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发现,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看见了瞬间感动了你的景物;风光摄影的选择,是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技巧。
的确,这些主要是拍摄的技术问题,我认为当务之急摄影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通向思想的桥梁。以审美为主的风光摄影,是把别人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没有在意的景象表现出来,画面要求有陌生感,是个性的表达。我努力追逐摄影语言叙说和抒怀的可能,将摄影写实的特性转变为境由心生、景随意造,追逐画外之意。现将本人四十多年的摄影实践经验概括为如下六条,与大家商榷。
北京故宫,1996年 李建惠摄
北京箭扣长城,1997年 李建惠摄
准确曝光是指可以最大限度地记录光的范围的曝光值,能正确反映眼前的景物,是客观再现。合适的曝光是指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曝光量,借此达到作者所需要的影调,是主观呈现。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影调在摄影的画面中是极为重要的。它是我们利用多种技术、技巧集中的体现,是思想情感很直接的表达。摄影是视觉艺术,有些抽象的内涵不易表现。如“小桥流水人家”好表现,“断肠人在天涯”不好表现,然而,通过对影调的控制,比较能接近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清楚,控制曝光所获取的影调,很可能是以损失层次作为代价的。合适的曝光在拍摄中有时是过曝和欠曝许多,比如欠五挡、七挡的,如果查看直方图,会显示为不准确。为了获得合适曝光,这些都是可以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时准确曝光,也是合适曝光。
内蒙古坝上,1997年 李建惠摄
构图与构成在词汇的解释上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对空间存在的形象进行捕捉、选择并加以重新组合、构造的过程。
现在摄影所谈的构图基本是移植绘画的理论。风景画与风光摄影,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呈现在平面上,但是两者的创作路径截然不同。风景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用手工临摹自然的艺术;风光摄影是在变换的时空中用相机选取自然的艺术。创作中,绘画是平面的,摄影是立体的;绘画是静止的,摄影是变化的;绘画是添加的,摄影是取舍的;绘画是将抽象的画面落实到具象的画纸或画布上,而摄影则是将具象的景物呈现在抽象的照片上;绘画讲的是点、线、面,而摄影用的却是光、影、色。
风光摄影是在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大自然有一年四季的变化,有早、中、晚各个时辰的变化,又有特殊天气,如阴、晴、霜、雪、雾、雨、雷、电等的变化,这些应当是风光摄影不可或缺的语言。摄影创作的瞬间包括物理的、光学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所以我认为叫构成比叫构图更恰切,更能凸显摄影瞬间的立体感。
亚当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精彩的画面,产生于现场的第一感受,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产生于主、客观的瞬间撞击;耐人寻味的画面,是我们文化积累的全部释放。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摄影构成的特性。
内蒙古呼伦贝尔,1991年 李建惠摄
新疆慕士塔格峰,2003年 李建惠摄
青海可可西里,2002年 李建惠攝
摄影的色彩是由变化的色温和物体本身反光的不同而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谱反映不同的色彩。绘画的色彩是根据作者的需要和情感的表达用颜料调制出来的,不受时空限制。
色温往往决定整个照片的色彩基调,因此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改变色温。如设置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参数或后期通过软件调整色温等。有一种情况应注意,在混合光的情况下,比如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并存,如果人工光源不是全色光谱,可以按现场的亮度曝光用闪光灯补色温的方法来解决。因为感色宽容度要比感光宽容度宽,能够使你所需要的色彩正常还原。
摄影需要经验的积累,了解色温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通过色温的控制掌控色彩基调。一幅作品应该有一个好的色彩基调,一组或一个专题的作品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
河北金山岭长城,2000年 李建惠摄
画面中充满着各种形式的对比。如果我们将凡此种种都视作光比就简单多了。摄影中常讲的各种构图形式,如S形构图、框式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同样可以因其所具有的明暗关系而被视作光比。如果将眼前具象的景物一律视为抽象的色块和线条去表现,那么画面就容易变得简洁和单纯了。
简约而不简单是一种艺术追求。追求画面的简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视觉元素的简洁,通过取景完成,用很少的景物信息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另一种是追求色彩的简洁,通过控制曝光,把不需要的信息弱化或隐去而达到简洁。追求简洁的过程,也必然是发现和选取的过程,为了达到我们心中理想的色块和线条,可以选择伸缩焦距的长短,也可以选择使用光圈的大小,还可以选择控制快门速度的快慢,再根据物体反光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曝光。此外,还有观看的角度等,从而达到目标。
福建霞浦,2014年 李建惠摄
内蒙古呼伦贝尔,2006年 李建惠摄
内蒙古乌海,2000年 李建惠摄
景别的划分一般有六种: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景别不同,用途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全景重气氛,重环境;近景或特写注重人物情绪或细节。我所说的少讲景别不是说景别不重要,而是主张多关注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作景深。一般来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光圈越大景深越短,相机与被摄体距离越近,景深越短。如果我们在拍摄时选择好景深,那么,近景也可以表现环境,全景也可以突出细节。摄影是根据主体及景深决定景别。选择好景深是摄影突出主体有效的方法,也是很好的抒情手段。
吉林松花江,1999年 李建惠 摄
江西三清山,2003年 李建惠 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就是借物抒情,意寄象中,象中寓意。意與象的结合,须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如孤松、夕阳、逝水、梅花等,都是通过对“象”的咏诵来表现某种人格色彩。李白有诗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赋予这种植物以人格色彩。宋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是赋予了莲以人格色彩。古代文人把某种情感寄寓其中,后人就沿袭他们这种“意”的融入。当然,中国的传统意象也是在不断发展、打破中前进的,会产生新的变化。摄影的构成、表达也应如此,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