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促进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30 22:45韦倩青霍嘉铭苏宣云
市场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贸广西金融

韦倩青 霍嘉铭 苏宣云

一、研究背景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2020年,广西对外贸易逆势上扬,成绩斐然。据南宁海关统计,202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486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3.5%,增幅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出口额2708.2亿元,增长4.3%;进口额2153.1亿元,增长2.6%;贸易顺差555.1亿元,较去年增长11.2%。机电产品、防疫产品出口增幅分别为13.3%和114.4%;矿物和农产品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边境小额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在广西外贸总值中占比较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拉动出口增速的重要力量;东盟国家作为我区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一直稳固。

广西外贸在疫情中表现强劲,充分说明广西外贸的韧性和潜力。但目前广西外贸仍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总值中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纺织纱线及纺织品为代表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出口增长主力;区域外贸额差异大,如2020年南宁市进出口额增长了31.8%,而北部湾经济区六市仅增长1.8%。

本文立足于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背景,通过梳理金融创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广西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难题,提出支持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

二、金融创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提升企业外部资金可得性有助于外贸企业升级

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具有“输氧造血”作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外贸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当银行数量增加时,信贷供给曲线右移,银行信贷整体标价随之降低,从而激发资金供给活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具备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缓解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金融市场天生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作用,银行的“贷前审查、贷后跟踪”对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形成一种外部监督,有助于提升行业质量。通过对创新项目给予信贷优惠,为创新型外贸企业的流动性约束“松绑”,帮助其获得贸易成本降低的规模效应,更好开拓目标市场。

(二)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有助于优化我国出口结构

作为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业态,金融服务出口是服务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金融服务贸易低能耗、无污染,高度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优化出口结构。据商务部统计,疫情后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显著下降,仅2021年前4个月服务贸易逆差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6.3%;4月单月金融服务出口增幅49.3%,居各服务贸易领域之首。虽然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增速快、潜力大,但在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金融服务出口竞争力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金融业内部的创新不仅能增强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后发优势,对于解决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拉动服务贸易升级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金融工具创新提升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效能

对外贸易涉及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国别制度差异大,交易的全过程中企业会面临政治风险、外汇风险、海上运输风险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汇率波动造成营收减少或成本抬高的汇率风险,本外币互兑后账面资产损失的折算风险,以及交易对手违约的信用风险。因此,利用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进行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规避和管理、事后损失补偿对于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金融工具越丰富、越完善,越能够帮助外贸企业自主选择风险规避手段,对冲、分散、共担风险。

(四)金融集聚为外贸企业提供更有力的实体服务支撑

金融集聚是金融创新的成果之一,金融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有助于资本快速积累和配置,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的牵引功能。一方面,金融集聚形成了庞大的金融数据网络,金融信息外溢效应使得金融、保险和信托机构与涉外企业的沟通更加顺畅、信息搜寻成本显著降低;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的隔夜拆借、联合放贷、产品互嵌等行业内合作效率将显著提升,共同盘活信贷存量、引导资金流向,支持涉外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

(五)金融科技帮助外贸企业形成技术优势

数字经济迭代加快背景下,金融与科技融合应用、协调共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技术密集程度越高,企业对于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就越高。目前加工贸易仍是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形式,大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底端,虽苦于从国际分工中获利微薄,但深陷自主创新困境。当出口导向型加工企业缺乏资金但又希望拥有设备时,可以借助融资租赁机构获得设备使用权,在使用过程中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反向研发,在解决设备使用成本的同时,通过学习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进步。

三、广西外贸企业在贸易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型企业融资难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公报显示,广西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支持仅仅占到所需资金总额的12.3%,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达到3522亿元。中小型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型企业融资难,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企业自身特点。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不成熟、抗风险能力弱,导致银行对其信用评价看低。外贸服务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低、担保较少,影响银行放贷意愿。二是企业结算方式的选择。目前许多广西出口商在开拓东盟市场过程中,高度依赖托收和汇付。汇付和托收缺少银行信用背书,且部分东盟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受疫情冲击大,当地进口商有破产可能,加大广西出口商收汇风险。鉴于此,银行可能因为担心出口商无力偿贷而收紧放贷条件。

(二)广西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够高,外资对银行业贡献较小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广西外币贷款增量为17亿元人民币,与广东668亿元、江苏356亿元、福建114亿元和浙江95亿元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广西外币贷款占广西融资规模总增量的0.24%,同样低于广东(1.64%)、福建(1.08%)、江苏(1.06%)和浙江(0.30%)。2019年广西区内外资银行及机构从业人员78人,资产总额63亿元人民币,外资银行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在当年全区银行业中占比分别为0.08%和0.15%。这些数据说明广西外资融资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金融市场开放水平不够、外资在银行业中发挥作用较小。

(三)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外贸投资平台搭建力度不足

广西金融体系仍有待健全。目前,人民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仅在南宁设立分行,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3家至今未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区内没有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已有的3家城商行和295家小额贷款公司集中于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级市,县级和县级以下地区分布少。农村地区外贸企业的融资汇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东兴、凭祥等边境口岸外贸企业高度依赖“地摊银行”换汇。广西投资平台搭建力度不足。社会闲置资本与关系到出口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渠道,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后期资金链断裂,造成跨境物流基础设施闲置或新建司停摆问题,难以发挥对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四)民间融资规范程度低,存在非法集资乱象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小微企业,银行放贷时的金融包容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广西大量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向民间借贷这一相对原始的直接融资方式。但目前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管理,其运作机制、利率水平、资金投向和争端解决措施只有当事人知晓,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借贷执行率不足50%①谢林珊,莫玲,刘文琪.广西民间借贷案件执行改进措施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11):35-37.。个别民间放贷企业甚至存在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现象,对于金融稳定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较大。

四、支持广西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金融创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金融创新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依据,保障自贸区金融改革稳步进行。二是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体制机制、业务准入、市场建设、产品服务多目标并重,制定季度金融招商目标并落实,优化外贸营商环境;适度降低银行分支机构设立标准和合规境外银行准入,引导国内外优质资本投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设立贸易发展引导基金,加大对有出口潜力企业的引导和培育,帮助后备企业转型为外贸企业。四是务实打造与东盟国家的金融磋商长效平台,以论坛、会展、智库等多样形式,交流金融创新经验。

(二)推动金融产品开发革新,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跨境结算方面,推广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简化境外机构人民币账户离岸划转等金融试点改革的成功经验。便利双边本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区域“锚货币”地位,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融资方面,鼓励政策性银行与境外银行合作,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允许中小企业与有实力的关联方进行信誉捆绑,鼓励银行推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等金融创新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流动性困境;大力发展园区内供应链金融。企业投资方面,发展产业链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布局海外仓;建设棕榈油、食糖、矿产等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丰富外贸企业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选择。

(三)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商业性金融机构展露“惜贷”势头,而以大数据、AI和5G为代表的新基建所需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此时就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新基建投融资中直接参与,发挥示范效应。可考虑建立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促进政企资本有机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引入PPP模式,由区内大型国有企业牵头,新兴技术龙头企业与本土企业共建新基建联营体,由开发性金融机构应为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及配套支持,从以往单一的政策性帮扶转变为政策性帮扶与市场化帮扶相结合。

(四)大力发展沿边金融,打造“互市+金融”特色平台

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建设口岸互市贸易结算系统,推进结算系统与海关数据库互联互通,提升企业收支、报关、退税效率。对于医药、家具、食糖等边贸重点出口产品,可考虑与东盟重要贸易伙伴联合设立实验室基金,凝聚双边产学研共识,以新技术应用提升广西特色出口品附加值。推动沿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在互市贸易区,拓宽银行间越南盾和柬埔寨瑞尔的清算渠道,创新自助服务,由边民自行发起跨境人民币结算申请。完善现钞跨境调运合作,平衡双边本币头寸结算压力。期现货联动,推动广西优势大宗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五)建立与金融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提升广西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同时,以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匹配。与东盟国家建立跨境金融风险共同应对机制,部署金融风险预警信息中心,推动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增加金融风险研判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提升金融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开放指引,不允许将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对立,预防个别银行危机演变为系统性危机。预防金融犯罪,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反洗钱工作,不定期排查整治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农村和边境地区互联网金融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微观约束与信用风险防范。

五、结语

立足广西,金融创新的本质在于通过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布局创新,更好发挥资金融通、汇兑结算和间接投资功能,更高效地服务于自治区实体经济。

作为面向东盟的贸易门户,广西亟需形成贸易新优势,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只有外贸企业的外部资金可得性提高、经营风险可控、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得到满足,外贸企业才能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改进技术、自主创新,成为高质量供给者。随着广西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金融创新有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助力广西成为西南外贸强省、与东盟跨境产能合作新高地。

猜你喜欢
外贸广西金融
广西贵港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