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 梁永心
1.共读,获取阅读期待
在共读的过程中,学生跟随着家长,拿同一本书、看同一篇文章,念同一行字,学生有了“帮手”,帮着扫除生僻的新字、帮着理解难懂的词语、帮着理顺难读的长句,渐渐地,那种读书感就会变得很强烈,快乐感也能油然而生,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进行持续阅读。
2.互读,放飞自由想象
阅读教学着重于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主动学习。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依赖性,如何转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呢?可以让学生慢慢自主阅读,互读的阅读方式就会成为桥梁作用。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你读一段,我也读一段,学生阅读的兴致和阅读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
3.赛读,尽享速度激情
一年级的学生个性活泼可爱,思维活跃,动如脱兔,喜欢简单的竞争。由于学生小,咬字音准与发音语速之间未能完全同步,家长应鼓励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去追求速度,慢慢地去尝试更快的绕口令。赛读让学生享受着阅读的同时也享受着速度带来的激情,在阅读中认识文字、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在亲子阅读中,只有引学生反复品读,学生才能将形象的语言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亲子阅读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许他们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但是无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一定要给予正面的回答。
讲述,是学生内化课文精华和展示课文精华的初步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有趣的故事回味无穷,在学生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后,鼓励学生把文本用自己的话讲述一遍,也可以通过画图慢慢过渡到用文字直接讲述,最后脱离书本自由讲述。
讲述式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朗读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儿童是用整个身体来感知世界的,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便是一种身体阅读,就像玩游戏一般,把自己套进文字的角色里,阅读时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耳熟能详的《小兔子乖乖》和《拔萝卜》是节奏感欢快的儿歌,家长不妨带领孩子先清唱一遍,或者跟着音频唱,孩子会很快进入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读一读会更出彩,还可以改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演出来,通过在家中、社区、公园等搭建平台,亲子合作、同学合作把读变演,在演中玩,玩中唱,唱中演,让亲子阅读“活”起来,乐起来。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直观的画面是形象生动的。要想把抽象的书面语言要转化成具体的形象思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等因素,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借助绘画手段辅助亲子阅读,能有效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拔萝卜》一文在文末,留下了省略号,泡泡里的提示语向学生发出疑问“后来怎么样了?”家长可以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和教材插图,让学生接下去说一说,大萝卜最后有没有被拔出来了呢?家长可以准备好续编卡片,把学生说的写下来。《谁会飞》这首问答诗,共有三节,围绕着“飞”、“跑”、“游”问问题,问一个问题,接着马上就回答,问题简单也容易回答。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读,准备仿写卡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写一写、仿一仿。
在亲子“五式”阅读的基础上,希望能帮助学生在与家长一起读的过程中,获取快乐的阅读记忆和阅读方法,走向“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主动阅读境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到更多知识,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从此,阅读不再是一项呆板的技能训练,而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智力活动,并将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