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CAN传输PCB替代传统电缆线的应用分析

2021-01-29 08:28周位强
自动化与仪表 2021年1期
关键词:走线延迟时间等效电路

朱 腾,周位强,戚 莹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53)

CAN 现场总线是支持分布式控制及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价格低、容易实现等优点,在工业控制方面被广泛应用。其通信的波特率可高达1 Mbps、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 km 以上[1]。在工业控制领域,为了满足高集成、高密度的发展需求,CAN 总线被集成到PCB 内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优化PCB 设计使其在性能、成本方面能够优于传统绞线。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如图1 所示,CAN 链路系统由7块PCB(6 条长度为1.2 m,宽度0.1 m 和1 条长度为0.6 m,宽度0.1 m)和6 条DB 线(2 条2 m,3 条0.8 m,1 条2.4 m)构成。PCB 采用迂回走线,总长度为15.6 m,DB 总长度为8.8 m。

2 ACK 时序分析

CAN 总线采用多主通信模式、非破坏式总线仲裁机制。以标准数据帧为例,从结构上看分成7 段,分别为起始段、仲裁段、控制段、数据段、CRC 校验段、ACK 应答段、帧结束段,如图2 所示。

图1 CAN 总线链路图Fig.1 CAN bus link diagram

图2 CAN 标准数据帧结构Fig.2 CAN standard data frame structure

ACK 应答段包括应答间隙和应答界定符两部分。CAN 总线上的发送节点发送报文时,在ACK 应答场段发送两个“隐性”位。当接收节点正确地接收到有效的报文,接收节点就会在应答间隙期间向发送节点发送一“显性”的位以示应答。发送节点在应答间隙期间接收到接收节点发送的“显性”位时则认为接收节点正确接收报文,否则判断接收失败进入重发阶段。

CAN 总线协议规定,数据位时间分为四段(如图3 所示):同步段(Sync_Seg)、传播时间段(Prop_Seg)、相位缓冲段1(Phase_Seg1)、相位缓冲段2(Phase_Seg2),每个段由特定数量的时间量子组成,时间量子由CAN 时钟和波特率决定。CAN 控制器在数据位相位缓冲段1 进行采样,通过调整每段的时间可控制实际采样时间点[2]。

根据图3 可以清楚看到,CAN 总线中的一个位时间由TQ、TSEG1 和TSEG2 这三部分组成:

假设通过配置寄存器,使:

图3 标准比特时间Fig.3 Nominal bit time

那么CAN 总线需要传输一个比特位所花的时间为BitTime,1 s 内传输的比特位数,即波特率为

一个时间单位由TQ、TSEG1 和TSEG2 组成,同时在确定时间时,需满足以下规则:

式中:IPT 为信息处理时间,相当于位读取操作所需要的时间,IPT 约为2TQ。

式中:SJW 为同步跳转宽度。CAN 模块在对每一个位采样时,可以选择使用对这个位采样3 次,取多数值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只采样一次作为采样值的方法。如果选择3 次采样模式,那么必须选择Brpreg≥4。

3 CAN 最大传输距离计算实例

总线拓扑如图4 所示。CPU 型号:AM3352ZCZD72;CPU 时钟频率:300 MHz;CAN 收发器:TJA1050 TXD->RXD)Min 40 ns Max 220 ns;Bus Line:总线传输延时5 ns/m。

以节点A 发送,节点B 接收为例,从CAN 报文发出开始,到接收到ACK 应答,整个应答回路延时为

图4 CAN 总线拓扑图Fig.4 CAN bus topology

期间报文经过4 次TJA1050 收发器,两次传输线,因此提高传输距离必须对各个节点的延时时间进行分析。

从硬件datasheet 可知系统时钟SYCLK=300 MHz,CAN 波特率设定为BaudRate=1 MHz, 软件设置如图5 所示。

图5 比特时间参数设置Fig.5 Bit time parameter setting

计算得Brpreg=29,CAN 收发芯片TJA1050 最小延时为40 ns,最大延时为220 ns;芯片AM3352ZCZD72延时最小值4 ns,最大值17.12 ns。由于数据手册的最大、最小值差异太大,所以通过示波器测试卡件延时:

比特时间:

在本案例中,采用两种方式提高CAN 总线的传输距离:①选择介电常数较小的PCB,线缆传输速度越快,相同时间下传输的距离越远;②通过软件合理的配置TSEG1 和TSEG2, 提高采样值SP 提高通讯距离。

4 PCB 介电常数和传输距离分析

PCB 的表层走线和内层走线的介电常数不同会引起传输距离不同,本文从这两个情况进行分析。

4.1 带状线介电常数和传输延迟分析

电荷在不同介质中传输速度的方程:

式中: μ0=1.257×10-6H/m;ε0=8.854×10-12F/m;εr是相对介电常数;μr是相对磁导率。

TD 对应的不同介电常数下的PCB 内层导线传输延迟如图6 所示。

图6 PCB 内层导线传输延迟Fig.6 PCB inner wire transimission delay

高频板材相对介电常数一般在2~3 之间,高速板材相对介电常数一般在3~4 之间,普通板材相对介电常数一般在4~4.6 之间, 电缆线5.5 ns/m 等效介电常数为2.718。

PCB 内层走线需要高频板材才能达到与传输线相同的效果,但高频板材价格比FR4 普通板材高近10 倍,并且板材较脆,不适合在工程中应用。

4.2 PCB 表层走线传输延迟分析

微带线的等效介电常数表达如下:

式中:εeff为等效介电常数;w 为PCB 走线宽度。

差分阻抗120 Ω约束,PCB 走线宽度w=0.3 mm,介质层厚度h=0.488 mm,表层PCB 走线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PCB 表层差分线结构Fig.7 Surface difference line structure of PCB

PCB 表层走线的传输延迟曲线如图8 所示。

图8 PCB 表层导线传输延迟Fig.8 Surface wire transimission delay of PCB

电缆线5.5 ns/m 等效介电常数为3.2,要达到相同效果PCB 表层走线需采用高速板材。高速板材成本约为普通板材的1.5 倍,强度方面也有保障。在本例中采用台耀的TU-872SLK 板材。

5 PCB 导体厚度和传输距离的关系

国际标准ISO/DIS-11898 提供了直流电压参数、终端电阻与波特率近似值这三个指标的参考值,如表1 所示[3]。

表1 与传输线长度相关的电缆直流参数推荐值Tab.1 Recommended values for cable DC parameters related to transmission line length

接收节点有一定的电平识别范围,CTM1051M的CAN 接口典型参数如表2 所示。节点输入显性电平应大于0.9 V。ISO11898 中,总线上的任意点的最小电平应大于1.2 V,组网时我们应使差分电压大于此值[4]。

表2 ISO11898 高速CAN 电平定义Tab.2 ISO11898 the definition of high speed CAN level

CAN 总线等效电路,如图9 所示。

图9 CAN 总线等效电路Fig.9 CAN bus equivalent circuit

根据等效电路,我们可以调整的参数有终端电阻RT、发送节点电压VOUT、总线有效电阻RW。组网等效电路如图10 所示。

图10 组网等效电路Fig.10 Network equivalent circuit

根据图10 等效电路图RI//0.5RT=60 Ω,欧姆定律分压原理:

式中:CAN 差分线阻抗120 Ω;阻抗连续性RI//0.5RT=120 Ω 的1/2;RW 为传输线等效电阻RW≦20 Ω。

式中:Rpcb为PCB 导线电阻;ρ 为铜电导率0.0175;L为PCB 导线长度15.6 m;w 为线宽0.3 mm。

铜箔厚度对应的阻值如图11 所示。CAN 线传输在15.6 m 情况下,用1.5 OZ 的铜厚,对应的阻值17.33,小于18.2 Ω,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

图11 铜箔厚度对应的阻值Fig.11 Resista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copper foil

6 实例应用

在本项目实际应用中,信号在PCB 长距离传输后,由于边沿太缓和幅值不够,我们进行了一次改板,理论数据分析如表3 所示。为方便描述定义改板前的PCB 为A,改板后的PCB 为B。

表3 A/B 板参数分析Tab.3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board modification

通过测试A 板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形查看波形延迟时间。实测波形如图12 所示, 延迟时间为190 ns。

图12 A 板延迟迟时间Fig.12 Delay time before plate modification

通过测试B 板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波形查看波形延迟时间。实测波形如图13 所示, 延迟时间为160 ns。

图13 B 板延迟时间Fig.13 Delay time after plate modification

通过图12 和图13, 说明板材的更换和内层调整到表层两个措施延迟时间可以缩小30 ns。进一步对A 板和B 板接收端上升沿分别进行波形测量,如图14 和图15 所示。

图14 A 板前单端0~500 mV 时间90 nsFig.14 Single end 0~500 mv tie 90 ns before plate modification

图15 B 板前单端0~500 mV 时间36 nsFig.15 Single end 0~500 mv time 36 ns before plate modification

实测数据上升沿从90 ns 缩小为36 ns,降沿时间明显缩短,结合图4 分析,传输时间最大值为225 ns。

改板前导线延迟时间190 ns、芯片需要在35 ns内完成波形识别,图14 可知波形上升沿时间为90 ns,35 ns 内无法完成波形的传输,和实测发现最远端机架频繁出现丢包的现象一致。改板后导线延迟时间160 ns 需要在65 ns 内完成波形识别,图15 可知波形上升沿时间为36 ns,有29 ns 的裕量,波形可以得到有效的传输。

7 结语

CAN 总线传输线设计需要在信号的时序、阻抗两个方面都进行分析。CAN 的传输需要传输线RW≤20 Ω,并在满足差分阻抗120 Ω 的前提下,使走线尽量宽,铜箔尽量厚,才能让信号得到有效的传输。本文通过在设计阶段利用软件合理分配TSEG1 TSEG2 来调整SP, 选择尽量小的延迟时间的芯片来提高传输距离。并通过调整PCB 用微带线、选用介电常数小的板材来提高传输距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以用本文的方法进行理论评估,计算和实测精度可达到95%,提高设计一次性的成率。

猜你喜欢
走线延迟时间等效电路
考虑端部效应的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等效电路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LTE 系统下行链路FDRX 节能机制研究
基于分层COX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一种大承重集装袋
延迟时间对气辅注射成型气体穿透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浅析PCB中DDR3等长线的设计
PCB板内阻抗测试需求与技术
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计算方法
怎样画复杂电路的简单等效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