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袁明辉
爱 关照耀 摄
近年来,有关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的摄影在中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有丰富地貌环境和气候类型,孕育了多样的生物物种,这为自然摄影的创作提供了不同的题材。
大众普遍对国外生物很了解,但对中国的生物了解仍然匮乏。全世界生物的多样性正在急速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近40年减少已经超过一半。中国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生活在长江里的白暨豚和野生华南虎的灭绝就是例证。著名的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博士讲过一句话:“有了解,才会关心;有关心,才会行动;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自然摄影正好可以搭建起大众和自然之间的桥梁,照片可以增进大众对于自然的认知,进而主动关爱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物种。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前所未有地居住着如此多的人口,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科技发展下的人类,正在试图寻找更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时代背景下,大众更需要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
中国的自然摄影爱好者数量名列世界前茅。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在国际顶尖的自然摄影赛事中获奖,中国是自然摄影大国,但不是自然摄影强国。
啮齿目,松鼠科。寄主为谷子、沙篙等一些植物的浆果、种子,何时也食鞘翅目昆虫的幼虫。
亲昵 韩大军 摄
在自然摄影中,一个常见的创作误区是唯器材论,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吉姆·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曾经说:“当你与优秀的作家或画家交流时,你不会关注他们使用什么样的笔,你们讨论的会是作品和创意……我担心年轻摄影师很容易陷入器材的选择中,而忽略了应有的创作热情、灵感、审美观和巧妙的技法。”很多时候,优秀的作品无须通过复杂而昂贵的器材拍摄而成,相机后面的大脑是更重要的。
另一个误区是缺乏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我们经常见到很多中国自然摄影爱者拍出的照片千篇一律,用相同的角度拍摄同一只鸟。创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尤为重要。自然摄影爱好者需要培养自己学者般的头脑,猎人般的眼睛,以及诗人般的心灵。独立观察和发现自然之美,才能创作出更独到的艺术作品。顶尖的专业自然摄影大赛都设有自然艺术组,评委青睐利用独特观察方式创作出的作品,并关注这些照片对于人类的深远影响。
进入21世纪,自然摄影与自然保护之间已经密不可分。著名自然摄影师斯蒂文·温特(Steve Winter)曾经说过:“世界不再需要美丽的动物照片,需要的是这些野生动物与人类共生时的背后故事。”
中国的自然摄影领域,很少有摄影师关注深度的图片报道,许多爱好者醉心于出国拍摄,足迹遍布世界。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和热情用在与自我关系更紧密的身边环境中,长期记录它们的变化,挖掘照片背后的深刻意义。
过去的一年,疫情让全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相互依存、竞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自然摄影如同一面镜子,我们需要时刻走进它,客观地观看赖以生存的环境,審视我们有意无意带给自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