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审计厅出台《浙江省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果。《实施办法》明确了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的范围和方式。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应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时,以会议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原任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等有关人员反馈审计结果和相关情况。《实施办法》明确了审计结果反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审计结果反馈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总体评价、主要业绩、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一般不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情况和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问题线索,不需要反馈问题的责任界定及法规依据、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审计结果反馈材料要求坚持客观、准确、专业、精炼原则,既肯定成绩,又反映问题,同时,应当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发现问题及整改清单等为基础,突出重点,注重整体效果。《实施办法》还明确了审计结果反馈会议的参加人员和会议议程,并对审计结果反馈材料撰写、反馈事项记录与归档等提出要求。
近日,云南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派出9个督查组,对16个州(市)和有关省级部门开展审计整改督查专项行动,省审计厅分别在保山市、楚雄州、玉溪市和丽江市召开首批督查进点会,标志着整改督查专项行动全面启动。会议要求,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意见,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二是被审计单位要承担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全面梳理审计查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建立问题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员、整改措施、目标要求和整改时限等;三是主管部门要承担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行业监管责任,对行业内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认真分析研判,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及时在行业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巩固扩大整改成果,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督查组将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调查询问等方式开展督查工作,全面反映州(市)人民政府、各整改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一是深入分析未完成整改的原因,督促整改责任主体分类施策,健全长效机制,促使问题从源头整改,有效解决屡审屡犯等“顽症”;二是对督查中发现的不重视整改、不落实整改责任、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等单位和个人,视情况依法进行处理;三是督查结果将向省委审计委员会报告。
(本栏目资料来源:审计署网站)
近日,安徽省审计厅党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学习研讨、健全考核机制等方式,研究部署推进审计项目提质增效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站位,从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作用的高度,把提高审计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夯实筑牢“生命线”;二是进一步精细管理,以优秀审计项目创建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审计计划安排,科学实施审计项目,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创新审计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聚焦关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审计重点,精准聚焦,促进改革,服务发展;四是要进一步综合统筹,优化审计系统资源配置,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协作配合,强化多部门的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成果共享,推进开展研究型审计,更好发挥整体合力;五是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加强审计实施全过程管理,拉紧各环节责任链条,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实现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审计局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跟踪审计,助力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助推抓落实,完善政策措施体系。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机制是否健全,是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是否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并建立科学政策绩效评估监督机制等。二是助推强监管,提升资金使用质效。通过采集近年来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财政投入和金融扶持相关数据,系统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投入资金总量、类型及增减变化情况、农业保险参保和涉农贷款总量,以及保费、担保费财政补贴变化情况,重点审查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及其撬动金融资本的情况等方面。三是助推揭风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重点审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财政补贴项目和股权化改革项目的申报、评审、验收等是否严格标准、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项目后期监管是否到位有力,项目运行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利益分享机制不完善、未发挥带动小农户进入市场引领作用的问题,是否存在私分股本金、股本金难以赎回等风险隐患。
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在强化审计机关自身诚信建设的同时,从审计监督职能出发,着力探索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联合奖惩,深化信用审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一是科学谋划,统筹总体布局。制定信用工作要点,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细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将审计信用建设纳入全市审计机关“十四五”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建立分类监管。创新开展“信用+审计”,应用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探索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审计监管。对审计监督中涉及企业或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予以重点关注。三是突出重点,推进联合奖惩。聚焦财政专项资金申补、招投标、信用贷款、社会民生保障等失信行为较高发领域,加大对以虚假信息骗取财政资金、虚假招投标、合同履行不到位等失信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建立基于信用体系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四是积极创新,深化信用审计。结合政府隐形债务化解、清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老旧小区改造、医养融合等审计项目开展政府守信专项治理,强化信用监管与审计监督融合,以审计监督推动政府部门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