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安徽省太湖中学 246400)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关于“社会责任”素养的定义是:“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社会意义来讲,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人的理性、正确发展,还关系到社会进步.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呢?这还需要教师自觉承担起责任,从以下几点入手,拓宽社会责任素养培养路径.
高中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青春期,他们对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单一,知识视野有限,所以他们对许多事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社会责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人类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社会伦理、科学方面的问题,促使他们认识生物知识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让他们的社会责任心成为一种自觉反应.而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教师需要突破教材限制,整合、发掘更多的德育素材,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社会责任培养需求,整合更多的素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如在“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教学中,在讲述“蛋白质”这个重要的生物构成物质,以及蛋白质成在人体中分解成氨基酸被消化吸收的知识时,可以由日常生活中的蛋白质摄入,引出“民以食为天”这个古老的话题.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我们日常吃的粮食、食品都是怎么来的,让学生谈谈蛋白质的摄入、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并结合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讲述中国政府在建国后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为了解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所做出的积极的努力和伟大的贡献.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努力学习.这样本着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教育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都深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所有人都主张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教育理念看似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培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创造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眼高手低、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社会责任是一种高层次的素养.生物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实用性课程.社会责任培养,除了要让学生对社会、生物学社会问题、自然与生命的意义有所了解外,还需要学校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点问题,将与生物相关责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目的.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为媒介和载体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教育的穿透力、影响力.
如在学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节的内容时,关于“遗传病”这个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由近亲结婚说起,逐一分析“什么是近亲结婚?”“近亲结婚为什么后代患遗传病几率大?”“近亲结婚可能会有哪些遗传疾病?”等问题,并运用近亲结婚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在近亲结婚的条件下,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会明显地高于正常情况,近亲结婚,有害无益.然后,结合我国《婚姻法》,以及新婚姻法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分析禁止近亲结婚,对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升、民族繁荣昌盛的重大意义,并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让学生明白,禁止近亲结婚,不仅是法律规定,也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成为更加理性、科学的时代新人.
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社会责任是其最重要的标志.社会高度成熟和发展的标志,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社会责任担当,而且这种担当是自觉的,是发自内心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其前提是触动他们的大脑思维和敏感神经,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依托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责任担当的内涵,使学生在遇到事时,有做出判断、明辨真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生物教学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参与程度,无论是生物知识教学还是德育,形式都非常单一.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讨论为学生自由学习、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课堂讨论也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讨论的时间,或者创造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讨论社会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提高责任感.如在学习“基因”这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屠呦呦团队在生产青蒿素时,需要用酵母群合成青蒿素,或者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基因”之事为案例,讲述生物科研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并让学生结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的发言,讨论相关问题.如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但是,现在社会上有无数人正在唱衰中医.你认为中医是发展前景渺茫?还是在将来大有可为?又如,屠呦呦在获奖时,将自己的成绩归结于国内诸多机构的帮助、政府的支持.这一点,与西方人提倡的“科学家无国界”的精神是相冲突的.对此,你如何看?她为何要这样说?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适时插入进去,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家国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手段.高中生正处于精力充沛的青春期,他们都渴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借助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发现,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担当.如当前世界上有许多与生物、生物学有关的纪念日、节日.比如,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植树节,可以让学生积极组织或者参加各种群众性质的植树造林活动、爱护幼苗活动,将学生组织起来,制作海报,以“保护树木,保护地球”为主题进行环保宣传.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让学生走进公园、大自然,观察各种生物,搜集和了解生物知识,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当然,在学习过相关的生物知识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学习主题,与同学一起走进社区,走到野外,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各种调查调研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城市附近的河流,山地,去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调查活动,让学生制定调查活动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提出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建议.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促使学生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