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布艺课改初探

2021-09-24 10:08:54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翼鹏
师道(教研) 2021年9期

文/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张翼鹏

布艺课程作为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能培养幼师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能通过幼师毕业生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后对民间艺术的再传播,让幼儿们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布艺课程,不但能激发幼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更能通过设计创作幼儿园玩教具、布置幼儿园环境、开发各类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作出新的探索。

一、基于育人理念的课程目标重构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的要求,幼儿教师要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方法,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基于此,笔者尝试对布艺课程进行改革的实验与探索,并以此寻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幼师学前教育人才美术素养培养的有效模式。

在目标的重构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重构,即布艺课程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例如,课改班学习刺子绣、平绣与打籽绣等传统绣法,我们就要求要与布口袋的缝制方法结合起来,制作出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笔袋、挎包、挂件等物件并在学期中的幼儿园实践中,要求学生将这一学习内容的成果融入到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活动中。备课期间,我们与幼儿园带班教师的共同商讨这一活动目标时,发现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幼儿无法完成,于是在幼儿园教师的建议下,我们又将复杂的刺绣活动简化为适合幼儿操作的丝带绣,使用大鼻孔丝带绣针,以方便幼儿拿捏并能顺利穿过丝带;同时,将绣品尺寸也相应缩小为幼儿手掌心大小,使幼儿能够在一次性的活动时间内(15~20分钟)完成刺绣活动。而成品以布艺挂件的形式,由学生完成并进行展示,课程结束后,幼儿们不仅相互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还让他们带回家与家人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幼儿的成就感,激发了其兴趣,为此类活动的持续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再返回幼师课堂后,我们与学生又对课程内容与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幼师布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品展示方式更加符合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实际。

二、“新材料、新创意、新应用”的课程资源开发

不织布是一种具有柔软、透气、无水、抗菌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且有棉质的感觉,和棉织品相比,不织布制作的成品容易成形,色彩艳丽多样,造价便宜,特别适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使用。在不织布的手工课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不织布的性能,掌握了不织布的基本缝制技巧,如传统的基本针法,包括平针缝、包边缝、回针缝、藏针缝、缩缝、疏缝、压缝等以及各种配件的恰当运用,如扣子、丝带、橡皮筋、木珠子等,学生们就能发挥想象力,各展才华,创作出既有布艺技法,又是当今新型的布艺材料,既有现代创意思维,又具鲜明个性的精美的不织布手工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融合卡通漫画形象创作出的卡通玩偶制品,也有卡套、笔袋、钱包、书签、手机套等各种生活小用品。

在布艺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模拟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开展了幼儿园布艺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活动。课程中,学生基本能有效利用已学的多种针法进行手工制作。学生作品中,有为幼儿园托班的小朋友制作的卡通形象的手摇铃玩具;有利用不织布等材料为幼儿园的娃娃家制作的一系列仿真食品,如紫色的葡萄、黄色的香蕉、切开的西瓜、剥了皮的桔子、红红的辣椒、胖墩墩的南瓜等,可谓都做到了形态逼真,为幼儿学习各类蔬果提供了爱不释手的素材,能较好适应幼儿园的活动教学需要。

除了不织布,我们还尝试使用了袜子这种新素材,引入了袜子娃娃的制作作为课程学习的范本。袜子有良好的弹性,不但款式花纹多样而且价格便宜方便购买,不需要太过复杂的针法技巧,造型却能随着裁剪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创作过程充满着无限可能。不同的袜子拥有不同的质地、颜色、图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做出来的娃娃也充满各自的特色。黑白条纹的袜子可以设计成可爱的斑马,棕色的毛巾袜子可以设计成憨态可掬的小熊,白色的棉袜可以设计成长耳朵的兔子。再加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材料进行装饰,如碎布头、各色毛线、小珠子、小扣子、包装纸等,让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学生们的创意无穷,把一只只袜子缝制成令人喜爱又个性十足的动物玩偶。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使用袜子这种新素材,并对各种辅料进行合理使用,课程中学生基本能完成此教学目标。

不织布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布艺材料出现,同时也有诸多新的制作方法被开发出来,例如更多针法和走线的样式。这种材质由织物纤维压制而成,其挺括、轻盈的特殊性能可以被制作者随心所欲的裁剪、缝制,使布艺作品的制作更加简单、方便,造型更立体,使用更广泛。袜子作为制作袜子娃娃和手偶的主要素材,款式多样、材料各异:有棉袜、毛袜、毛巾袜、长筒袜、低帮袜、带有花边的公主袜;有条纹的、碎花的、块状拼图的,花样繁多,可挑选余地非常大。学会挑选合适的袜子,是制作带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袜子娃娃和手偶的首要条件。袜子娃娃的制作相对简单,在手工课中实施方便易行,体验性很强。

三、“真实任务,模拟试教”的体验式课改探索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开展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必须具有……生成课程的能力。在幼师美术课堂中,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给出真实的课题——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学生们将模拟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角色,完成一次用布艺来设计的教学活动,并组织教学。

教师作为观察者,选择一个幼儿园活动内容,由学生扮演“幼儿园老师”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幼儿各年龄段能力发展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活动方案,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幼儿园五大领域具体目标及各水平层次的要求、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等等),学生自主学习,确定学习内容,获取并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制定以布艺为主的活动教学方案。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最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模拟试教,可以观察出学生对课题的解决成效即试教效果。(见课例表格)

课例

在本次模拟试教中,学生们能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布艺材料,设计出适合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方案。例如:学生W领受到任务后,首先查阅资料,了解小班幼儿在五大领域中的具体目标以及各水平层次的要求。在艺术表现目标中,她发现小班的幼儿喜欢使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并能愉快自由地涂、画、撕、贴、用颜色、线条、形状表现自己对喜爱物体的情感。基于此,学生W设计的美术活动是粘贴主题:“一盆漂亮的花”。活动目标为:幼儿初步熟悉不织布,双面胶等工具材料;初步学会用布料粘贴造型;大胆选择颜色,用色彩表现自己对花卉的喜爱。在活动设计中,学生W对自己领受的任务作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小班的幼儿小肌肉动作不够协调,难以用剪刀剪出曲线形花朵形态,学生W在课前准备好已经剪好花朵造型的不织布,幼儿只需要完成粘贴造型的步骤,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双手小肌肉群动作发展规律的。在模拟活动的过程中,学生W先用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盆花的实物照片,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花,和幼儿一起欣赏盆花的美;给幼儿提供不同大小、造型、颜色的不织布花朵、不织布花盆和双面胶让幼儿自由粘贴,引导幼儿把不织布“花朵”粘贴在“花盆”上方,设计自己喜欢的盆花;引领幼儿去感受花朵的外形、结构与色彩。这种形象思维的练习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发育,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W鼓励、激发幼儿表现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初步欣赏范画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黑、白、褐等颜色和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形。

四、“三循环”的课程实验模式

在国内的幼儿教师能力标准表述中,对幼儿教师的创设能力与实践能力已有明确要求。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我们在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布艺课改中,使用了“三循环”的课程实施模式进行实验与探索。

幼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三循环课程实施模式中,一循环为教师在学校课堂中模拟幼儿园真实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小组合作等形式按幼儿园实际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循环为幼师学生去幼儿园进行教学实操,将从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进行实际操作,并从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例如在课堂中学习了不织布的制作方法,在幼儿园就可以利用不织布完成一次班级环境布置或者开展一次以不织布材料为主的美术活动,并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对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改进。第三循环是指学生在幼儿园开展真实教学活动或进行环境布置时的实操经验及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反馈经过提炼总结,再返回到幼师课堂,幼师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师、幼儿及实习学生的反馈,有目的的调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幼师课堂的教学能更加贴近幼儿园的需要。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布艺课改中,模拟幼儿园的真实任务,进行课堂试教与环境创设实操,学习幼儿园组织教学的方法,制作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需求的教玩具。课堂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发现新材料,并把多种布艺材料运用到幼儿活动设计中,模拟幼儿园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设计创作教具的能力。课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带到幼儿园接受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评价以及听取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及时通过反馈调整课堂教学,让幼师布艺课改的内容更加符合幼儿园的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