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桔红 李建彬 刘 博
战略和区域性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兰州市聚焦城市发展要求和市民生活需求,提出“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发展新定位。2020年,兰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市“精致兰州”理念的肯定,标志着我市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但一些城市顽疾的存在仍给兰州的综合发展带来不少压力和挑战,以下将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市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兰州市城市管理水平,助力精致兰州建设,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共享经济衍生出的“共享单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环保健康的理念,在交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诸多问题。
目前,兰州市拥有哈喽、青桔、摩拜等多家单车运营公司投放的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动车共计超过30万辆。共享单车因其“随走随停”的设计理念为市民提供了出行便利,同时也因城市空地资源有限,单车停放区域划分不明确、不科学,市民不按规定区域停放车辆等原因,单车随意停放现象严重泛滥,车辆破损严重,一些“僵尸”车辆无人问津。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市容,还造成人行道路拥堵,妨碍交通等。究其根源,主要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和服务,政府立法监管不完善,网络系统覆盖不全面、末端管理人员不足等。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建设的一大难点,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的便利化,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其所带来的诸如垃圾围城、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危害也不断暴露,由城市生活垃圾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环境冲突不断显现,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已无法解决垃圾问题。“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是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加强资源再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虽然针对“垃圾分类”也做了些工作,但收效甚微仍有部分社区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垃圾分类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方法简单,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参与意识不强,垃圾分类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不足等都导致了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困难。
目前市民养犬数量逐年增加,犬类扰民、伤人等问题日益凸显,流浪犬数量增多,因养犬引发的矛盾甚至治安事件、刑事案件也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威胁市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2017年《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规范养犬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改善市容环境、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在养犬管理上仍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严格,对一些违规养犬行为处罚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二是《条例》相关规定尚未落到实处;三是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四是文明养犬宣传效果不佳。
近年来,兰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城区范围内各类违法建设一度成为“顽疾”,破坏了城市建设秩序,影响了市容市貌,不仅使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也使一些惠民生工程难以实施。同时,违法建筑施工条件较为简陋,建筑质量不高,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任其蔓延,影响公共安全。
为有效解决城市违法建设问题,2016年兰州市印发《全市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开展集中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现实问题仍不容忽视,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量不足、执法周期较长、权责界限不清、联合执法不畅等问题,使得违法建设查处较难。
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秩序,切实解决共享单车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市民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多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一是企业主体要合理投放、网格管理。各经营者要根据单车使用频率和人口密集度合理调运投放单车数量,健全内部管理和运维机制,切实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切实履行好管理、运行和维护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管理主体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要制定科学有力的惩处办法,加强对骑行人员的约束。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宣传媒介要积极宣传、正面引导。通过开展文明骑行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视、报纸及城市电子屏幕等多种渠道,对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单车等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从而形成人人知晓、人人遵守、人人行动的良好氛围。
四是使用主体要提升个人素养,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要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遵守交通规则和城市管理各项规定,自觉摒弃各种不良行为维护共享单车使用秩序,不在机动车道骑行,不破坏损坏单车,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公交站台等公共区域乱停乱放单车,要监督、劝阻、举报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构建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多元化治理格局是破解当前垃圾分类难题,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通过积极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
一是领导管理职能部门要对分类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要积极筹备和合理调配使用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正常投放。要明确奖惩措施,督促监督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
二是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宣传引导工作。成立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建立社区监督志愿服务团队,不定期检查垃圾分类状况。设立奖惩制度,通过物业管理费用的升降等激励业主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三是街道办事处要承上启下配合支持管理责任人行使管理权力,加强垃圾桶日常管理和维护,做到专桶专用、标识清晰、摆放正确等。建设垃圾分类信息管理档案,对社区垃圾分类基础信息、分类设施配置、收集运输等情况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建立主要督导机制,建立街道、社区督导员队伍,合理规划街道网格员,按照常住人口户数配备督导员、宣传员、检查员等,积极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入户做宣传活动等。
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管理要从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法律法规全面宣传、强化法律法规严格有效执行、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着手,使文明养犬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
一是从源头入手,进一步规范养犬管理主体。公安机关在办理养犬登记时对登记犬只植入电子识别标识,建立养犬管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内容应包括主人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包括犬只照片、免疫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年检信息、违规信息等,从而解决遗弃犬只、犬只遗失、养犬纠纷等问题。此外,公安机关因与其他养犬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协同管理,实行登记、免疫、监管等信息共享,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养犬管理信息服务。将养犬行为与养犬人诚信挂钩,从源头上保证城市养犬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序性。
二是从管理入手,规范城市养犬管理。通过细化法律法规来提高规范城市养犬管理的可操作性,通过加强处罚来规范养犬人、物业服务企业等的管理行为,形成良好的养犬法治意识。目前,城市管理部门人手较为欠缺,并且对于流浪犬、无主犬的抓捕设备简陋,工作人员抓捕风险较高,建议加强专门抓捕人员,改进抓捕设备,如使用麻醉枪等;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应配备证件查询权限,在路面巡查时可随机抽查路面遛狗行为人,并具有扣留无证犬只的权利等;继续加强对流浪犬的收容处置,增设流浪犬收容固定场所,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对流浪犬的收容和管理,加强鼓励民间爱犬人士参与流浪犬的收容与管理。
三是从宣传入手,强化宣传,齐抓共管。城市养犬管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养犬人的素质问题,要加强对养犬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社区、居住小区等对《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及文明养犬进行全方位、持续性宣传,严格要求养犬人遛狗必拴牵引绳,随身携带犬只粪便清洁工具等,从而树立养犬人的文明养犬意识。同时,鼓励市民对各种不文明养犬行为、违规养犬行为进行举报等。总之,文明养犬不仅需要养犬人的自觉自律,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居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违法建设作为城市顽症,如果不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去治理,将难以取得成效。查处整治违法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城市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依法行政,健全长效化治理机制。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守住第一道防线。建立完善违法建设治理信息机制,以网格化管理、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为依托,全面排查全市违法建设,建设电子台账,汇总相关用地、规划信息等。建立合理的控违拆违责任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兰州实际合理区分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区域和职责。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整治区域拆后建设项目纳入整体规划管理,加强对拆后区域各类建设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二是联合执法筑牢第二道屏障。事实上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接到的许多违章建设的投诉都是已经建好了的,很少有在建的。对于已经建好的违章建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拆除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国土、规划、建设、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供水、供电、供暖等企业,要细化责任,通力合作,建立多部门长效联合治理机制和分级、分片负责的责任机制,形成职责明晰、统一协调、紧密配合、联合执法,无缝对接的执法机制。
三是强化法治宣传亮出第三大法宝。要充分认识违建巡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手机、报纸、电视、公众屏等多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违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后果,大力宣扬整治违法建设的成绩和典型事例,曝光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和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在全市营造出打击违法建筑行为的强大声势,形成全社会自觉抵制违建行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