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德育”实践模式的校本化探索

2021-01-31 14:38:34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曾卫东
师道(教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的育人德育

文/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 曾卫东

德育是塑造人格的工程,美的人格需要美的德育来塑造。美的德育是通过美的育人载体、美的育人资源、美的育人方法,使学生身心愉悦,心灵明澈,人格健全。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过于强调德育的功利性,过于倚重说教、灌输和强制的方式,失去了它应有的人性美、情趣美,丧失了德育过程蕴涵的美学价值。如何让德育“美”起来,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优化艺术学科课程,凸显德育功能

艺术学科课程主要是指音乐和美术课程,这两门课程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中的主要课程。如何优化这两门课程,凸显艺术的育人功能?

1.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道德感悟。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中蕴涵着许多生活哲理、人生感悟和道德内涵,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内涵,增加感悟,必须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生活引入课堂。

2.发掘课程中的人文资源,加强审美体验。艺术是一门富含人文资源的课程,对学生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艺术课程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品评、感悟,获得审美体验。

二、强化艺术活动课程,实施德育渗透

艺术活动课程对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德行具有独特的作用。

1.构建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我校利用校内外的师资条件,先后开设了20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涵盖30多个艺术门类。小组配有专业的辅导教师和德育辅导员,德育辅导员主要负责常规管理,从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捕捉教育契机,开展随机教育。

2.设计艺术服务系列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我们精心策划艺术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学校艺术团和艺术兴趣小组走进社区、企业、养老院等进行慰问演出,并赠送书法、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提高艺术素质,培育艺术情趣,陶冶情操。

3.完善艺术展示系列活动。我校每学期都开展系列性的“校园艺术节”展示与评价活动,包括舞蹈、声乐、器乐、课本剧等比赛,书法、绘画、工艺制作等展览,“十佳小歌手”“十佳小画家”“十佳小书法家”“十佳艺术兴趣小组”等评选。在系列展示与评价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和塑造典型,把“德艺双馨”作为评价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学艺。此外,每周的升旗仪式,学校也摒弃了说教式的演讲方式,运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艺术享受中感受道德的滋润和熏陶。

三、开发艺术环境课程,丰富德育资源

环境课程是对学习主体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一种隐性的课程形态,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人际环境等,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1.美化物质环境。为了发挥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按照艺术美学的要求进行了精心设计,丰富了环境的艺术内涵。如学校设计了艺术走廊、艺术空间,制作了大型艺术浮雕、艺术橱窗等,建设了艺术生态园、音乐厅、美术馆等,人们走进校园,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心灵为之净化。此外,还改变了教室的布局,每个班级建立了“艺术角”,让教室充满艺术的气息,成为了美的所在。

2.营造精神环境。精神环境的营造是通过文化的方式来实现的,一旦形成,它会弥散在校园,无形地滋润学生,对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我校以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为手段,营造了健康、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精神环境。

3.优化人际环境。艺术实践活动大多是以群体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艺术技能和素养的提高,也会影响到学生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交往行为、交往礼仪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美的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