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莺, 贺乔乔, 刘 祥, 梁引库
(陕西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德天然产物研究所, 陕西 汉中 723000)
2021年4月8—10日,国际药用和食用植物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天然产物与生物多样性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inal and Food Plant Research & 3rd Sino-CPLP Biodiversity Resources)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会议同期还举办了秦巴中药材资源与产业发展论坛中文专场。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会议中心的形式,围绕“药食同源天然产物与功能性食品”主题,分享天然产物与功能性食品研究的新成果,提出天然产物创新开发的合作建议与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天然产物成分分析、天然产物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天然产物作用机制与评价、功能性天然产物食品开发、新冠疫情下实验研究与实验室运行思考等。国际会议由陕西理工大学、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澳门大学联合主办,葡萄牙药理学会、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协办。陕西理工大学张小莺特聘教授、葡萄牙米尼奥大学Alberto教授和澳门大学李铭源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邀请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著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另有一批语音报告。会议共收到国内外会议摘要、海报和产学研信息200余篇,大会评选出23篇优秀海报。
大会共吸引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界代表和师生参会。
以“中药材资源保护与高效开发利用”为主题的中文专场聚焦秦巴本地议题,旨在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四个在汉中”“六大产业集群”和“兴食药”的战略发展举措,推动陕西理工大学区域学术中心和产学研交流协作平台的能力建设,研讨秦巴区域内中药材与天然产物研究的共性问题,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和中药材与药食两用产品协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文专场由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医药控股集团主办,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陕西理工大学校长张社民教授和副校长程琳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张小莺特聘教授和陈德经教授为执行主席;举办了17场学术报告,有30余家企业、19所高校以及14个政府部门参会;8个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需求在会上推介,并签署4个产业合作协议。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一般都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因此,既可以用于临床,又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然而,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和道地性尚不清楚,本次会议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药用植物多记载于不同的民族药理学体系中,人们对其药理机制、应用和调控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新出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生活方式、饮食变化和环境变化促使我们从植物中,特别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关的研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包括药理学、食品科学、医学、植物科学、食品和药物管理政策研究等。
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教授以《中国云南西北部地区野生药用植物麦冬的营养保健研究》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对民族传统食用植物“高大鹿药”(竹叶菜)的最新认知。印度PSG药学院院长Ramanathan教授分享了从印度药用植物资源中筛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过程。
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十分复杂,将有效成分从复杂天然产物中分离以及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成分一直是重要的研究目标。针对复杂场景和时间、成本和实验可行性越来越高的要求,简便、强大的快速分析和光谱技术能够处理这些难点。同时,对药材的有害物质、有效物质等标志物的有效检测与评价是保障中药质量与安全的基础性、全程性工作。本次会议有众多议题和演讲是以此为中心开展的。
《民族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Elsevier)主编Viljoen教授做了关于中药材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主题演讲。为了确保药用植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还在不断开发快速、便于使用的分析方法,如振动光谱,包括中红外(MIR)和近红外(NIR)、核磁共振(NMR)、高光谱成像(HSI)。上述光谱技术具有可以不使用溶剂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分析的优势,且获得的光谱包含相对完整的代谢组化学信息,包括化学和物理特性。所提出的替代性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准确地鉴定物种、检测杂质和量化生物标志物,可以根据应用情况在中药材行业实施。
国际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学会(Society for Medicinal Plant and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GA)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Rollinger报告了用大数据探索针对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一种最近开发的基于1H NMR-MS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ELINA),该方法能够检测与任何分离之前的复杂混合物生物活性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化学物质。
张小莺特聘教授介绍了免疫分析法在药用植物分析上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前景。迄今,许多生物标志物仍没有被有效评估,而且大多数仪器分析方法都费时并且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敏感、快速和简单的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上对天然产物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需求巨大,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天然产物的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之中。大会专家分享了基于斑马鱼、线虫等模式动物的新型评价体系,中药对抗癌药物佐剂性的协同作用探究、天然产物纳米制剂作用机制与药效评价等议题。GA前主席、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Bilia教授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粒子和脂质纳米载体,它们克服了天然多效分子、提取物和精油的局限。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多种生物靶点的相互作用成为药物研究中令人着迷的分子,成为开发治疗许多疾病药物的优选方法。一般来说,纳米给药系统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增加溶解性,并可更好地克服生理屏障。香港中文大学Clara Lau教授发现潜在的有益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组合,许多癌症患者服用传统的中草药作为辅助治疗,然而,这些中草药与常规药物对癌症治疗的有益潜力未得到科学的评估。他在演讲中具体介绍了中草药在常规治疗中的辅助价值,包括增效和减毒,这将为癌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好处。
张小莺特聘教授做了《药理学平台支撑秦巴天然产物研究》的主题报告,通过构建基于生化、细胞、模式生物和动物模型的多维度生物活性物质与药物评价平台,以秦巴地区的生物资源为研究重点,围绕肝保护、生殖保护、神经保护、降血糖等领域开展中药材与天然活性物质筛选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闫亚平教授作了《丹参酮IIA在神经免疫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的主题报告,丹参酮IIA在不同的神经免疫病疾病模型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但作用靶点或机制却不相同。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丹参酮IIA能特异性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增生而缓解病情,而在视神经脊髓炎疾病模型中,其可以通过特异性诱导中性粒细胞的死亡而缓解病情。这种作用机制的差异提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也受疾病微环境的调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山大学程芳教授报告了《新型免疫调节剂的研发及其在疾病上的应用研究》,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细胞的天然外泌体及类外泌体囊泡携带了丰富的细胞活性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纳米药物材料。对多靶点外泌体囊泡免疫调节药物系统在器官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模型中进行了深入的药理学机制研究,为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理工大学梁宗锁教授作了题为《陕南高品质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主旨报告,围绕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存在的问题,结合陕南实际分析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宏观架构创新、政策导向与关键发力点,梳理陕南高品质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渭玲教授作了《中药生态农业体系发展与展望》主题报告,介绍生态农业与中药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中药生态农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展望中药生态农业的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小平教授围绕西洋参连作障碍问题,以我国西洋参优生区陕西留坝为基地,系统开展了西洋参连作障碍形成的病原学、土壤学、微生物生态学特征,提出了西洋参连作障碍形成的基本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土壤处理、种苗处理、全程管控的防控技术体系。
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国培实验室)培育建设,紧密围绕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生态功能调节、“南水北调”水源地水土修复与保护国家水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秦巴区域协调发展与振兴3大任务,立足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秦巴区域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更是发展中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国培实验室需要创新工作机制体制,落实政策保障等各项任务,加强科研团队凝聚力,提升国际交流力度,统筹推进建设培育工作,确保产出高质量成果。实验室紧密围绕秦巴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和区域发展需求,组建5个团队进行重大课题研究:秦巴生物资源保护研究;秦巴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秦巴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修复研究;秦巴地理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秦巴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梁引库教授、陈琛教授、张辰露教授、冯自立副教授分别作了《蒲公英活性成分的开发及利用》《天麻产业发展现状与药食产品开发》《中药标准化建设思考与实践》《秦巴山区银杏叶提取物与内酯药物研究》报告,充分展示了陕西理工大学在秦巴中药材研究、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主场地位和近期成就。为推动政产学研联动,推动区域内涉及中药材与药食两用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协同、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陕西理工大学与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中市红上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汉中天农汉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汉中市茶叶协会等单位分别就合作开展碳基营养生态肥在茶树及中药材种植中的推广应用、共建“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茶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西洋参化妆品产品研发、汉中中药材全产业链及教育培训领域的全面产学研合作等项目现场签约。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汉中天农汉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分别作了企业推介。梁引库教授、祁珊珊博士、胡代花博士先后对科技创新成果“一种治疗痤疮的蒲公英中药搽剂”“黑米花青苷泡腾片”“紫外照射提高食用菌维生素D2关键技术集成及天然源VD特色食品开发”等进行了推介。与会专家学者为秦巴区域及汉中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和陕西理工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指导性建议,共同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动。
作为本次会议的延续,会议论文集将于2021年正式出版。同时,大会还将主编药食两用主题的专辑(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二区),以推动有关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本次会议对促进陕西理工大学生物学一流学科和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学校内涵提升、推进内涵式的国际合作、促进高校服务地方与产业的能力建设以及优化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开阔了师生眼界;通过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有效对接和区域内外代表性企业互动协作,有助于实现学校尽快补足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学校将积极落实会议成果,推动工作长期、常态化地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