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 麦洁萍
“这个字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错呢?”身在一线的老师常常都会有这种感叹。
师:(复习旧课对子歌后)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这课书和我们之前学的对子歌很像。
生:我发现它有反义词。
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
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孩子们的脸上顿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赢得、赞美、虚伪、招手”这些词。
师:小朋友,请看这些词语,有你们已经认识的吗?
生:有!
认识其中一些词语的孩子异常兴奋地大声回答。
师:太好了!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一部分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来。
师:好,请你来。
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小女孩笑容满脸地小跑到屏幕前,她拿着教鞭,点出她认识的词语。
生:我认识“虚心”,请大家跟我读——“虚心”。我还可以用“虚心”说一句话:我们要做虚心的孩子。
其他孩子满眼佩服地望着这“小老师”,大家很认真地跟她读。
小女孩下去后,另一小朋友出场。
生:我认识“诚实”,请大家跟我读——“诚实”。我会用“诚实”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狼来了》。
老师一直站在一旁倾听。
把刚才请小老师出来认读的词语要求学生放回原文再自读后,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组生字:“虚、骄、短、淡、诚、实、赢、赞、招”。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一组词语,看,里面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跑出来要跟大家见面呢。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的同桌来读读吧。
孩子们点着字“你点我读,我点你读”。
师:在同桌帮助下你认识了哪个字呢?
生:我认识了“淡”,我用加一加方法记住它:“炎热”的“炎”加上三点水就是“淡”。请大家跟我读。
成功的课堂是高效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应该做到三多一少两重视。
当把教转向学,我们的目光就会聚焦在“学”上,老师就不会只顾着怎样教,而会聚焦怎样学。我们就会多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切实地研究,再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没观察,无以学。孩子们是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知识的同异的。
如果观察是根,那发现就是它结出的果。因为观察,孩子们静下心来,“宁静以致远”正是学习的一种必需的境界,能静心观察的孩子,他们学习之路必定能走远。“发现”则喧闹得多,它是枝头那些耀眼的果实,是需要与伙伴交流分享的。这又是学习的另一种境界。思维的碰撞,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会如烟花绽放,璀璨夺目。
既然学习的成果需要与同伴分享,那么老师可以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尽情地倾吐学习所得。精彩的课堂正是来自学生的精彩。
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假设40分钟充斥的几乎都是老师的声音,我们可以想象,下面肯定就是一些目光呆滞、无精打采的学生。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退在一旁的老师。
精简课堂的法宝还在于把好钢用到刀刃上。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认知一定会有差距。如果一味地埋头学习知识,忽视一部分孩子领先的认知,那肯定造成耗时费事的现象,领先的孩子也必定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早就掌握了该项知识。当我们善用教学资源,把已经被一部分孩子掌握了的知识当做“旧知”,让这些孩子带领其他孩子学习;只把目光盯紧“新知”,那效果肯定好,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肯定高。
对于低年段的孩子,别指望他们一下子就能很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果忽视他们的学习特征,无论多么用心去设计教学,效果也是昙花一现。重现,并非简单重复。在这节识字写字课上,我巧妙地用了认知的重现:第一次,孩子们在读帖后写字;第二次,孩子们在老师范写后写字;第三次,孩子们在评价后写字;第四次,孩子在纠正后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