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波,林春逸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发展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加大,不平等的加剧,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紧张,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发展异化”、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德尼·古莱认为的“反发展”。[1]
发展出现了问题,美国著名发展伦理学家德尼·古莱认为,导致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价值危机,发展“使价值物质化”。[1]发展价值的异化使得发展观偏离了应有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迷失。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化形式,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发展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与发展发生了断裂,所以佩鲁说:“在经过长期抹杀与忽视文化研究之后,现在必须对文化给以认真的思考。”[2]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时代的主题。几百年的发展实践,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观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等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对发展的文化价值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分析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人们对工作、财富、节俭、育儿、发明、陌生人、冒险等事物的态度,而所有这些态度都来自人类内心深处。”说明了发展要靠企业家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而这些恰好是文化因素是重要的作用。
传统发展观认同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协调的过程,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经济学家佩鲁突出了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长的动机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增长作为一种目标的合理性。[2]
联合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将文化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联合国推出“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计划,2001年,《文化多样性宣言》正式颁布。2013年5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上一致通过了《杭州宣言》,号召将文化置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宣言指出“文化应当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者、意义和能量的来源、创新的源泉,以及应对挑战、寻找适当解决方案的资源。”[3]
文化的含义丰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史。对于影响发展的文化来说,我们认为“文化”并不是狭义的,并不是指艺术以及电视、电影、录像和录音等单纯的文化产业,而是一个“动态的和有机的整体”。[4]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认为,文化是一个纯主观的概念,“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5]拉美文化问题专家劳伦斯·哈里森(Lawrence Harrison)则认为,文化是影响人类活动各层面的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价值观、态度和制度所构成的一致体系。[6]
文化作为一个对发展主体和社会有影响的价值体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过程就是社会进步的历程,文化发展的程度也就是人的解放程度,恰如卡西尔所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为人类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7]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若干社会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协合而成的动态自组织系统,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思想和政治的全面发展过程。佩鲁认为,发展是思想结构和社会习俗的改变,这种变革不但能够促使实际总产值增长,而且能够使个别领域的进步变成整个社会的进步。[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则更为明确地强调,任何社会发展目标和模式都是和文化因素紧密关联的,这一点对于经济现象说来尤其如此,“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艺。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社会的每次进步,都会带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人类思想上的飞跃和提升。同时,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化的发展就是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和进步,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了人们认识自身和自然,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推进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文化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没有人可以说这种断裂不会发生,正如地质运动也是不可逆转的一样。我们的希望是让文化断裂所产生的社会震荡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然而,面对社会发展中的自然环境危机、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和人的精神危机等问题,我们发现,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会出现不一致、不协调,文化与发展出现断裂是造成发展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断裂带来了文化的断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掌握了社会先进文化的人群,会得到迅速的发展,积累大量的社会财富。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谁先掌握信息谁就先掌握了发展推动的主动权。这时社会结构就会出现分化,社会分化越来越精细达到一定程度,社会结构出现断裂时,文化与发展出现了断裂。这时候,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严重。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等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和异化,造成了文化与发展的不同步和断裂。
另一方面是文化的断裂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断裂。文化作为历史凝结着生存方式,具有超越性的特点,本质上体现着人对自然的超越。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尤其是发展主体处于落后地区,人们在心理、精神、文化方面都缺乏共性,引起主体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就会发生文化危机,就会产生社会断裂,主要体现在文化与社会许多层面的断裂。断裂社会的实质,就是社会发展的断裂,是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文化群体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但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断裂社会是指存在主要断裂带的社会。而这条主要断裂带,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就是贫富差距和发展失衡。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分歧和对立,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沿着这条主要断裂带展开的。“新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就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革命性的批判本性逐渐形成,并开始反抗传统文化模式的统治,这就是文化危机的根源和内在机制”。[9]文化是一个共享的体系,是人们之间生产交往和发展实践的前提。文化发生了断裂,表明在一个地区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了断裂。这在当前,突出表现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遇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发展现状,并且受到了各种文化冲击,发展和文化就会发生断裂。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引用莫伊尼汉的两句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5]这充分凸显了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我们认为,文化对于当代的发展来说,是发展的价值导向,发展的现实动力和和谐力量。
发展危机让我们对“什么是好的发展”和“为了谁的发展”等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在当代是对“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个苏格拉底问题的延伸。佩鲁在谈到文化对发展的价值的时候,认为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对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如果新的发展研究不能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最深处,深入到人们所设法永久保持的但常常又是虚弱的社会的最深处,那么,对于这种研究以及由这种研究所要求的总体调整的思考将会是肤浅的,并且是很难达到目的的。”[2]所以,必须发挥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首先,文化的价值导向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发展。文化的价值导向主要是指文化以其科学的价值判断和先进的价值指向,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影响发展主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塑造通过形成发展主体的价值观,影响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活动方式,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形成个体自由发展的能力,从而带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发展价值观通过新的发展观念来引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发展。保罗·谢弗提出文化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和民族文化、整体论、人民、人道关怀、共享、利他主义、平等、自然资源保护、合作,以及精神文明和环境保护,将获得更高的优先发展地位。”[10]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就把文化对发展的根本作用放到了中心位置,改变发展理念就会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其他物种的需求,同时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体系,凸现了以人为本,突出了发展的价值尺度,特别注重文化价值在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存在依赖于文化价值”。[2]如果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腐败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价值观断裂问题等,导致社会的发展难题。因此,经济发展不一定带动社会发展,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长的动机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增长作为一种目标的合理性。[2]有文化的经济发展才是有灵魂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文化也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化产业本身在经济发展中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价值。文化作为知识资本,另一个重要作用亦即文化生产力或文化经济力,是指文化作为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蕴含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创造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区别于一般物质产品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用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已经和正在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性大生产。文化市场早已独树一帜,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在一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使用文化的资源,调动人才、资本和科技等力量,解决本地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为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同时,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也能通过文化传承、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转化为物质财富,带动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赖于文化的进步,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1]
文化与发展的断裂发展的带来了环境恶化、贫富差距、人与人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不和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文化的缺失和发展价值观念的紊乱。
一方面增进共同体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构建与社会发展想适应、能引领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系,通过核心文化的凝聚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全体社会成员中产生文化共鸣和共享,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的落后文化进行引导,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激发个人全面发展。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通过崇尚一种开放、发展的文化观,将文化观牢牢植根于对权利和对多样性的尊重,包容各社会发展主体,在全民族和社会形成有利于推动发展的文化共识,发展主体拥有自由选择文化资源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是所有发展形式的主要动力之一。这种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能够在每个人所赞成的和在共各种活动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价值范围内充分实现他们的潜力。”[2]鼓励和提倡个人多样性和全面自由发展,这里的自由发展是指,基于人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文化的发展价值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包容发展,如何包容发展,就要不断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充分以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不断加强文化认同构建价值认同、大力加强文化的共享与交流构筑文化共同体建设。
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和核心作用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12]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和价值体系对人的生存和社会成员的美满幸福至关重要,因为价值体系能在更为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分配财富,保护自然环境及重申人的因素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保罗谢弗在《文化引导未来》中认为,发挥文化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解决发展的问题“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创造一种对匮乏的环境资源索取得更少的价值和价值体系。”[4]这个体系的原则是“寻求平等、公正和真理;爱美好的东西、知识和智慧;对稳定、秩序和多样性的需求;合作、关心和共享的重要性;承认别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寻求完美。”[4]
核心价值体系在一个社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它作为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导向,凝结着一个地区、社会对发展的向往,是实现发展的全社会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也引导着发展的政策方向。
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也是推进文化引领发展的过程。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改造影响发展的落后文化,改造与先进文化要求不相适应或不相协调的文化形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解决生活富裕而精神贫乏的发展难题。
文化与社会发展断裂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分化、社会分层和群体对立,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本地区、民族的发展凝聚力是根本任务。
文化认同是实现社会价值导向的文化根基,文化认同最基本的就是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这种共识与认可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升华,并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13]
认同根植于人们的心理和文化状态中,通过文化认同,使得在同一文化体系中人们遵守相同的价值观念、习俗和行为规范,所以说“意义比较明确的价值使某些目标处于相对优先的位置,对这些目标的追求,激励着每一个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他们也可能提出反对意见,采取阻挠行动,抵制这种发展。”[2]一个社会全体通过文化认同,明确发展目标,凝聚发展力量,包容全体社会发展主体。
德尼·古菜认为,“完整的人类发展在于对认同性与文化完整性的一种安全感,在于人们可以热情效忠的一种意义体系。这些价值观非常重要,经济与体制现代化必须根据其对这些价值观的贡献来做判断。”[1]有效地实施价值导向就是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增进共识,强化基本价值目标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文化共享一般是指不同民族和地区共同分享一种文化的现象。文化体系具有许多不同层次,随着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日益加强,通过传播与迁徙将相同的文化特质与模式带到不同区域,而被许多国家的人们所共享。
首先,文化的共享和交流在发展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间的对话,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可有助于发展主体之间的包容、和谐,成员之间交往的密切和共享,可以解决发展不均衡、收入不平等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也是文化大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成每一位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
其次,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推动文化共享和相互交流,促进社会成员的和平与和解。这主要是通过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和共享机制,建设有利于包容发展的文化氛围,保证人们享有文化权利、享有文化产品及服务、自由参与文化生活、自由进行艺术表达,是构建包容和公平社会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文化产品逆势发展,如何有效进行文化输出与文化融合更好继承好发展文化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