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折扣到文化接近:少数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1-01-30 20:44周韵淞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 周韵淞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少数民族电影也必须根据实际环境进行改革。少数民族电影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以商业性为主,紧随市场大流,拍摄适应市场的类型化电影;另一条是以艺术为主,先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积累人气和口碑,再回到院线放映。两条道路各有优劣,但目前来看,无论走哪一条道路的少数民族电影都没有在观众中激起很大反响。相反,国外一些展现异族文化的电影在中国市场屡屡斩获高票房,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文化热潮。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同样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的展现,少数民族文化似乎无法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电影文化折扣产生的原因和打破文化折扣束缚,对少数民族电影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有着启示意义。

一、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折扣”之困

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最初是一个普通经济学概念,意在保护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Collin Hoskins)和米卢斯(R.Mirus)最早将该理论运用于影视节目贸易,并提出了影响文化折扣的诸多因素,如价值观、信念、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语言等①。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综合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在商业票房、观众口碑、业内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发现其在传播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以语言理解障碍、民俗文化理解障碍以及价值观障碍为代表的文化传播障碍。

少数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首先面临的是语言理解障碍。“语言是文化产品对外传播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导致文化折扣的重要因素之一。”②从电影叙事学角度来讲,电影语言有同时性和同义性两个标准,同时性要求电影中语言的出现要伴随着相应的嘴唇运动,而同义性要求电影中言语含义的准确性。这要求少数民族电影面向院线传播时,语言翻译不单要翻译出原文含义,还应准确还原每一句话的隐喻或情感,这样才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与银幕上的人物心理达成共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电影开始使用民族语言,但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形式复杂,观众需要用额外的精力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原始文本的韵味常常因此消逝。

民俗文化理解障碍是引起文化折扣的第二个原因。两种文化相互传播,本质上是文化间相互包容、寻求共鸣。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两种文化群体间“知识软件的重叠度越高,信息能够正确传达的程度就越高。如果两者知识软件不重叠,则沟通存在问题”③。所以,少数民族电影应寻求一种更易使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单靠奇观化去呈现一个异质性的民族世界。《阿娜依》中的一段苗寨图腾仪式场景里,导演用许多镜头去展现广场中间的图腾,然而观众对这个图腾所承载的文化却一无所知,图腾变成了一个充满异族情调却没有实际含义的符号。再者,段落前后导演并没有对仪式的文化底蕴进行阐释,一段山歌的空镜头后就突兀出现,既没有与整个故事产生联系,也没有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一道文化的鸿沟出现在观众与电影之间,让电影里的少数民族村落成了独居一隅的异质性世界。这种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④的影像忽略了对文化共性的挖掘,结果只会是展现了民族文化却没有传播民族文化。

价值观障碍也是值得考量的维度。于电影而言,价值观传播是电影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观众观看电影的过程是接受电影中价值观的过程。如果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价值观差异小,那么文化折扣的影响就会变小,反之亦然。随着电影的发展,中国观众不断更新着电影审美,在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商业电影影响下,观众对少数民族电影有了更现代化的观影动机,如娱乐、消费、感官刺激等等。在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现代商业价值观的矛盾下,少数民族电影难以切中观众的兴趣点,导致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的产生。

二、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折扣”之解

文化传播中,“面对文化差异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寻找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最大公约数”⑤。好莱坞电影的成功证明了通过电影故事来传递自由、博爱、平等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从而消除种族和文化之间鸿沟的方式是可行的。但是,现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却忽略了故事打造,转而寄希望于通过原生态叙事模式或是奇观化视听手法来打动观众,这些方式虽然能记录下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但是在院线的传播举步维艰。所以,针对上文所提出的障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去化解。

(一)挖掘多样题材,打造生动故事

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导演渴望把少数民族电影搬上院线。但少数民族电影只是学界的一个学术研究对象,在电影市场上没有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背景,挖掘适合院线的题材,讲述生动的故事,应该成为少数民族电影减少文化折扣的重要一步。

近几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对不同题材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发展。现实主义题材方面,万玛才旦导演的《静静的嘛呢石》《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等一系列电影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表达了导演对传统民族文化危机的反思。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极富个人色彩,引人深思,在各大电影节收获了不俗的口碑,但是由于其有一定审美门槛,国内票房表现平平。神话题材方面,哈斯朝鲁导演的《战神纪》“可以算得上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上第一部严格类型意义上的魔幻片”⑥。这部电影展现了少数民族神话元素的魅力,表达了导演对少数民族题材的商业诉求。然而在对少数民族神话的改编上整部电影显然缺乏经验:对民族神话的胡乱篡改、中西杂糅的人物造型、好莱坞老旧的叙事模式等问题,让这部电影未能获得观众青睐。

无论是走向现实题材的万玛才旦,还是魔幻题材的《战神纪》,都开拓了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新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万玛才旦导演电影重风格,《战神纪》重技术,却都在电影叙事方面缺乏大众性,结果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文化折扣。可见,在丰富题材的基础上,故事依旧决定着影片能否吸引观众。

(二)从展现文化到传播文化

原生态叙事很大程度只是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却没有很好传达文化。从展现到传达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影中少数民族文化应是立体的、有深度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奇观化上,这就要求对电影制作团队对民族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

在巴赞看来,电影画面应该是暧昧的、有无穷意义的,但少数民族电影流于表面的奇观化绘制,让电影画面失去了文化想象的可能性,形成了“文化折扣”。文化不应是一个表象,而是一个历史沉淀的过程。电影艺术应该深挖民族历史中的文化故事,以故事讲文化,用文化为故事增彩,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有着丰富外延的文化框架。通过银幕这扇“窗户”将影像中的二维符码深度化表达,让观众真切感受民族文化内核、碰触民族文化精神,减少文化折扣的影响。

(三)反映时代主题,与大众审美接轨

文化接近性是指“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类似于群体之间的亲和度”⑦。提高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接近性,也是减少文化折扣的重要方式。

首先要接近时代主题。进入新时代,中国在科学技术、艺术思想以及现代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少数民族电影自然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我和我的家乡》中,《天上掉下个UFO》这一故事融合了作为民族元素的苗寨风情,作为商业元素的刘昊然和王宝强的“神探组合”,以及展现祖国科技进步的中国天眼、抖音等,并用科幻元素加以串联,收获了不少好评。可见,使用民族元素是少数民族电影的关键一步。

其次要与大众审美接轨。不同时代的观众有不同时代的电影审美。在以好莱坞电影为主导的今天,观众对电影的期待更多是在娱乐性方面,所以如果少数民族电影一味执着于用奇观化的方式打造异质性的文化世界,文化折扣的现象将始终无法避免。电影应采用符合大众审美的叙事方式、视听方式以及剪辑方式。

最后要反映社会现实。少数民族电影不仅要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好山、好水传递给观众,还要让观众意识到少数民族群体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疫情后上映的《旺扎的雨靴》《第一次的离别》都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电影对现实的聚焦,引起了关注和反思,说明了电影要来源于现实并回馈现实。

三、结语

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传播中,文化折扣是必然的现象。于少数民族电影而言,如何减少文化折扣的影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少数民族电影文化折扣的发生谈起,提出了少数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三个障碍,进而针对每一种障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这是基于当今文化潮流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次审视和分析,其目的是让少数民族电影打破文化折扣的困境,拥有更广的传播力度,培养少数民族电影的竞争力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注释:

①胡正荣.结构·组织·供应链·制度安排(下)——对当前西方媒介产业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3(06):73-76.

②昝小娜.文化折扣和文化接近的信息粗交流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31-34+30.

③昝廷全.论传播的分类及其数学模型[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7-10.

④聂伟.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J].艺术评论,2013(05):37-40.

⑤赵学琳.发生学视域下文化折扣形成的内在逻辑及实践理路[J].学术论坛,2020(01):123-131.

⑥安燕.少数民族电影应当如何利用神话——《皮绳上的魂》《战神纪》并论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3):57-65.

⑦陶建蓉,赵建彬,熊国保.文化接近性、移情与流域生态补偿意愿[J].企业经济,2018(04):158-16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