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回顾、反思及建议

2021-01-31 01:20王永颜郭鹏慧
山东高等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政范式学者

王永颜,郭鹏慧

(1.河北师范大学 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2.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这是自我国2012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家政学专业(专业代码030305T)开设以来,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同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3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到“每个省份的职业院校要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类专业,引导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接连出台的两个政策文件,表明家政教育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怎样发展,如何设置课程、采取何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培养标准的家政学专业等问题,都离不开对家政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研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家政学,得以重新回到并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其中,既有对家政学学科理论体系问题的研究,也有借鉴外国研究范式对我国家政学学科进行本土化探索研究。那么,以往研究具体提出了什么问题,持有哪些基本观点,对现今家政学学科建设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等等?值得探究。因此,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对以往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对目前家政学学科的建设及家政专业发展,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研究主题回顾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1980-2020年的专业文献,检索关键词为“家政学”和“家政学学科”,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27日。剔除重复和不是有关家政学学科研究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290篇。根据是否以家政学学科为研究主题,把文献分为核心文献和相关文献,得到核心文献30篇。通过对这些核心文献的主题进行归类,我们可以从家政学学科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历程研究、研究范式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政学学科理论研究

家政学学科理论的探索与构建一直以来是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学科属性问题、学科理论体系问题、学科价值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1.家政学学科属性问题研究

关于家政学学科属性的争论,自学术界开始家政学研究之初便一直存在,且现在仍未停止。人们对家政学学科属性的探讨如此重视,是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对学科归属进行划定,科学认识学科性质,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科定位问题。

传统家政学者认为家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如学者吴莹认为,家政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是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家庭生活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1]26还有学者通过对家政学社会功能的分析,认为家政学是对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与行为进行研究,使其形成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对社会需求及时代潮流的响应。[2]这种观点使得家政学学科定位局限在传统的实践操作层面上,而未在理论高度上进行学科构建,往往会使人们将家政学与家政服务的概念相混淆。就此,樊金娥提出了需要“从学理视角出发,从家政学研究对象的自我缺失中寻找答案。”[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家政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界限模糊,家政学被界定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原因就在于学科属性定位不清,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家政学的客观认识,也会制约家政学学科建设。

2.家政学学科理论体系问题研究

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丰富和完善其学科理论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在理论建构方面,已有研究进行探索,越来越多的理论被运用到家政学研究领域。对于家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成熟的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家政学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探索家庭生活事务和成员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家政学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还可以运用教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医学护理学知识,来指导人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财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等。还有学者对以上观点持批判性态度,认为家政学理论研究缺乏“本土化”探索,重实践操作技能,轻基础理论研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理论过多,就会使家政学的研究范畴停留在“应然”层面,缺少对家政学涵义、学科背景及相关专业知识间联系的“实然”研究。[4]

通过已有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家政学学科作为新兴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理论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而要凸显学科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则离不开家政学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尝试。可是,家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待深化研究。如何处理好学科理论借鉴与理论建设本土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在家政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及功能?也是今后研究中应当考虑及深思的问题。

3.家政学学科价值问题研究

学科价值问题是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朱红缨等人提出家政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体现。内在价值强调通过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实现人生的意义和理想,工具价值侧重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5]学者胡艺华认为家政学具有增进国民健康、稳固婚姻关系、培育下一代国民和培养家政人才的时代价值。[6]学者徐剑华等人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如对国民素质的贡献,对婚姻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岗位的价值等方面出发,对家政学学科进行综合考量。[7]针对上述家政学学科价值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家政学的学科价值,不仅具有高度的社会性,而且具有关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实用价值。从学科自身价值而言,家政学是一门学科,而从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看,家政学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家政学学科发展历程研究

以史为鉴,向来是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视角。对中西方家政学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不仅有利于了解国内外家政学学科发展现状与问题,而且重在为我国家政学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有学者以民国时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学科的办学历程为个案,从家政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学科队伍建设、装备条件建设、学术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教育和面向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究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特征。这为研究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8]也有学者对家政学、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的历史进行回顾与现状分析,提出“清除阻碍家政产业发展的问题,高校和培训机构首先要解决家政教育序列不健全的问题”。[9]还有学者结合国际家政学会2008年定位宣言提供的坐标,分析了中国家政学学科建设的困境,总结了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几种途径: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研究,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学者,融入社会建设体现价值,参与国际交流建立规范。[10]

有学者对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家政学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探索。如陈朋在总结美国家政学学科百年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美国学者对学科属性、学科研究视角及学科内容的研究变化,使我们对美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的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螺旋式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11]学者胡艺华则对日本、菲律宾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家政学学科在高校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从学科理论建构、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家庭生活和家政产业等方面,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和经验,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家政学学科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启示。[12]梳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家政学学科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可为我国家政学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三)家政学研究范式研究

范式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范式能够确立一个学科在学科群中的发展地位。一个基本判断是,家政学从产生到发展至今,还未形成独立的家政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观点,也就是并未形成适应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也因于此,家政学的范式研究,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

学者陈朋对美国的家政学学科研究范式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美国家政学科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以来,在不同时期学科研究范式也随之变化。在学科创立初期学科研究范式中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到20世纪20年代学科研究视角增多,但仍是以实证研究为主导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政学者开始从后实证主义视角出发,对家政学进行研究;现阶段美国家政学者运用“超学科”视角来发展家政学。而中国家政学者对于家政学研究范式,都较为认同家政哲学这一视角。[13]学者夏长宝通过对范式内涵的解读,强调了家政哲学作为家政学范式应然性与实然性。[14]学者樊金娥等人则首次提出了“家政哲学应当是当代家政学共同体的学科基质”这一观点。[15]学者杨娜也强调从家政哲学高度看待家政学,并以此为思维视角对现实问题进行路径分析。[16]学者刘畅主张将哲学的思维特点融入家政学的研究之中,不仅是出于分析及指导家庭生活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家政学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要求。[17]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学者们的出发点侧重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家政哲学范式构建问题的探讨较为肤浅。

二、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一)有关家政学学科研究质量的思考

在文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研究明显薄弱。

首先,研究成果数量较少,质量也有待提高。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家政学学科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1980至2020年国内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发现核心期刊发文几乎没有。从出版的家政学教材和书籍来看,新中国成立前的教材和书籍,基本上都是引进西方的家政学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家政学理论研究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研究内容仍以借鉴国外家政学理论为主,并未厘清中国特色家政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和研究范畴尚未明确。可见,家政学理论研究还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学术氛围不浓厚,家政学理论研究更缺乏“本土化”探究。家政学学科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其次,研究层次有待提高。从为研究者提供论文发表平台的学术期刊的数量和层次上来看,存在明显不足。国内关于家政学或家政教育的期刊较少,专事家政学或家政教育的核心期刊基本上没有。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及研究者对家政教育和家政学研究的关注度不高,重视程度也不够。从家政学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专门从事家政学研究的人员层次、发表论文的期刊质量也参差不齐。大多研究者来自地方本科院校或高等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参与度较低。另外,我国一些影响力大的权威期刊,很少有为家政学学科开设专栏,也鲜有关于家政学类的文章。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期待我国期刊能对其加以关注,为研究者提高更多的优质平台。

(二)有关家政学学科定位研究的思考

前面已经提到,学界认为研究家政学学科的定位问题,可以为我国家政学学科建设“本土化”提供有意义的思考,拓展家政学理论应用空间。加之现今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家政人才。所以,家政学专业内涵、人才培养及课程开发,都离不开家政学学科体系建设,而学科体系的构建最重要的就是找准学科定位,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

从家政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家政学自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国内和国外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还未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曾几何时,很多学者都将家庭生活视为家政学的研究对象,简单的从家庭管理学和家庭经济学,甚至是家庭营养学的视角出发,将家政学学科定位于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颠覆传统观点并提出“家政学的研究对象为家政哲学”这一观点的,是我国学者樊金娥教授。她主张从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的高度,将家政学研究对象理解为科学思维方式,即家政哲学。[18]而这一观点也被众多学者所认同,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虽然有些研究提出了构建家政哲学研究的要义及原则,但分析不够深入,只停留在强调家政哲学对于家政学研究的必要性上,缺乏如何将家政哲学融入到家政学研究的具体路径的思考。可见,家政学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原因在于没有从学理的角度进行解读,即研究对象的自我缺失,需要对传统家政学进行学理反思。

家政学学科具有跨学科属性,使得其定位与其他相关学科难以区分。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家政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及范畴,这样才有助于家政学学科的准确定位、理论建设研究,一节学科体系的构建。

(三)有关我国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范式的思考

研究者都知道研究范式对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就像黑暗中的指路明灯一般,指引着研究者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而范式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是区分不同学科的最终标准。托马斯·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中指出范式的概念很接近“科学共同体”。也就是说一种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19]288基于此,有学者在对范式内涵及作用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家政学学科体系缺失的原因在于没有自己范式,并从应然性和实然性论述了家政哲学范式。[20]而家政哲学的作用,是立足本国实际,推动中国特色家政学建设有效路径,有助于提高家政学学科在人们观念中的地位。因此,就有学者提出家政学的发展必须介入家政哲学,从家政哲学的视角出发,批判和重构家政学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从思维理论层面指导我国家政学本土化研究。[21]“家政哲学”研究范式的提出,让我们看到已有家政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思考家政学本土化研究了。但是,家政哲学问题的探讨,还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政学学科的研究深化以后,再进行深入研究,也许会有新的认识。

在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本土化和向西方借鉴的关系,处理好外来学科理念与本国国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研究范式,也不能闭门造车,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利用,创建中国特色家政学及其学科体系。所以,我国家政学学科如何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形成一定的研究范式,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体来看,在我国家政学学科急需发展的今天,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家政学学科建设,并且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这代表着无论是家政行业还是家政教育,已经愈来愈重要,也意味着今后研究者在学科理论构建方面,以及具体实践层面,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宏观上,国家顶层设计如何实施,微观上,高校及高职院校如何改革,如何设置家政相关专业,培养家政人才等等,都是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重视国家顶层设计的具体化实施研究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家对家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意见》提出的为促进未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工作目标。每一个工作目标又涉及家政教育的诸多具体方面,这是今后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建议应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在具体实施层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比如,学科内涵的探索、学科专业布局的完善与产业发展动态相结合的研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研究,学科布局结构研究、家政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都是家政学学科研究的关注点。在家政学学科建设方面,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更多,需要研究者站在国家家政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国情,以构建中国特色家政学学科体系为目的,进行创新性研究。例如,前面提到的家政学学科“本土化”探索就非常值得关注,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在探索自身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二)重视高校家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目前,家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经不仅关乎家政学学科发展,对增强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意见》指出政府支持高校自主设置家政学二级学科,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所以,以往研究中关于有没有必要设立家政学专业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是,家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首要任务。把握好国家政策机遇,面向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创新性研究。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何种类别的人才,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家政服务人员,是培养从事家政教育的职业人员,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二是课程优化设置方面的问题。课程体系的优劣决定了家政人才培养的成败。现今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体系,表面上课程齐全,内容较丰富,但实际上课程体系不健全,知识分散,未形成良好体系。具体某一门课程来说,深入的研究成果和代表性教材缺乏。

因此,如何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兼顾,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除了上述问题,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定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来应对。

(三)深化对职业院校家政服务类专业设置的研究

在面临中高端家政人才市场紧缺的情况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是高校和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研究层次上看,本科高校及以上教育研究机构,理应成为引导家政科学发展的主力军,但从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模上看,专科学校占有更大优势。

专科学校的家政教育,不仅办学历史相对较早、规模大,且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支撑服务产业提质扩容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往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家政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教学社会化特征不明显、教学模式和家政企业岗位工作流程脱节等问题,[22]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被迫取消家政学专业。因此,深化对职业院校家政服务类专业设置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适合自身资源的家政专业,还能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加快扩大培养高端家政服务人才的规模。

职业院校家政专业发展空间很大,需要研究者努力加强社会服务业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立足现实,深化家政服务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研究,以此来增强家政专业吸引力,引导社会和学生家长正确认识家政专业,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加强对国外家政学学科建设的研究

通过以往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者对家政学学科“本土化”探索的重视,但“本土化”探索不是闭门造车,摒弃所有西方理论与经验,而是需要科学研究的及时跟进。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家政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这就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研讨活动,及时跟踪与关注国外家政学学科建设问题,推动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科学共同体的一部分。2008年世界家政学大会的召开,发布了家政学新一期的定位宣言,重申了家政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且适用于世界各国,不同国家的家政学者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找到适合语境。2019年8月,第20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国际双年会在杭州举行,家政学学科发展也是大会研讨的重要内容。

因此,建议在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过程中,重视家政教育比较研究,加强对国外家政学学科建设的系统研究,积极与国外家政学者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家政学理论和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推动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能走向世界,为世界家政学学科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家政范式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学者介绍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