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与“Sog po”
——藏语语境下的蒙古政权与族名称谓

2021-01-29 03:04华仟家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吉思汗藏文政权

华仟家福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北京 朝阳 100120)

“hor”一字从吐蕃时期至上世纪的藏文文献中屡次出现,历经一千多年的记载,其内涵也从最初的指向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又更加朦胧、模糊,但当下藏语语境中的“Hor”字含义不太能解释历史上这一字的内涵。当下语境中“hor”字直接的指向是一些部落名、地区名,与历史上“Hor”字所拥有的内涵相比,其指向较为缩减。譬如,“hor sde dgu”“chen po hor”“hor yul”等一系列历史上出现的这些词汇在当下语境中不能加以解释,在此试着对上述诸词汇结合文献进行适当的解释。

“hor sde dgu”这一词出现在敦煌写卷“P.T.1189 si to bay bas ha pe tser to thyen the’i ’ong la mchid gsol b’i yi ge”[1]238中,“hors de dgu ni bcas bzang ma lus par sug cur mchis”[1]238(胡人所有部落,一个不留,全去肃州。)[1]238王尧、陈践将“hor sde dgu”翻译成“胡人所有部落”,但此处的“hor”字是否可以翻译成“胡人”,至今尚无定论。再者,若吐蕃时期将“hor”翻译成“胡人”,为何在敦煌写卷“P.T. 2762吐蕃文汉文对译词汇”[2]中将“sog po”对译成“胡”,此外还出现了“bod”“rgay”“va zha”“dru gu”等的对译词汇,却为何不出现“hor”的对译词汇为“胡”呢?

“chen po hor” 初见(目前)于《雅隆尊者教法史》(1376 年著)中 ,“chen po hor gyi rgayl rabs dang/ rgayl khams mnan p’i lo rgyus ni”[3](大霍的王统,镇压他国的历史。)(1)此句的翻译未出现于汤池安翻译的《雅垄尊者教法史》当中。其他如《汉藏史集》《五世达赖喇嘛传》《正字智者之源》等诸多文献中也出现过,但其中对“chen po hor”的理解具有启发性的文献,目前只见策培的《讲述大霍之地如何传入妙法之佛法明镜》(又称《霍教法源流》),“rgyl srid kyi ming la chen po hor zhes grgs so”[4](国政被命名为大霍。) 该句出现于铁木真将要成为成吉思汗的记载当中。此外,萨迦·衮噶坚赞所著《噶当派僧人南喀本的回信》记载如“第二问,您前往霍地有何益处?霍让我作为他们的供施处,若不去,军队即来。若军队来此,就会给藏地带来灾难。(dri ba gnyis pa/ hor 'di la khyed kyis byon pas phan pa'i rgyu mtshan bdog gam zer ba la/ hor 'di nged la cis kyang mchod gnas la shog_mi 'ong na dmag 'ong ngo zer bas/ dmang byung na bod la gnod kyis dogs nas 'gro ba lags)”[5]。(2)引文汉译结合陈庆英等的译本《萨迦世系史》翻译,此书于 1989 年 9 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此书第564 页的“dri ba gsum pa/ hor byung ba'i tshe/ mtshams las ma 'thon na bag med kyi spyod par 'gyur ram zer ba la/ khyed sgrub pa mdzad pa la rjes su yi rang / bod spyi'i ngo blta btsan sa cig byung na dbaran par bzhugs par 'thad/ de ma byung na btsan sa gzhan zhig tu byon nas thub pa bgyis pa 'thad dam bsams”中的“hor”字与引文中的“hor”字表达一致。以及《致弟子书》中的“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卫藏、阿里等各地的善知识及大施主:吾为利益于佛法及众生,尤为操藏语之众,前来霍地。(dpal ldan sa skya panditas/ dbus gtsang mnga' ris dang bcas pa'i dge ba'i bshes gnyen yon mchod rnams la springs pa/ sangs rgyas kyi bstan pa dang / sems can spyi dang / sgos bod skad smra ba thams cad la phan par bsams nas hor nang du 'ong)”(3)同上注,P494.(引文汉译结合陈庆英等的译本《萨迦世系史》翻译,此书于 1989 年 9 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出现的“hor”字跟“chen po hor”的意思也是相同的,都指向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帝国之政权和朝廷,而并非简单地只指向蒙古这一民族的称呼。 因此,“ hor yul”也不光是蒙古人居住的地方,并且是指蒙古王统政权下生活的蒙古人。

如上所述,“sog po”一词最早出现于敦煌写卷“P.T. 2762 吐蕃文汉文对译词汇”中,其对译汉字为“胡”,杨铭先生认为此处“胡”指“包括苏特人在内德西域胡人是很明白的了”[9]89。但苏鲁格则称“所谓‘胡’者,盖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各族之泛称。绝非‘苏特’之专称。故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汉藏对照写本与 sog po 相对之‘胡’,并不等于‘苏特’。 ”[10]此后“Sog po”一词陆续出现在《红史》《雅隆尊者教法史》《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著作当中。

“hor sog”最早见于藏巴汗·丹迥旺布在 1631 年修订的《十六条法规》中, “有些野蛮人突然在卫藏各地建立城堡,随之占有这些地方,并被各自之私欲所煽动,兴起凶恶争战之劫。愚昧霍索(hor sog)作为援军,征服各地,众生无享乐之时(bod dbus gtsang 'dir glo bur gyi mi rgod 'ga' zhig gis yul gyi sa sne rnams su rdzong brtsigs/ yul so so bdag tu bzung ste rang rang 'dod pa'i 'phrul gyis bsam sbyor mi bsrun pa'i dmag mtshon gyi bskal pa dar/ hor sog kla klo'i dpung ra mdar sbran nas yul khams thams cad 'joms shing/sems can la bde ba'i go skabs med pa'i skabs der)。”[11]引文中的愚昧霍索“hor sog”应指固始汗为首的和硕特部。“在清代藏文史书中还涉及用 sog po 称呼西蒙古或青海蒙古的问题。见在较早的亦为《西藏王臣记》,其中说到顾实汗时,谓‘他是在北方有一支无数民众的霍索(hor sog)疆域中,属于厄鲁特四大部落的内部——和硕特长官哈纳那娶得夫人阿亨哈通所生王子中第三子。这里的 Hor Sog 连用,以指西蒙古是较明确的。 ”[9]95引文中“北方有一支无数民众的霍索(hor sog)疆域”的原文为“byang phyogs hor sog gi rgyal khams na sde chen po grangs med pa yod pa'i ya gyal”[12],根据藏文语境来讲,此处“hor sog”不能确定指的是西蒙古,反而认为指的是整个蒙古或者西蒙古包括在内的“hor sog”。

“hor”与“sog po”这两词在吐蕃时期就已产生,具体的指向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无论怎样,到了萨迦政权时期,两者跟蒙古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些学者将萨迦政权时期的文献当中所记载的“hor”字仅仅认为是蒙古这一族名的称谓,这样,与“hor”字相组合的词汇如“chen po hor”“stod hor”“hor sog”等的解释稍显欠缺一些内涵。萨迦·衮噶坚赞所著《噶当派僧人南喀本的回信》和《致弟子书》等文献当中出现“hor”字时,它所指的对象是以阔端为王的政权,而并不是指蒙古这一民族。与“chen po hor”搭配最多的如“chen po hor gyi rgayl rabs”指的是大蒙古政权的王统,而不是“大蒙古的王统”,同样,“chen po hor gyi yul”指的是大蒙古政权所统治的地域,而不是“大蒙古之地”。“chen po hor”的这层含义在早期的文献当中没有解释性的陈述,但在 18 世纪策培撰写的《霍教法源流》中明确记载“chen po hor”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政权的称呼。此外,成吉思汗的后代建立了四大汗国后,由于各帝国相距遥远,才出现了“stod hor”和“smad hor”的概念,即“上蒙古政权”和“下蒙古政权”,而不是“上部蒙古”和“下部蒙古”。文献中“stod hor”指的是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由于“stod”和“smad”作为相对词汇,在后来的文献当中“stod hor”和“smad hor”也出现了相对的指向。

如果“hor”字指的仅仅是蒙古族族名,而不是蒙古政权,那为何如今蒙古族被称为“sog po”,而不用“hor”来称呼。虽然学者们对敦煌文献中出现的“sog po”的认识持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赞同苏鲁格的观点:“‘sopo’(sog po)一词,始见于《敦煌本藏文历史文献·编年史》:‘马年(公元 694 年。)……噶尔·达古为‘sopo’ [sog(po)]人俘去。……’有人认为此处之“sopo” [sog (po)]指粟特人,其实此处之“sopo” [sog (po)]是指蒙古族先民的一分支——回纥联盟中的主要成员‘契苾’人(‘契’应读‘xie’音,不读‘qi’音 )。此‘契苾’即《汉书》中之‘遫 濮’。藏文‘sopo’(sog po)的发音与‘遫濮’相符,‘so po’ (sog po)即‘遫 濮’的藏文音译。汉文史籍中,因史官方言不同,译音不能统一, 故《汉书》写作‘遫 濮’、《唐书》写作‘契苾’、辽写作‘阻卜’、金写作‘阻轐’……”[13]。

再者,撰写于 16 至 17 世纪的《反抗蒙古的历史》(sog bzlog bgyis tsul gyi lo rgyus)当中,记载了三次用宗教仪式来反抗蒙古进藏的历史,第一次指的是阔端时期霍军队(hor dmag)进藏,由此看来,虽然撰者用“hor dmag”来指阔端及忽必烈的军队,但军队的族性默认为蒙古(sog po)。此外,“在妥欢帖木儿继位后三十八年的阳土狗年,帝师贡嘎坚赞死。此时‘sog po’长官反叛, 将上都大殿焚毁,如来佛的佛牙舍利、袈裟、缘钵不知失落何处( [go gon thi mur] rgyal sar bton nas lo so brgyad lon nas sa pho khyi lo la ti shri kun dga' rgyal mtshan gshegs/ sog po'i mi dpon ngo log pho brang chen po shing ro mes bsregs/ de bzhin gshegs pa'i tshems mche ba chos gos lhung bzed gar song cha med)。”[14](5)引文汉译结合陈庆英、周润年译本《红史》翻译,此书于 1988 年 3 月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杨铭认为引文中的“sog po”是突厥系的汪古部[9]93,但笔者认为,此处“sog po”指的是蒙古,因为元朝末年一些蒙古长官反叛也是可能的。

“hor sog”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出现在蒙古势力第二次向西藏进入时期,虽然成吉思汗所建立的政权“chen po hor”已消失,但成吉思汗的后裔仍活跃于各地的政治舞台上,尤其固始汗及其后代在卫拉特及西藏所具有的神圣统治权, 对于西藏来说,这次的蒙古势力仍具有“hor”的特性。同时,17-18 世纪蒙古军队在卫藏定居,以及很多蒙古僧人到卫藏求法等,使西藏人对蒙古有了全面的认识,蒙古除了漠西卫拉特以外,还有漠北喀尔喀、漠南蒙古等,因此,笔者认为,“hor sog”最初指的是固始汗为首的卫拉特部的蒙古,但逐渐指向整个蒙古了。

总之,“sog po”最早在敦煌文献里指的是蒙古族先民“契苾”人,之后蒙古对西藏进行统治,西藏与蒙古的联系以官方为主,因此将其政权被称为“chen po hor”或“hor”,蒙古第二次进入西藏时,蒙古政权虽已消失,但西藏仍用带有蒙古政权的“hor”和蒙古族名“sog po”相结合的“hor sog”来称呼固始汗为首的卫拉特蒙古。现如今对蒙古以“sog po”称谓,而不以“hor”称谓,原因就在于此,因为“hor”字所蕴含的内涵与蒙古大众或百姓没有关联,而只跟成吉思汗及其王室家族所建立的蒙古政权有关。

猜你喜欢
成吉思汗藏文政权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藏文人名识别研究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