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德
许多人认为,接吻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其实据考古发现,接吻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早在中国的汉代就出现了。
1941年,“石男女拥抱像”出土于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郭沫若见到这座石雕,送它一个浪漫名字—“天下第一吻”。
彭山是眉山建立地方政府最早的县,早在战国时期就为蜀国之地。“天下第一吻”出土地点就在寨子山半山腰上,按崖墓编号,系550号墓。石雕上面刻着一男一女亲密拥抱接吻的形状。专家这样评价“天下第一吻”:从雕像的人体形象、动作造型和感情表露,无不说明当时的工匠具有熟练的表达能力,这在汉代石刻中是十分罕见的。
在雅安市区雅安大桥北桥头雅客园,一座长5.6米、高2.8米的紫铜色雕塑十分显眼:一对身着汉代服饰的男女,相对跪坐,双手相执,双唇相触,似在接吻。雕塑下方的底座上,写着雕塑的名字—“中华第一吻”。这个雕塑的原型是荥经县出土的一个石棺上的浮雕。这一石棺于1969年出土。据文物专家考证,石棺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石棺上的浮雕图案采用浅浮雕的表现方式,画面的中间刻有接吻图,男左女右,男戴高冠,女着宽袖绣衣。为了突出表现接吻时面颊亲密接触的情景,男女面部的鼻子和嘴唇刻成側面的形状,男子舌尖伸出,女子则薄唇微张。
专家认为,四川出土的这些表现两性关系的汉代遗存,源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开放和生子崇拜的民风, 汉代没有把男女间亲密举动当淫秽,却看成是养生之道。汉代时,爱人之间就已经有接吻这一表达爱的方式,并且姿势也是多种多样。
中国古代文字也有“接吻”的记载,如唐代李洞玄的《洞玄子》中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两口相吻,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时相吮,茹其津液,或缓啮其舌,或微咬其唇,或邀遣抱头,或逼命拈耳,抚上拍下,吻东啮西。”可见,这里的“吻”与今天的用法已经没有差别了。对此,一种合理的解释则是: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吻这种活动被限制在卧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