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2021年3月,H&M、Nike等国际一线品牌发布声明称将新疆的服装制造工厂从供货商名单中剔除、不再使用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为原材料,并称该举主要是因为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该协会成员还包括Adidas、优衣库、Zara、Gap等国际品牌。
在外国服装品牌公开抵制之后,引起了中国官方及民众强烈愤慨,继而激发了民众一股“挺国货”的爱国壮举,以李宁为代表的国产服装品牌股价大涨。
“新疆棉事件”虽终会降温,但国产服装品牌可以借此在中国年轻一代这批未来的消费主力中树立起新的形象,并实现对国外知名品牌的赶超。
2000年以来,纺织业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就指向亚洲,除首选目的地中国和印度外,东南亚也渐成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洼地。但纺织业在亚洲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类,其中印度和东南亚的劳动密集型占比很高,而中国在“智能制造2025”计划推动下,产业升级速度很快,以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为代表的朝着纺织产业链顶端大幅度迈进的纺织服装业,渐渐开始触动欧美的利益“奶酪”。
我国不仅有品质上乘的新疆长绒棉,而且有着完整、稳定的供应链,特别是在经受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其优势地位在全球更发凸显。此次西方国家抵制新疆棉花背后的真正意图就是以BCI作为“利剑”,剑指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1]。
与之前中美贸易争端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用的“武器”不是关税,而是莫须有的所谓“强迫劳动”和“种族歧视”,商业问题的政治化无疑就是要打压中国,进而遏止中国崛起。
危机中育新机。“新疆棉”事件给中国国产服装品牌造成的危机中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中国有着万亿数量级的服装市场,而国内A股上市的服装品牌公司却无一达到千亿级,随着国人文化自信逐渐加强,在未来几年出现一两家千亿级别,甚至几千亿级别的服装公司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凭借国内强大的纺织产业链,国产服装品牌的产品质量与国际一线品牌已经不相上下,运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自信也在逐步恢复。
在明星为品牌代言广告方面,随着众多明星纷纷与海外品牌解约,他们大多会选择为国产服装品牌代言,力挺国货,国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由此会大幅提升。
“新疆棉”事件的短期效应只会带来国内消费者一时情绪化的反应。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扩大内需和“消费替代”。
中国是一个纺织服装大国,纺织服装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010.33亿元,占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78万亿元的1.51%。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世界第一,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独立性非其它国家能比,国际竞争优势明显。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纺织业规模占比超全球50%,化纤产量占世界70%,贸易占全球三分之一。在受疫情影响、全球消费低迷的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出口总额达3198.8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全部货物贸易的6.9%。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稳定的产业结构,短时间内无法被竞争对手替代和超越,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有望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与国际高端品牌相比,国内高端品牌的营销网络的覆盖面更广,不仅在一线城市以及消费能力较强的二线城市有实体店,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也有其身影,特别是在新兴电商渠道开拓方面,国内高端品牌优势更为明显[2]。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事实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不逊于国际品牌的制造和设计能力。相比一线国际品牌,国内高端品牌的历史不算长,但一直在持续追赶,目前很多国内高端品牌在面辅料、客户服务、新零售渠道等多方面已经实现了对标甚至超越了国际品牌。
服装是超万亿的大行业,水大鱼大,自然也能孕育出体量大、质量优的企业。在服装品牌端,虽然过去几年国产品牌受到国际快时尚等品牌的冲击,但是国产品牌努力进行品牌重塑和产品升级,目前已经在行业内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在制造端,中国是全球纺织制造中心,国内的纺织制造企业积极探索产业升级,布局智能制造,涌现出一批代表中国优秀制造的企业。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生产,其略有优势的领域是在中低端面料生产等方面,由于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受近年来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以及国家对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的日益严格的影响,纺织服装业已经部分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实施产业转移。2018年以来,国内纱线产量、布产量呈下行趋势,国内纺织制造企业亏损情况增加。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显示,2017年到2019年全国纺织服装、服饰大中型企业营业利润分别为731.78亿元、682.57亿元和544.38亿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国内劳动力和环保等成本上行,纺织制造竞争力下降。中国纺织服装业对外贸出口高度依赖,为跨国公司打工,赚取微薄的代工费。国内中高端服装,基本上也是被外资品牌控制着。从品牌的知名度和经营规模指标来评价,能在中国市场对外国一线品牌构成绝对优势的国产服装品牌还很少。
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装前十品牌中,国际品牌占据一半。中国国产服装品牌公司习惯于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定位为生产商,只知道“埋头做事”,对市场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缺乏关注,例如服装款式美感不够,品牌故事文化品位不够、鉴赏价值缺失,从而很难形成软实力和树立品牌形象,而电商的出现又引发了价格战,利润渐薄。
“新疆棉事件”更多的是加速了国人文化自信的恢复,特别是“九〇后”“〇〇后”这些新生代消费者对国产服装品牌的认可,有望建立起国产服装品牌等同于品质优良的形象,进而形成对国产品牌的“忠诚”。这次事件是国产品牌在危局中实现自我突破的良好契机,但能否行稳致远,获得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依靠品牌的策划能力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