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1-01-31 14:37李红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众创转化率

李红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都纷纷举办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大赛[1]。虽然,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的队伍数量却逐年迅猛递增。经调研发现,许多高职院校设置的比赛项目存在创业项目选择盲目,比赛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差等诸多问题。随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高职院校的重视,相关创新创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雪城大学教授布鲁斯·金玛(Bruce Kingma)认为,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学校的收入。大学生能够在创业项目中学到创建、整合和运作企业的能力,但不可偏离教学本质。卡尔·施拉姆(Carl Schramm)认为,创业教育可提高高职院校的活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2]。社区也会反哺高职院校,给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支持;高职院校也为当地的经济提供更好的支持[2]。国内学者袁剑锋分析了认知嵌入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的作用,他认为,企业在初创阶段,可适度交流互动关系,适度利用网络资源。适度的认知嵌入,有利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但过度的认知嵌入,将影响个体的发展[3]。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其关于创新创业相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大都停留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单一要素研究,停留在对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和平台等方面的单一研究。而从投资公司对创业项目选择偏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成果转化率进行三个维度的复合研究,目前仍是凤毛麟角。本文将从这三维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驱动,基于EEEE有效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意义

为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的成立,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空间和资源对接的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转化率,保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产生的可持续性,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一)有助于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作为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媒介,是一个特殊的非营利商业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协调发展政、用、产、学的功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社会资源和服务。高职院校众创空间通过对创新与创业结合度研究,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与高职院校校外资源的利用率研究,创业与孵化的满意度研究,更好地发挥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媒介作用,更加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孵化需求,满足大学生识别和认知创新创业项目的需求,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好地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

(二)有助于构建EEEE有效生态系统

为了保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产生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理论研究,深度研究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和创业项目孵化理论,建立以开放式创新创业理念文化与创新创业战略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企业创业互为赋能的有效生态系统(a Ecosystem in which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mutually Empower each other),简称EEEE有效生态系统。其中,EEEE分别指的是生态(Ecosystem)、大学生创业(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Entrepreneurship)和赋能(Empower)。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竞争战略目标,引导高职院校教育朝向支持创新的路径转化,反过来持续提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战略绩效。

(三)有助于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高职院校应努力提高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转化率,结合当地优势、学院专业特点,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为研究主体,以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合当地高职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EEEE有效生态系统以“提高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转化率、提供新服务、采用新技术、研发新模式”为目标,致力于研究适合当地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通过提供信息支持与鼓励创新创业的支撑模型,开发包括“综合资源管理、信息展示、交流互动、协同办公、服务多方交流、支持多方业务工作”功能的创新创业新型教育课程体系,形成EEEE有效生态系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二、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率偏低的原因

针对目前师生关注的问题,笔者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率,河南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现状等问题展开了为期4 个月的调研。调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投资公司的选择创业项目偏好等; 第二阶段调研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商业模式等; 第三阶段调研河南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现状。对投资公司、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三方面调研和访谈结果进行数据筛选。

通过对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调研分析,82%的调研对象注重对创业项目的选择;83%的调研对象注重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调研分析,15%的调研对象对众创空间了解不多,67%的调研对象不清楚众创空间的扶持政策,81%的调研对象很满意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通过对河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创新性、市场需求等调研分析,38%的调研对象可以明确回答项目的创新性;91%的调研对象不能回答其参与项目的资金模式。通过以上的结果分析,高职院校可以从投资公司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偏好入手,以提高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转化率为导向,对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转化率问题进行创业项目选择偏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成果转化率三维度的复合研究,挖掘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率偏低的原因。

(一)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缺乏行业专业人才沉淀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正确认知和识别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对众创空间运行模式、商业模式了解甚少;不重视资金模式的把控等。这反映出教师对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掌握的不足。而创客孵化发展本是新起的行业,一方面,缺乏行业专业人才沉淀;另一方面,作为新兴行业,也缺乏人才选拔标准机制。

(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创新性有待提升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来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然而,虽然从表面来看,高职院校参赛的立项数量和获奖项目数量同比和环比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经过对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转化情况调研发现,大多数大赛项目创新性有待提升,项目可持续性差,项目成果转化率低。

(三)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初期阶段的创业项目可以只有一个模型,但项目的可持续性需要不断有资金的注入才能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因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注入和支持,而导致破产或被其他企业兼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创业项目资金扶持力度薄弱,而大学生自身不清楚如何去融资,从而错失创业项目发展壮大的机会。

三、基于EEEE是有效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

创新不仅仅是从无到有,从“0”到“1”,也可以是由多个“1”组成。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创业者可通过系统训练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可将创业企业发展分解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准备期,高职院校对已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通过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帮助其发现创业机会,形成初步的创业项目。第二阶段是创业孵化期,大学生在确定好创业项目后,可通过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获得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该资金可用于租赁办公场所,开启初期的创业经营业务。第三阶段是创业成长期,这是创业项目的日常业务、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阶段。大学生要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能做到不再依赖创新创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帮助和指导,逐步地独立运用自己所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处理日常业务能力,打造自己的职业IP。第四阶段是创业成熟期,创业项目经历了成长期后,不断发展,此时,更要不断创新和变化,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创业项目不断地成长,使之成为成熟企业。第五阶段是创业衰退期,在新的产品迭代和竞争中,创业项目如果不能继续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就可能衰退或被竞争对手合并。

EEEE有效生态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高职院校支持服务机制、创新创业竞赛促进机制、商业活动促发机制。EEEE有效生态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们相互成长、相互制约。

(一)构建高职院校支持服务机制

圣路易斯大学的杰尔姆·卡茨(Jerome A.Katz)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领导的支持是核心要素,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服务机制来实现综合资源管理。布鲁斯·金玛(Bruce Kingma)认为,推动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高职院校领导层的决策。

(二)构建以创新创业生命周期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竞赛促进机制

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生命周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通过以上的“双融合”构建以创新创业生命周期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竞赛教学激励机制。同时,高职院校应基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要素模型,构建具有大学生特色创业团队。教师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优化大学生对创业资源的选择,引导和优化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引导和优化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分析更清晰,更明确;引导和优化团队建设和项目负责人的选择,使大学生合理组建项目团队、加强团队建设。教师将以上创业资源选择、创业机会识别和团队建设三方面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中。高职院校应将基于EEEE生态系统理论的创业企业发展五个阶段(创业准备期、创业孵化期、创业成长期、创业成熟期和创业衰退期)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创新创业生命周期为导向的创业竞赛促进机制,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成绩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性,融入教学评价中,保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运行保障机制[5]。

(三)构建商业活动促发机制

商业活动促发机制包括提供资金对接的服务、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和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链。

提供资金对接的服务。根据调研发现,许多初创项目在比赛时,仅仅是一个商业创意,后期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注入;有的创业项目虽然已经进入发展期,因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注入,而导致创业项目破产或被竞争对手兼并[6]。因此,高职院校应提升创业者的战略意识和对潜在市场的识别能力,提升创业者积极融资的态度。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协调银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高职院校可通过邀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校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来校开展创业讲座,邀请正在创业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开展创业论坛,营造一个具有丰富的创业信息和创业资源的创业生态环境。

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链。高职院校统筹各学院、各学科王牌专业,使整个学院的王牌专业形成一个创业生态链;整合企业资源,帮扶大学生将所学专业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实现转化,使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互相促进融合。同时,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大赛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共同提升。高职院校应创建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互相融合、共同提升的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链。

四、结论

基于EEEE有效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转化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创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师资服务团队

高职院校综合学校各方面资源,组建覆盖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共享整个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资源、教师资源和实训条件资源;创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师资服务团队,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标准制度体系;创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众创空间,使其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

(二)带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规模

组建校企共建科技产品研发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邀请企业家为创客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等,将众创空间打造为创新创业和企业创业互为赋能的生态空间。组建覆盖全专业链的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发挥众创空间作用,促进大学生和企业家的深度沟通和融合,进而打造全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创新互为赋能的创业生态链。高职院校应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规模,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积累、创新创业项目迭代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众创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