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钟森杰,李亮,邓文祥,吴华英,夏帅帅,资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历代医家和研究人员十分重视对心肾在生理及病理上相关性的探索,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心肾不交是基于“心肾相交”正常生理状态而提出的病理概念,其含义可概括为心肾之间的阴阳、水火、精神等协调关系失去平衡,不能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一种病理状态[1]。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心肾不交研究方法的革新,丰富了理论内涵。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40年来公开发表的心肾不交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2],以期总结研究现状、归纳研究热点和探求未来的研究趋势。
1.1 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以心肾不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发表时间为197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跨库选择:期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经过检索,得到有效文献931篇,按refworks格式导出,并以CiteSpace软件可用的download_xxx.txt格式命名。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25日。
1.2 文献处理及数据分析本研究选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版本号为V5.3.R4(64-bit)。将931篇相关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研究软件中,导入的数据文件中包含了标题、作者、机构、关键词、发表时间等信息,以其自带的格式转换器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设置参数:时间跨度为1978—2018年,时间切片设置为3年。节点类型:选取作者、机构、关键词,生成3个不同图谱,分别是作者共现图谱、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包括聚类视图和时间视图。其他参数选择为默认值。
2.1 文献检索结果运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绘制了发文量分布图,以直观的方式体现发文量的年代变化规律。受限于历史条件,1978年以前的发文量甚少,且大部分年度为零,因此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可从图1中得知,心肾不交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变化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1978—2007年,发文量整体上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起伏,该阶段发文量较少,文献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平均年发文量为9.3篇;第2阶段为2008—2018年,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平均年发文量为60.6篇,其中2018年达到历年最高值98篇,文献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心肾不交研究文献发文量分布见图1。
2.2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作者共现图谱分析Top N模式设定数据阈值10%,以分析核心作者情况,得到作者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其中共113个节点,122条合作连线。发文量前5位的作者排序如下:李跃华(7篇)、戴其军(5篇)、瞿联霞(5篇)、柯进(5篇)、覃甘梅(4篇)。该领域研究的高产作者发文量较少,前5位作者发文量仅占文献总量的2.7%,反映核心作者匮乏。可以直观地看出,形成了多个区域性研究团队,柯进、李跃华、黄海燕、邓日森等团队聚类较明显,团队内部合作相对较多,但团队之间缺乏合作连线,核心研究团队有待形成。
2.3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机构图谱分析Top N模式设定数据阈值100%,以分析研究领域的机构整体分布情况。合并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如“山东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同一机构的下属二级单位,高等院校与附属医院不作合并,得到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见图3。其中共有53个节点,25条合作连线。发文量前5位的科研机构排序如下:北京中医药大学(28篇)、山东中医药大学(23篇)、南京中医药大学(19篇)、辽宁中医药大学(12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2篇)。
图1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发文量分布图
图2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研究机构性质以中医药院校及中医院为主,西医院校几乎无涉及研究,北京地区和山东地区的机构发文量显著高于其余地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连线相对较多,但中心性为0.04,在该领域内尚未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其次,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发文量较高的机构,其合作连线仅限于区域内部,与其余机构间无合作连线,反映缺乏合作。
2.4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关键词图谱分析
2.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Top N模式设定数据阈值20%,并对同义词进行合并,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别筛选出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以高频关键词的形式反映研究热点。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为:心肾不交、失眠、脏腑兼病、水火不济、不寐、交通心肾、心肾相交、交泰丸、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中心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临床观察、交泰丸、失眠、交通心肾、脏腑兼病、不寐、抑郁症、心肾相交,见表1、表2。
图3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表1 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
表2 中心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选取关键词为节点,进行聚类分析,用关键词命名聚类,绘制出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视图,以展示各时段的高突现关键词,把握研究的动向。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视图的Q值=0.507 5>0.3,表明聚类效果显著[3],见图4。图4中每一行代表一个聚类,时间区域线越宽,则聚类内紧密度越高,从图4可知,紧密度最高的聚类为聚类#0,其次是聚类#1和聚类#6。选取前10类聚类,其Silhouette值均>0.6,表明聚类主题较明显,聚类内文献关联度较高,见表3。各聚类简述如下:聚类#0标签为水火不济,高频关键词包括失眠、脏腑兼病等;聚类#1标签为失眠症,高频关键词包括艾司唑仑、睡眠障碍等;聚类#2标签为心肾不交证,高频关键词包括心肾相关、心肾综合征等;聚类#3标签为中医药疗法,高频关键词包括名医经验、针灸等;聚类#4标签为辨证论治,高频关键词包括心脾两虚、肾虚等;聚类#5标签为临床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补肾止遗、宁心醒神等;聚类#6标签为肾病(中医),高频关键词包括肾阳虚、肾阴虚等;聚类#7标签为早泄,高频关键词包括抑郁症、肝经郁热等;聚类#8标签为安神药,高频关键词包括远志、酸枣仁等;聚类#9标签为冷水浸泡,高频关键词包括腰酸腿软、茶饮方等。
表3 关键词聚类信息
2.4.3 关键词突现性分析 对关键词的突现性进行分析,选取突现值(Strength)排名前15名的关键词,依据Begin进行排序,见图5。其中Begin和End反映该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段,Strength值反映该关键词在突现时段内的影响力强弱。可见突现词依次为:水火不济、脏腑兼病、安神、肾水、心(中医)、心阳、心病辨证、心火、安神剂、辨证施治、心肾不交、中医药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不寐。
图4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视图
图5 1978—2018年心肾不交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性分析
随着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及研究方法的革新,心肾不交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逐步增长,2008年以后经历了发文高潮,可预测未来几年的发文量是持续增长的趋势[4]。心肾不交研究文献的发文量不断上升,表明心肾不交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取得一定的成果,且今后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
心肾不交研究的主要阵地为北京和山东,并形成了多个聚类较明显的区域性研究团队。从作者、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得知,研究机构与团队的分布较为分散,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对薄弱,反映出心肾不交研究以独立研究为主,存在学术交流少、合作力度不够和核心作者匮乏等不足,尚未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主体[6]。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可将研究热点概括为两大类:一为理论研究,着重于研究心肾不交的理论内涵,主要关键词为水火不济、脏腑兼病、心肾相交等,该部分关键词的突现时间段较早,为国内早中期研究的热点;二为临床研究,着重于研究治则、治法及方药,主要关键词为交通心肾、临床观察、交泰丸、失眠、不寐、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等,该部分关键词的突现时间段多为1995年以后,为国内中后期研究的热点。概括而言,心肾不交的研究热点已逐渐从理论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变。近些年出现了中医药疗法、不寐、抑郁症等新的研究热点,反映心肾不交理论已逐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现阶段的研究主题集中在运用中医理论特有的治法、治则及方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7-8]。
研究发现,“水火不济”作为高频关键词和聚类标签,其中心度高、时间跨度长、突现性强,为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心肾不交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即心肾之间的阴阳、水火、精神、经络、精血等任何一方面的协调关系失去平衡,不能相互滋生、相互制约[9-10]。此外,当辅助心肾相交的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心肾之间不能相互交通的情况也应归属于心肾不交范畴[11]。当前的心肾不交研究多以狭义的“水火不济”作为切入点,涉及其广义内涵的研究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心肾不交研究文献,选择从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层面对研究文献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心肾不交的研究概况。随着心肾不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研究人员将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心肾不交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结合,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12-14]。目前正处于心肾不交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今后会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建议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学者以及不同机构之间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构建可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团队,以获得更有临床、科研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期深化和丰富心肾不交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