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三重维度探析

2021-01-29 01:20普建尧
世纪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教师

普建尧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关键字: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践方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是新时代下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批判继承前人经验又兼具时代特征。通过提升其认识和理解,不仅能更好把握新时代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而且为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生成逻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作为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它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长期认识和党的领导人的实践发展才得以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在其丰富的体系内蕴含着重要的人民教育思想,在众多的文献中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形成提供了依据。首先,马克思深刻阐述了教育对无产阶级重大意义。“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1]65他认为通过教育的作用能够让无产者认识到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意识到教育是为少数统治者服务还是大多数人服务的问题,树立起教育的人民性立场,具备阶级意识。作为具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为宣传动员广大无产者通过暴力革命取得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其次,在马克思看来,革命最终目的是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1无产者通过暴力革命最终是为获得人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进一步阐述提出教育同劳动的结合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论断。最后,马克思提出了人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民作为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促进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尊重人民,立足人民需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无产阶级保证其自身统治的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重要方向。

(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办教育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立以人民为主体,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以人民为基础办教育变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教育成为邓小平的关注重点,他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提出坚持“三个面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认识,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推动人民教育迈入新境界。江泽民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观点,为人民办教育迎来新的突破。胡锦涛从现实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明确提出“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工作,在多个场合中公开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尤其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并作出了系统论述,从多层次、多角度阐释其重要性。纵观党的历史进程,为人民办教育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内各有侧重,但坚持人民立场、发展人民教育始终是党的工作重点,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内涵阐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和社会发展需求上提出的。从内涵上看,其形成不仅批判继承了前人思想,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又兼具时代特征的重要论断。

(一)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纵观党的历史进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始终作为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目标。在党的十八大后,发挥教育作用促进人全面发展成为党中央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3]并随着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劳动作为新的要素成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劳动教育变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德智体美劳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最完整阐述。为贯彻中央要求,教育部作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的方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面对体、美、劳三方面培育不足现状,教育部在立法上和内容制定上要求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相应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推动了“三育”的建设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传承历代党的领导人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达。在新时代下,要着力推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实际结合,积极解决阻碍人发展的各类矛盾,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形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当代,推进内涵式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5]这明确提出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教育公平一方面是主体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6]这是教育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加强了对老、少、贫、边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财政上提高对困难学生的帮扶,通过制度建设健全资助体系,保证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是主体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教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最终目的是在于使每一个人都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具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自进入新时代后,学校结合自身定位发展特色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发展,扩展成长、成才空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而质量作为评判教育活动的根本,提升质量水平成为学校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方向、标准、课改、师资、评价六方面展开,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在方向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标准上,制定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学校教学、管理、教材、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多维度标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改上,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完善各级各类课程标准,丰富和优化课程专业设置、规范教材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教学保障。在师资上,以制度建设为出发点,以教师建设为落脚点不断改进对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保障教师权利,满足教师需求,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推进教师发展,有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评价上,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新的中考、高考改革为突破口,从评价主体、内容、方式、依据上出发,坚决克服“五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要把推进教育公平和实现质量提升有机统一,推动形成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各领域、各层面内矛盾也随之改变。在教育领域内集中表现为人们对实现更好教育的期盼与现实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满足人民多样的教育需求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具体看,一方面是多措并举办好各类教育。党的十八后,中央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发展,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 年—2023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强化社会培育与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水平与能力,明确各类教育类型、特色,促进各类教育新发展,建立契合现代需求的各类教育体系,满足了人们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另一方面,紧扣重点办好各级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和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是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的重点。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中央从制度上前后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持续扩大普惠性、公益性教育资源,构建面向社会、家长的新型服务模式,推动教育的深层发展。其次,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中央聚焦现实发展问题,大刀阔斧推进各级教育新发展,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教师与教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各级教育新发展。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于实践,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实践方略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7]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为目的,要立足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推动教育的新发展。

(一)满足人民需求与促进国家发展相统一

满足人民对教育期待,实现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当前新时代下的工作重点。然而,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除了推进教育与人民需求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引导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在新时代下,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与社会发展目标是相适应的,是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前进方向。具体看,一方面要坚守底线,满足人民对教育基本需求。针对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需巩固化问题的出现,中央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通过制定建设加大对老区、少民、贫困、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提高对困难学生的资金帮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解决阻碍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基本教育。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实现人们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当前,我国正从“有学上”“广覆盖”“大起来”向“上好学”“有质量”“强起来”的方向前进。针对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要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聚焦解决重点问题,加强教师建设、教材建设,完善教育评价体制,健全教育经费管理,推动教育新发展。

(二)提升人民获得感与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办得好不好的评判标准,归根到底是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8]然而,在现实社会内,教育功利、教育超前问题凸显,“五唯”现状屡禁不止。教育的发展使人失去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沉重的锁链,让人负重前行。因此,发展教育要以提升人民获得感和遵循教育规律相统一。首先,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从立法上明确制定教师教学工作的范围,严格处理过量安排教学任务的教师,合理设置教师教学任务,减少任课教师行政事务,严禁负重布置学生任务,合理安排学生作业,实现学生减负、减压的目标。其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从立法上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对象、教师师资、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遵循教育对象成长规律,避免过多的压力,杜绝超前教育现象发生,使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内具有获得感,在教学中收获幸福。最后,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制度的健全对教学活动、教师工作具有制约与规范的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和学校工作,在监督方式上运用暗访、明察等方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严肃追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规范教学秩序,推进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人民受益者和发展者相统一

人民作为立党之基、立国之本,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9]。具体看,要坚持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方面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现今,5G 技术已投入运行,互联网发展迈入新境界,然而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上仍存在不足,线上教育、网络教育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制度建设上、行业标准上、教育规范化上仍有不足。因此,要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探索教育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创新网络教育、线上教育等方式,建立健全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目标。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优质教育的建立。农村教育因长期受经济发展不足、地理环境限制的关系,现代化教育发展存在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提升教师就业质量和专业水平,加强农村教育政策倾斜度;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增强教育资源共享、定点学校帮扶等方式助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要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人民作为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者,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教育实践中作用。尤其在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要尊重基层探索,善于从人民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形成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强社会的广泛参与。社会的参与能够集中社会财富,汲取社会智慧,同时最大限度地吸纳优质的教育资源,集合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

(四)立足国家发展阶段性与全局性相统一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的全局高度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总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总目标之下,提出了立足于实际,符合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需求的阶段性目标,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为最终目的。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突出问题,中央提出了立足于实际发展需求的教育阶段性目标。首先,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高对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加强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学科建设,推动思想形成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构建,推动全体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其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社会、满足人民需求的教育。要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扎根中国实际、立足时代建设,面向未来发展的理念,在广泛吸纳外国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后,着力推进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具备高质量的教育作为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必须以加快质量提升为基础,以建设农村优质教育为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因此,要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着力解决阻碍发展的各类矛盾,通过制度建设提升政策倾斜力度,助力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作为社会之基石,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对人民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国家的工作重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承担起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