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21-01-31 21:12张大海
关键词:榜样校园文化价值观

张大海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1]。这一重要论断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明确了根本要求。“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2],通过制度建构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是校园文化建设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榜样带动的机制、发展创新驱动的机制、完善依法治理的体系上狠下功夫。这五个方面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构建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实现各项制度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运行,把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引领制度与引领途径,更好地回应校园文化建设“由谁领导”“由谁指导”“由谁带动”“如何驱动”“如何治理”等问题,为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提供制度保证。

一、“由谁领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历史经验的角度还是现实需要的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首先回应“由谁领导”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把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党领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举旗定向的问题。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根本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优势,统筹协调高校各级组织和全校师生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3]。坚持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领导制度,就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始终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服务。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并完善正确的政治引导机制。要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体现党在理论建设、实践探索以及制度建构层面上的创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领导制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政治方向的标准,并以此标准对校园文化作品和流入校园的各种文化信息进行严格选拔与管理,对内容格调政治导向性强,具备政治引导功能的文化作品和信息要加强正面宣传;对政治性、思想性不足的文化作品和信息要注重提升其层次与质量;对政治导向存在偏差的文化作品和信息则要坚决抵制,积极维护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文化生态。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党领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领导制度,就要形成党的各级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要积极推动学校各部门协调行动,增强工作合力。加强高校党的组织领导能够有效发挥和提升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并使这一作用的发挥得到组织保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强有力的组织力和执行力,统筹协调好学校各级各类组织,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实现党的组织与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全覆盖。这一制度还体现为能够积极有效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党委整体工作计划和学校行政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使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加强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就要形成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党委要充分调动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院(系)党委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协调管理干部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以及学生骨干队伍的力量,形成各部门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

二、“由谁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回应了校园文化建设“由谁指导”的问题。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知能力培养工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师生科学理论认知能力;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知能力培养工程。马克思主义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待文化建设,从而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谁”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愈加复杂,各种社会思潮争相涌入大学校园,有的人打着所谓“价值中立”“历史还原”等旗号争夺校园文化阵地,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消极影响。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建立并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知能力培养工程,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在校园中唱得更加响亮。为此,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校园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校园学习平台,使不同学科专业的广大师生都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澄清认识。当前,提升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能力的重点在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校园、进活动、进头脑。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重在推动校园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基础。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校园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下功夫,在凝练和规范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上下功夫。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新时代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常态化教育机制,不断加深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怀;要积极推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引导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积极实施校园道德建设工程,把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健全校园志愿服务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断完善校园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校园的征信体系,加强对校园失信行为的惩戒。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新时代校园道德新风尚,使广大师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由谁带动”——校园文化建设要依靠先进榜样带动

高校师生员工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人物,是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对于凝聚师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建立榜样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确立校园榜样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回应了校园文化建设“由谁带动”的问题。构建校园榜样带动机制首先要建立榜样行为示范机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榜样的评价标准,以身边榜样作为校园行为的标杆,带动广大师生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同时,要建立榜样实践示范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实践活动,以身边榜样带动广大师生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社会实践,将榜样带动作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形成典型优秀激励群体优秀的带动效应。

构建先进榜样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示范机制。“所谓行为是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做出的反应。”[4]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能够在实践中通过学习、模仿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校园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和重要载体,理应成为广大师生学习、效仿的对象。通过校园榜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身传导,能够带动广大师生产生正确的校园行为,避免不正确校园行为的发生,从而带动师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不断提升自我人格行为水平。校园文化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选树校园榜样的重要评价标准,通过校园榜样的示范带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行为基础。高校要常态化地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校园道德标兵、校园优秀学生标兵等身边榜样的选树工作,并通过校园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开展正面典型宣传。校园先进榜样要始终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行为标杆;要始终作为广大师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接的桥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广大师生明确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得到提倡,什么样的行为必须明令禁止,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向上、见贤思齐,从而促进校园行为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搭建先进榜样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示范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实践环节的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实践活动需要搭建实践示范平台。校园榜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带动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校园实践中直接学习、效仿榜样行为,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达到榜样示范教育的效果,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实践文化。一方面,学校要提供示范性实践岗位,在校内设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校园实践岗位,通过发挥校园先进榜样的带动作用,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实践,形成竞争上岗、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并完善校园实践激励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化安排使广大师生在校园实践中形成“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既是校园实践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积极带动作用。作为校园先进榜样的典型代表,党员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校园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学校应重视党员在社会实践中示范、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党员联系、引领群众的机制。在党员带动下开展社区服务是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社区是社会重要的基层组织,社区服务是广大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并为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在党员带领下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能够培养广大师生的劳动精神、集体观念和服务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党员的组织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锤炼党性修养。

四、“如何驱动”——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创新驱动机制

“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5],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的关键。建立创新驱动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确立了创新驱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回应了校园文化建设“如何驱动”的问题。内容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根本,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容创新机制,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满足师生深层次发展需要。方式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手段,要建立“主体互动”的方式创新机制,注重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这一典型的主体互动方式,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格局。

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机制。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和理念就是要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提炼出富有时代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内容。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校园文化内容建设始终,就是要把广大师生作为校园文化内容建设的主体、目的和指向,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内源性和可持续性。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满足师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三贴近”原则,在充分考虑师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从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汲取灵感,让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装进师生脑里、走进师生心里。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更多师生主动关注并亲身参与其中,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创新转变。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建设要密切关注师生的利益需要和价值关切。一方面,要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时代的特点,也都有着各自时代独特的需要和关切。新时代校园文化内容建设要关注师生的现实需要,既要从总体上理解师生全面发展需求,也要从具体上把握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社交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和关切。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师生利益需求与校园文化内容建设的内在一致性。校园文化内容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能够不断提升师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与师生成长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的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这一认识,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

积极构建以“主体互动”为基本动力的校园文化方式创新机制。“主体互动”方式要求确认主体地位、研究主体需要和特点、实现主体间平等对话。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主体是广大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发生在主体间的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不断促进和增强主体互动的效果,把建立“主体互动”机制作为有效方式,从而能够实现师生自觉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互动”方式创新的典型代表是网络新媒体的主体互动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师生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积极参与者。网络新媒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式和载体,具备双向互动的特点,具有海量信息、开放虚拟的特征,这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养成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活动平台、网络社交平台、慕课平台等新媒体与新渠道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要善于运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新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实现网络文化育人。要建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知识、日常生活服务、校园趣味娱乐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有针对性地开辟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健康咨询等广大师生较为关注话题的网络论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师生交流互动。要牢牢把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连接师生这一互动主体的纽带,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6]。

五、“如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要完善依法治理体系

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确立依法治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回应了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治理”的问题。完善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并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章程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管理规范体系;要进一步做好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执行和监督,积极开展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法治素养。

完善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要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章程做起,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有法可依。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是为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和,是评判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得失的依据,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规范引导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的确立是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高校要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要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作为规范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依照章程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管理规范体系,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上位法依据、有校内规范依据,做到管理有法有据[7]。结合校园文化发展实际,制定并完善配套的覆盖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的具体管理制度与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要求融入校园文化管理文件之中,形成统一、健全、规范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及管理规范应通过校园宣传渠道及时公布,让全校师生了解知晓,做好校园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要定期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适时调整,提高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完善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法治理的执行、监督与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生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1]45。要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执行机制。一方面,高校各级组织要切实强化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维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章程以及管理规范体系的权威。要引导广大师生作执行依法治校的表率,积极营造自觉尊崇法规、严格执行法规、坚决维护法规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督,建立并完善校园文化依法治理监督机制;要强化校园网络文化领域的治理监督,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审核评价机制,全面提高网络文化治理能力,积极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要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内容的侵蚀,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从而全面实现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的可管可控,维护校园文化建设的安全与稳定;要建立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师生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做好法治规则意识的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教育、讲座宣传、日常咨询等系列活动,培养广大师生遵守法律法规政策、遵守校规校纪、保障自身正当权益等意识。要建立常态化法律法规学习机制,使广大师生不断增强相关知识储备和法治思维,以适应校园文化建设法治化、规则化的需要;要进一步拓宽法律法规学习渠道,建立覆盖第二课堂、网络新媒体、校园宣传阵地等全方位的法律法规教育学习平台,加强师生对大学章程以及具体管理制度等校规的学习,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治素养,促进依法治理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开展。

猜你喜欢
榜样校园文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