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健康预期寿命吗

2021-01-29 05:19张田勘
百科知识 2021年1期
关键词:预期寿命北京市

张田勘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尽管没有公布当年中国人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但可以从2018年的数据获知,中国人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也就是说,即便很多中国人可以达到77.3岁的预期寿命,但在生命的后期也还有8.6年的时间是带病生存,或者生活质量较低。

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并非一个概念,要理解两者的差异,先要弄清平均预期寿命的真正含义。人均预期寿命是有时间限定的,例如,在2019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3岁,是指在2019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7.3岁;在2018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是指在2018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7岁。因此,人均预期寿命不是年代和寿命的简单加减,而是指每一年出生的人都有不同的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平均数,不是指2019年出生的人都可以活到77.3岁。每个人会因为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预期寿命,有的人能活到甚至超过77.3岁,但有的人可能活不到77.3岁。

每一年的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卫生条件改善、经济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改善,都会提升不同时代、不同年份出生的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因此,与7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相比,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文明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

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具体有什么差异呢?前者可以理解为,人活着,但生活质量不高,甚至比较痛苦,既可表现为失能或需要他人照顾,也可以表现为由于衰老得更快或因疾病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痛苦;后者意味着,人不仅活着,而且是健康地活着,没有失能,或者即便是轻微失能,但生活还能基本自理,没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痛苦。

尽管人均预期寿命可以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进行对照,但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二者概念下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同,泾渭分明。实际上,无论是个人还是医疗保健机构和政府,不能只是追求预期寿命的增长,更要寻求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虽然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都能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但后者的提高更能真实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真正的生活质量、实际长寿水平和文明的真实高度。

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1%。但是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在2.54亿老年人中,约1.8亿以上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

以人均预期寿命看,现在的老年人有很多超过了他们出生年代的人均预期寿命,但是其中一些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不容乐观。这其实涉及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并未意识到的终生健康问题。所谓终生健康,就是要尽量减少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值,甚至让两者相等。这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注重科学传播和引导,让人们从小就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不仅要达到预期寿命,还要让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无限接近。

即便是人均预期寿命较长的发达国家,也表现出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不平衡。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统计显示,全球预期寿命排名(男女综合排名)第一的是日本的84.2岁,其次是瑞士的83.3岁及西班牙的83岁。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了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异。加拿大的人均预期寿命是82.8岁,但是加拿大人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是73.2岁。

中国在缩小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距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方面是,一些人意识不到年老后可能会失能,例如,2017年针对40~64岁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到可能失能,在年轻时期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抽烟、酗酒和熬夜是常态,以致年老时失能的时间会显著增加,也就加大了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北京市最新的统计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2.2岁,比10年前增加近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年来增长三倍,达到32.3%,位居全国第一,与2018年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岁)、中国香港(82.8岁)和瑞士(82.3岁)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水平接近。尽管北京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第一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空气质量、食品、饮用水等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但北京市公众的健康素养位居全国第一起了关键作用。

如何缩短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呢?主要在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这个概念又与近些年出现的健商(健康商数)有相似和重叠,后者指的是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此前,中国原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于2008年1月4日发布。这也是衡量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有66条,包括三大版块: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

现在,国家卫健委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的15项行动进行了细化,其中就有“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要求。这15项专项行动共提出124项主要指标,包括结果性指标、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政府工作性指标。个人的指标有很多,但主要是要在未来10多年大幅提升中国人的健康素養,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30%、18%、20%及以上和45%、25%、30%及以上;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0%、20%、20%及以上和28%、30%、25%及以上。

当健康素养提高后,人们才会逐渐拥抱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减少疾病的同时,缩小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距离,让人们的生活更有质量。尽管北京市公众的健康素养全国第一,但从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看,北京公众的健康素养还有待大幅提升,因为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26.9%)、心脏病(26.2%)和脑血管病(18.6%),而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不科学。

猜你喜欢
预期寿命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