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从强化绿色保险保障、加大绿色投资支持、深化绿色低碳运营三个方面,对2018—2020年保险业全方位助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就保险业下一步更好地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规划建议。
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533.77亿元赔款;用于绿色投资的保险资金余额从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3年增加1661亿元;三年间,保险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节约用纸8.2万吨,相当于少砍伐树木164万棵,固碳量达3万吨,并在绿色办公、节约能耗、推广绿色建筑、环保公益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6月1日召开的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映东透露,截至2020年末,18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大病保险业务,覆盖了12.2亿城乡居民(包含部分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实施九年来,累计赔付5535.88万人,全国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平均提升了10到15个百分点,单人最高报销金额达111.6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指导保险公司做好大病保险承办工作。一是以《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印发为契机,选取典型地区开展调研,对大病保险承办情况进行评估。二是支持中国银保信建设大病保险信息平台,并推动其与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共享,强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三是鼓励保险公司以承办大病保险为抓手,积极参与医疗费用管控、支付方式改革等,服务好健康中国建设。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召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健康保险促进健康管理论坛”上发言表示,商业健康保险是准公共产品,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步入发达国家拥有可持续的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高品质的商业健康保险应该是“保险+健康”,重点应该落在健康上而不是保险上,发展健康保险应该从健康生态体系建设切入。
商敬国说,从中国市场看,健康保险是一个短缺品,需求方和供给方极不匹配,不断上升的健康保障需求和有效供给其实是严重不足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保险公司供给的商业健康险只是健康保障供给的组成部分,绝对不是全部,基本医保、健康管理、医院、医药、医生等,每一部分都无法单独完成高质量健康保险供给,所以需要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