的隧道,破坏叶绿素和叶肉细胞,严重时叶片枯死甚至成片植株死亡。
擒纵轮,俗称五番车,控制能量释放的重要齿轮。
扁平游丝,意指游丝卷绕在同一平面的形态。
又称平卷式游丝或单层游丝,意味着游丝卷绕在同一平面上。由荷兰裔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在1675年设计。
不具调节器与控制钉,即游丝不受调节器的影响,调速是借调整摆轮上的螺丝来完成。
指摆轮每秒中的震荡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一赫兹就是每一秒震动一次,即每秒转动两次。目前常见的机械钟表频率多为三赫兹至五赫兹之间,石英表则通常可达到三万两千赫兹。
在近代时计中,铍青铜合金摆轮已取代了双金属补偿摆轮。铍青铜合金摆轮是由铜加上3%铍与95%的镍(待查)组成的合金。优点是非常硬且稳定、耐变形、防磁及防锈。
铍青铜合金摆轮,优点是非常硬且稳定、耐变形、防磁及防锈。
1951年12月31日百达翡丽为开发出来的新型摆轮Gyromax balance注册专利。这种摆轮特点是在摆轮环的边缘有8支垂直的针,针上安置砝码。因为砝码上的裂缝会减少该点的重量,转动砝码便可改变摆轮边缘的重量分配。
砝码微调摆轮,为百达翡丽之专利发明,以配置砝码来调整摆轮配重。
Spring原意是“弹簧”,因为比头发细3~4倍,重量约2mg,故称为Hairspring。游丝的内端固定于摆轮轴心,而外端固定在摆轮夹板上,通过其本身的弹性缩张让摆轮均匀地来回摆动。其活动长度不但决定了摆轮的惯性力矩,也决定了整只腕表的振频。常见的盘绕方式有扁平游丝与宝玑式游丝等。
摆轮游丝,比头发细3~4倍的弹簧,决定了腕表的振荡频率。
用以将游丝连接到摆轮的半夹板上的装置。
由哈迪(Wm.Hardy)在1804年发明,专门用在航海钟上面的一种高精密度摆轮,特点为中间温度误差较小。
游丝桩,将游丝连接到摆轮上的装置。
冲击针接受来自于擒纵叉的冲击。
振动频率的单位。
在摆轮游盘上的钉或宝石,呈狭长圆柱状。可以维持摆轮的行走,又称为红宝石钉或游盘宝石。接受擒纵叉发出的冲击。冲击销固定在游丝下面的摆轮轴上,起到维持摆动的作用。
Incastar,不使用快慢针,而以转动游丝头来调整长度的一种快慢机构。
由英加百路厂所设计制造,不使用快慢针,而以转动游丝头来控制游丝长度的一种快慢机构。优点是能轻易微调游丝长度、无游丝夹间隙、无游丝外端曲线与快慢针圆弧不一致的问题。但却容易破坏游丝的同心圆结构,且调节误差较大,所以不久即被市场淘汰,仅在古董表上尚可见到此种结构。
位于摆轮夹板上,一种网球拍形的调节器,在游丝外圈用一个类似夹子的结构来延长或缩短游丝的有效长度。通过调整游丝长度来调节摆轮消耗动力的速度,游丝越长,摆轮转得越慢。
为了改善早期计时表归零不顺畅的缺点,由M.Dubois所发明,装置在计时秒针中心的一种归零辅助圈状弹簧。通常以不具磁性的耐酸合金制成,但也有少数以蓝钢制作。
回卷游丝弹簧,改善早期秒表归零不顺畅的缺点。
勒普特式擒纵轮,专门用于大型座钟之上。
1752年由勒普特(Lepautes)发明,专门用在大型座钟上的一种擒纵器。
又称马式擒纵,由英国制表师托马斯·穆基(Thomas Mudge)在1760年前后发明,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擒纵设计。杠杆式擒纵的结构包括摆轮、擒纵轮和形似船锚、两翼有马仔宝石的擒纵叉,以及限制擒纵叉摆动幅度的两支止动梢组成。特点在于擒纵叉配置在摆轮跟擒纵轮中间,三者轴心成一直线,因此又称为直线形擒纵。
用于调节走时速率的摆轮螺丝,这种螺丝通常比摆轮的其他螺丝长。将均时螺丝旋动靠近或远离摆轮钉,可微调摆轮的振荡频率。
均时螺丝,调节位置可微调摆轮的振荡频率。
一种调节器,用在包括铁道级(railroad grade)表在内的高级表款上,以很精确的方式来调节快与慢。
瑞士一间游丝与机心零件制造厂商,隶属于斯沃琪集团。其研发出一种低温差系数合金,是用来制作游丝以及相机快门叶片的绝佳材料。
微调器,以十分精确的方式来调节振荡频率的快慢。
游丝末端向上并往内弯曲的双层游丝,亦称为宝玑式游丝(Breguet hairspring)。最大优点是让游丝有更多膨胀和收缩空间。而由于游丝末端向上往内弯曲,较接近轴心的位置,所以让轴心的受力点均匀,从而提高等时性。
尼瓦洛克斯,研发出一种低温差系数合金的游丝与零件的制造厂商。
会发生在马式擒纵上的一个问题,当游盘宝石来到擒纵叉的凹槽之错误边时,会导致擒纵叉的一边停靠在限位钉的一侧。如此一来,擒纵轮被锁定,摆轮也会跟着停止动作。
上绕游丝,优点是让游丝有更多膨胀和收缩的空间。
又称马仔。由黄铜或钢制造的棘爪形杠杆,主要作用在于将动力由传动轮系传送至摆轮,维持摆轮振荡,并将摆轮和游丝振荡之频率回馈至传动轮系。
由劳力士所研发,以独有的铌、锆和氧合金等高度稳定的顺磁性合金制成,由于其中不含金属,而且本身硬度较大,不但不受磁场影响,抗震能力更大幅提升。此外,在耐温方面表现颇佳,不易热胀冷缩。再加上宝玑游丝的末圈设计,精确度更上一层楼。
一般瑞士杠杆式擒纵所使用的擒纵叉,因为形状像小时候玩的T字形木马形状,故俗称为“马仔”。
劳力士专利游丝,由劳力士所研发,以高度稳定的多种顺磁性合金所制成。
在游丝末端弯折出另一道弧线,并将之延伸以游丝桩固定于摆轮夹板上。目的是让游丝有更多空间可以收放,并让轴心的受力点均匀,提高等时性。
菲利浦曲线,在游丝末端弯折出另一道弧线,有更多空间可供收放。
1867年,乔治·弗里德里希·罗斯科普夫(Georg Friedrich Roskopf)致力于制作可供穷苦大众使用的表。为减少成本,他采用与擒纵轮的齿啮合的垂直钉来取代擒纵叉的马仔宝石,因此命名钉--擒纵叉擒纵。
这是一种装置,通过移动快慢调节器(fast/slow regulator)一次一次少量增加,可以很精细地调节表的走时速率。机械表中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从完全鹅颈式调节器(swan's neck adjuster)到更普及的以调整螺丝(adjusting screws)的方式之“Triovis”形。然而,精确度指标本身并非意味着有较高的精确度,实际上,配备着普通调速器的表也可以被调校得很精确。
精确度指标,借由精细移动调节器来调整腕表的走时速率。
又称齿弧马式擒纵,1722年,由阿倍·德·胡特维尔(Abbe de Huteville)与1791年,由彼德·林赛赫德(Peter Litherhead)先后发展出来的一种擒纵。此种擒纵不使用游盘,改用带有一排弧形齿牙的擒纵叉。这种擒纵有着磨擦力大、磨蚀快的缺点,因此并不普及。
是两个擒纵叉宝石中的第一个,可与擒纵轮的齿啮合。
进马脚,擒纵叉宝石中的第一个,可与擒纵轮的齿啮合。
又称为英国式擒纵,亦称作K字形擒纵。
又称游盘宝石,嵌装在游盘上的宝石,承受来自擒纵叉的冲击。
摆轮的一部分,有游盘宝石嵌在上面。
螺丝摆轮的特点是调校方便且工艺相对简单,因此螺丝摆轮也是怀表时代最为常用的形式。根据摆轮自身状态的不同,螺丝摆轮上的调校螺丝的数目也不尽相同,多的十几个,少的一两对。某种意义上说,摆轮上螺丝的数目,和钟表制作工艺还有摆轮的规格有关。比如,怀表时期非常有名的“莲花摆”,其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摆轮的外缘装满了调校螺丝,摆动起来就像漂亮的莲花一样。
游盘,是摆轮的一个延伸部分。
螺丝摆轮。
自行补偿游丝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游丝由特殊合金制作,可将温度变化对表走时速率影响降低。
因为砝码上的裂缝会减少该点的重量,转动砝码便可改变摆轮边的重量分配。如一双相对的砝码以同方式调整,手表的日差便可被调整。越多砝码指向摆轮外(裂缝指向摆轮中心)会增加摆轮的有效直径,并减慢腕表的时间。砝码也可独立调整以用作平衡摆轮本身。
自行补偿游丝,由特殊合金制作,减低温差的影响。
砝码摆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