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2021-01-29 02:55程慧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期
关键词:旅游生态对策

程慧璇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1 引言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 年乡村旅游全国共接待游客约32 亿人次,收入8500 亿元。乡村旅游正在以扶贫、富民和满足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需要为切入点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振兴力量。

以“乡村旅游”为篇名在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中检索,近10 年来相关研究文献迅速增长,2011 年—2020 年篇名涉及“乡村旅游”一词的论文将近1.4 万篇,但当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词为主题进行检索时,近十年仅有1100 篇,而改为以篇名检索时,近十年只有647 篇,说明我国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仍存在欠缺。

根据图1 不难看出,近十年,我国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仅占乡村旅游的研究总数4.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学术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将对近十年篇名中含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词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找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指导的同时,探索提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向的建议。

2 基于政策方面的研究

自2004 年以来,国务院连续17 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我国政治体系的重要地位,因此基于政策方面一直是研究重点。孙琳[1]、张建[2]等基于城镇化、城乡统筹的背景,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以推动进一步和谐发展;郭宏翔[3]、宋帅[4]等在全域旅游视域下,指出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文化的保护,促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张宁[5]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结合河北省实例,探索乡村与旅游结合发展的路径,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图1 2011—2020 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增长图

3 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方面的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生态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经济是乡村旅游的动力,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公众是乡村旅游的保障。学者们有的从单一方面,有的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对进一步提高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3.1 生态方面

樊忠涛[6]、张阳[7]等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可分为观光型、民俗型、休闲型,通过合理规划、完善法规体系等发展路径,实现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李飞[8]通过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通辽市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构建评价体系,提出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合理开发等对策;朱政霖[9]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增强意识、加强管理、升级服务等多方面建议。

3.2 经济方面

刘思萌[10]、庞晓涛[11]等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寻开发乡村旅游时产生矛盾的失衡点,从利益表达、分配、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牛晓峰[12]、续倩[13]梳理了乡村旅游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力求从产品开发、产业优化等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徐金婷[14]以安丘市为例,李盈秀[15]以环洱海沿线村镇为例,提出发展旅游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集约经营、拉长产业链,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文化方面

谢彦君[16]重点梳理“地方性”的理念实质,提出凸显地方性,增加体验感,力求符号化、精致化等建议;庞邵玺[17]等探究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保护、传承和创新的互动关系,提出加强文化保护、提升品牌意识等改进措施;马齐齐[18]新疆为例,张湘华[19]以古丈县墨戎苗寨为例,梳理出非遗的利用模式有展示体验式、商品传承式、活动依托式、度假村模式,提出要在乡村旅游中科学、协调、合理地应用非遗,才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社会方面

孙三三[20]提出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重视村民与游客的感知,加强规划管理、政府主导,健全服务管理体制,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唐孝中[21]等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构建民生保障体制,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吕秋琳[22]剖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不足的原因,探讨增权理论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四个符合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维度,阐述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三种有效途径:个体增权、社会增权和制度增权。

3.5 综合

汪丽珍[23]主要探究关于经济与环境两个方面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简述,并对此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吴嗣钧[24]从文化、环境、经济,刘龙龙[25]等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各自进行梳理,并建立三者之间良性的互动渠道,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吴海燕[26]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陈珍[27]从自然环境、政策、经济、社会四个影响因素分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对乡村旅游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提出思考。

4 基于对策方面的研究

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求推动乡村可持续的相关性对策,一直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

孙超[28]以WRS 方法论为基础,对其物理、事理、人理进行分析,制定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流程;罗琳[29]基于ASEB 分析法,并结合SWOT 分析法,构建16 个单元的分析评判体系,针对黄陂区的现状,提出如塑造品牌形象、挖掘非遗、提升设施、提高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可持续对策。

卢翠丹[30]等以浙江省为例,提出要注重生态保护、提升产品特色、转化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对策;张舒仪[31]以凤城市为例,提出加强服务、保护环境、深挖文化、注重节庆等针对性策略;唐姣姣[32]等以广西省龙胜县为例,提出应注重规划、在产业、运营、宣传、管理等方面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5 基于“互联网+”方面的研究

高红红[33]、颜小花[34]等提出应以互联网为媒介,发挥政府的管理与规划职责,建立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宣传推广等多种发展路径;林德荣[35]等梳理智慧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突破对策;张莉[36]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网站的特点,其中不乏存在覆盖点少、服务内容趋同、龙头网站尚未出现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6 评述与展望

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相关性政策下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关于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这四个主要要素的单一或综合性研究;乡村旅游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性研究以及“互联网+”的互动发展研究。

尽管近年来的研究内容已经逐渐获得突破,并且内容体系也在不断扩大填充,也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念与观点。其中不乏有关于法律层面、系统动力学层面的研究,但是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

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涉足较少,研究内容相对重复、单一;

②多以宏观理论层面的构想为主,缺少能切实指导于实践层面的相关技术内容;

③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未能及时总结实践领域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层面;

④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更是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研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保持乡村原真性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真正富裕富足。不仅能为未曾开发过旅游的乡村做好引领作用,更能为已经发展旅游的乡村提供转型升级,延长生命周期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该拓宽研究领域、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入探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让更多人关注乡村,从而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生态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