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雪
(淄博市图书馆,山东淄博 255000)
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产生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8位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1]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图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全体图书馆人在新时代接续奋斗指明了方向。
2017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我国制定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更是把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升到了法律高度。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到实处。淄博是古齐国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淄博市图书馆立足本地,积极作为,围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在完善服务举措、优化运营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馆藏资源、馆员队伍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发挥其主要功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保障。淄博市图书馆深入开展以创“优雅环境、优良资源、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三优”活动,不断优化自身建设和服务质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扎实基础,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1.1 打造优雅环境,营造传统文化阅读氛围
公共图书馆也常称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2]既然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不仅要为市民提供人与信息、人与人交流的舒适空间,又是温馨、明快的知识乐园。淄博市图书馆在环境布置上,以简约明快为主要风格,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读者在品味书香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邀请书画名家专门创作书画作品悬挂于馆内各处,设置图案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展板,如春秋历史展、京剧元素展、二十四节气图片展等。高质量的书画作品和展板内容常常吸引过往群众驻足观看,有些家长还会专门带领孩子来观赏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传统文化宣教效果。
2.1.2 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传统文化研学课堂
公共图书馆在资源聚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随着政府财政投入增加,淄博市图书馆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书刊的采购力度,建立起“古籍阅览室”“齐文化研究室”“聊斋文化研究室”,使优秀传统文化馆藏更丰富、更专业。在丰富纸本书籍收藏的同时,针对信息化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古籍电子化,既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阅,又避免了珍贵典籍在开放阅读过程中的损耗。此外,还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打造地方传统文化数据库,将珍贵的地方特色资源汇集起来,经过精挑细选和专业化整理揭示,通过图书馆网站和“市民学习中心”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丰富的阅读资源。
2.1.3 注重内部建设,打造传统文化传播队伍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优秀的馆员队伍和高效的工作团队。淄博市图书馆每周组织馆员进行集体学习,通过邀请专家到馆为职工讲课、观看教学相关视频、开展部门工作交流以及馆员论坛等形式加强馆内学习,举办并鼓励馆员积极参加“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知识竞赛”“《公共图书馆法》知识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表彰先进工作者,充分调动了全市图书馆人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热爱学习、爱岗敬业的争先创优氛围,馆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开展工作、提供服务更加得心应手。
2013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都对山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山东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开展了全省“图书馆+书院”的建设普及工作。淄博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号召,开辟了尼山书院、国学讲堂、古籍阅览室等传统文化传习区域。充分发掘“稷下学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综合性齐文化文献资料中心——“稷下书院”,重点加强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立“齐风”系列阅读推广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独具地方特色的公益文化活动。
2.2.1 开设“齐风讲堂”,普及国学精粹
淄博市图书馆开设的“齐风讲堂”系列公益公开课,内容主要包括书法、国画、古琴、茶艺、少儿国学,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馆授课,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和公益性,让群众能在图书馆接触最正统的古典文化,培养高雅的文化情趣,提升市民文明水平。“齐风讲堂”自2017年8月开讲以来,已经举办了近300场,累计服务市民10余万人次。通过多彩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图书馆成为文化育人、文化惠民的重要阵地,被山东省文化厅表彰为2017-2018年度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品牌活动。
2.2.2 开展“传统文化项目体验”,传承民间艺术
淄博文化遗产丰富,有许多地方特色文化以非物质形态代代传承下来,淄博市图书馆针对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广寻名师,开展“传统文化项目体验”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如剪纸、刺绣、传拓、内画等,吸引了许多爱好者参与。通过“传统文化项目体验”活动,让大众了解听起来遥不可及的“非遗”技艺,体验其趣味性,大大调动了群众到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2.3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吸引群众参与
淄博市图书馆“稷下书院”建设面积约700平方米,宽敞大气、古色古香的氛围适合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自2017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经举办了十余场地方传统文化展览,包括书画作品展、善本古籍展、刻瓷艺术展、剪纸艺术展、刺绣艺术展、民间布头画展、锦灰堆艺术展、内画展、淄砚展等。广大群众身处其中,便能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图书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3]要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优秀文化的整体环境,图书馆必须举办多样阅读推广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有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2.3.1 邀请名家举办大型公益讲座,利用名人效应增强传统文化普及力度
淄博市图书馆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建成“文化名城讲坛”基地,广邀国内名家举办“文化名城讲坛”系列公益讲座,至今共举办近50场,主讲人包括王志民、马瑞芳、宣兆琦、李立群、霍俊萍等国内传统文化名家,主题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为主,如《稷下学宫的文化精神与当代价值》《齐文化要义及当代价值》《爱心与善报——〈聊斋〉中的环保故事》等,成为淄博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活动基地。与市社科联、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开设“道德讲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邀请全国道德模范现场宣讲。如《走近雷锋——雷锋战友讲雷锋的故事》《笑对人生——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等,用真实的事迹和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在全社会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提升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向上向善。
2.3.2 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公共图书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以读者活动作为传播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身边落地生根。淄博市图书馆近年来以群众性、普惠性为宗旨,以庆祝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春节前夕开展“迎春送福”文化惠民活动,邀请知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新春楹联和福字,将一幅幅带着美好祝愿的作品送给参与群众,活动当日送出作品千余幅。连续两年在春节期间开展“网络书香过大年”系列活动,邀群众一起欢度佳节,系列活动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闯关”“VR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等,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以现代科技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连续举办了三届“元宵灯谜会”,每年精心准备近两千个迷条,灯谜内容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包含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政热点、阅读相关四大主题。用最古老的活动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前来排队猜谜的群众络绎不绝,被社会媒体广泛报道。
2.3.3 大力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推广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学经典诵经典的热潮
淄博市图书馆在每年4·23国际读书日期间开展“淄博市读书朗诵大赛”,大赛分为儿童组、少年组、成人组、亲子组、高校组等五个组别。每届大赛都能吸引近千人报名参与,由淄博晚报全程跟踪报道,已经成为淄博读书节重点活动之一。2018年暑假还举办了首届“淄博市少儿国学知识大赛”,分为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四百余人参赛。复赛和决赛由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全程现场直播,在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淄博市图书馆还建成“彩虹小舞台”,长期开展“幼儿国学经典诵读”“经典故事会”等活动,让青少年从小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让传统美德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公共图书馆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知识学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具有文化性、社会性与公益性特点,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功能。[4]各地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爱和学习需求。
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发展都不是固步自封的,需要与外界建立联系来寻找在社会的定位,图书馆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更是如此。[5]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的人手及资金不足等问题,淄博市图书馆探索发展了合作共享的新模式,凭借图书馆优雅的馆舍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庞大的读者群体为资本,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提供项目、人力以及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目前的合作伙伴有共青团淄博市委、市社科联、市妇联、市残联等机关单位,也有万科、新东升、鲁网等大型企业,还有社会上的知名培训机构,以及热心公益的知名人士。共青团淄博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图书馆提供一定的人力支持;社科联等单位积极联系专家学者,为图书馆提供专业的智力支撑;地方企事业单位也通过多种途径,在资金资源上为图书馆给予帮助。通过优势互补,图书馆方实现了更好地举办公益活动的目标,而合作方也借此提升了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得“双赢”的满意效果。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诸多限制。淄博市图书馆适应现代网络高速发展的趋势,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快建设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云”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动效果。如组织2019年刚刚成立的“淄博市图书馆故事妈妈团”成员,在线上为小读者讲述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利用网络资源,举办“稷下书院云讲座”,讲解儒家经典文化;举办云上展览,让广大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领略传统书画之美……这些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作为线下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在提升图书馆网站和新媒体点击率、关注率和粉丝量的同时,也满足了疫情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的需求。
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促使更多群众关注图书馆的活动,必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增强宣传效果、打造特色品牌。淄博市图书馆的“稷下书院·齐风”系列品牌,不仅好听易记,而且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宣传中形成了目标清晰的品牌特色和定位,已经成为淄博市图书馆的名片之一;“淄博市读书朗诵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累计有3000余人参加,已成为本市一项优秀文化品牌活动;刚刚推出的“青少年读书故事会”“少儿诗词诵读大赛”等精彩赛事品牌,在青少年和广大家长中也迅速赢得了口碑。下一步,还需要配合活动增强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
淄博市图书馆充分发挥了淄博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对社科普及与文化传播的优势,以专业高效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许多优质活动品牌和项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作为公共图书馆,要继续坚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原则,重点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在当代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