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关键字】智能快递柜;超时收费;效率
智能快递柜,外形与超市的自助储物柜相似,主要服务于快递最后一公里,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快递代收代发和物品临时寄存服务的自助服务设施。通常,一组标准的快递柜由一个控制柜和两个副柜构成,整套柜子有不同尺寸数十个格口,控制柜上设有键盘区、扫描区,柜子周围有监控系统,以保证快件的安全。智能快递柜一方面实现了集中配送,降低二次配送的次数,使投递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当前,国内智能快递柜的运行主体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电商企业自建自营,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其目的是为了将线上和线下资源连接在一起,提高用户体验。另一种是以中邮速递易、丰巢科技(2020年5月,丰巢收购中邮速递易)为代表的物流公司建立的。目的是强化快递末端服务,方便用户与快递员。第三种是以鸟箱、近邻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自建自营,目的是向使用快递柜的参与者收取费用。
1.对于快递公司和快递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快递员将快件送到收货地点,但收件人由于个人原因而无法及时收件,就需要快递员花时间等待和沟通,这些操作会极大影响配送的效率。同时,快递员的工资是与配送成功的件数呈正相关的。传统送货上门至少需要7分钟,使用智能快递柜后,只需30秒就可以完成配送,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无须扩大快递员队伍就可完成大幅增长的快件量,可为公司降低成本。
2.对于用户:解决时间和安全问题
作为收件人,不可能每天都在家里坐等快件的到来,当收件人无法及时收件时,将快件放在智能快递柜是个很好的选择。快递员将快件放进智能快递柜后,通过短信或其他途径通知收件人,收件人在方便的时间凭借取件码即可自行取件,还能避免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3.对于其他产业:带动联动发展
对于物业公司来讲,无论是住宅还是办公楼,快递柜都能很好地防止丢件,减少业主纠纷;也有利于规范快件管理,减少物业工作量,使业主满意度提高。
此外,智能快递柜也象征着我国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正处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快递柜可以考虑与通信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进行合作,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虽然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可期,被很多商家看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客户体验方面
(1)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将快件放入快递柜
有客户反映,很多快递员不管客户是否愿意,不顾物品的特殊属性,直接将快件投放在快递柜中,忽略了用户的选择权。其实可以理解快递员的这种行为,因为他们每天派件的数量非常大,如果每单业务都打电话询问沟通,其派单成功的单数会大打折扣,将快件放在快递柜或驿站是较省事的选择。但在具体操作时,快递员不应一刀切,应根据物品的性质、用户的意愿来选择配送方式。
(2)柜体尺寸设计不合理,投放数量较少
市场上普遍投放的快递柜格口有大、中、小三个尺寸,而不同的使用区域,其消费需求存在差异,所购买的货物品种、尺寸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物品尺寸过大,无法进柜;或有些太小,浪费资源。还有用户反映,最上一层的柜子太高,在完成存件、取件时难度很大。
此外,虽然智能快递柜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处于试验阶段,应用场景所投放的规模还很小。每组柜子能够使用的格口数量有限,一旦遇到“双11”“618”等电商大促的节日,柜子根本不够用。
(3)用户不满超时限收费
由于智能快递柜铺设与运营投入较大,大多数智能快递柜已实施超时收费制度,以丰巢快递柜为例,丰巢在刚推出时免费使用,接着是打赏付费,再到超出规定时限公然收费,这一系列操作使很多用户一度抵制智能快递柜的使用。因为,人们认为智能快递柜的出现是为用户提供便利,并且已经习惯了免费,当这种便利变成有偿时,自然会被用户所反感和抵制。
2.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投入和运营成本过高
智能快递柜的成本一般包括购置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一般情况下,一台功能齐全的36箱快递柜,从购买(或研发)到投入使用,费用在2万元左右;智能快递柜入驻写字楼、居民区等需要支付场地租金,具体金额依具体位置而定,每组快递柜平均下来4000~6000元/年;后期运营和维护的费用也不少。
(2)盈利模式单一
目前,快递柜的盈利收入一般有快递员存件费用、用户寄件费用、收件人超时限收费、箱体增值服务所获费用等。过去,由于用户生活习惯,加之快递柜无限期免费存放,导致快递柜利用率和周转率很低。为提高快递柜的周转率,也为了公司能收回成本,快递柜经营者逐渐开始推行收费制度,但大部分人不赞同此种做法,纷纷抵触和拒绝使用快递柜。商业广告是快递柜重要的增值服务内容,广告效果仅在用户取快件时才发挥作用,而用户往往只关注取件,对于广告一概不关注。如果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不能为广告商带来利润,其投资会逐渐减少,快递柜的收入也会跟着缩水。总体来说,快递柜的运营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1.政府层面:将各项扶持政策落地
智能快递柜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也为其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多个地方政府将其列入新基建。换句话说,即使它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巨大的利润价值,也必须具有公益、便民、利民等特点。这就要求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等加快步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各参与主体明确并落实责任,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在进行监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使其能健康长远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益。
2.利益相关者:达成合作,丰富业务
第一,快递公司一方面要及时培训快递员,使其严格遵守智能快递柜管理办法,一定要与客户沟通,尊重客户意愿;另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使其有动力主动与客户沟通。第二,作为新基建的智能快递柜要与物业、社区达成合作,使其成为社区规划建设中的标配,通过智能快递柜搭建信息平台,承接社区的部分功能,这样既解决了社区的需求,又降低了进入社区的门槛费,同时也拓宽了快递柜的铺设范围。第三,智能快递柜的运营者(或生产者)未来会与多行业、多领域进行合作,会出现将外包一部分快递柜或是与其共同研发,会针对快递柜投放规模、投放目的,对柜体设计的要求、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共同合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3.快递柜企业:完善盈利机制,降本增效
智能快递柜除了基础的寄收件、广告宣传外,还可以开发出更多增值服务来改善经营状况,如充分挖掘末端社区潜力。一方面,通过对所处社区居民的深入调研,了解用户实际的需求,再结合快递柜24小时近距离的优势,开发出真正满足居民需要的服务项目,如公交卡充值、水电费缴纳、代售彩票、发放周边店铺电子优惠券等,这样就可以聚集很多流量,带来可观收入。另一方面,根据每个社区居民数量、喜好、消费特点等,可以对快递柜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使格口能自由组合,适应不同快件规格要求,提高格口利用率,如新建小区柜面增加大尺寸格口的数量,年轻人较多的小区,可以设计带冷藏功能的医药柜,可调节多个温区的生鲜自提柜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快递存储空间,增加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