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航,辛子皓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上海 201821)
2021年1月,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发布,明确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将加快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根据意见,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覆盖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的整体性转变。警务工作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公安机关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战略,与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关系紧密、相辅相成。本文结合嘉定区大数据智能化警务的建设探索,就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作一研究探讨。
城市治理数字化,基础是城市要素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来表达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的“体征”和“脉动”。要素数字化应包括两个方面:静态,是要素基本信息的数字映射表达;动态,是要素实时状态的全息全景刻画。要素数字化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挥用武之地的前提。基于要素数字化,智能中枢、数据资源、传输通道、前端设备等“云数网端”体系从无到有,城市的“数字底座”不断成长,才能逐步构建起“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的数字化治理模式。
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互联网。中指出,要“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见互联网。中指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学者指出,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有强烈的“中国印记”,引领了新兴的产业经济、商业模式和治理模式,我国在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政府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数字化精准防疫在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载《治理研究》2021年第1期。。未来,数字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世界。
现代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随着城市不断成长和功能升级,要素高度集聚、快速流动,城市运行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以嘉定区为例,近200万的实有人口,每日用电量约3000万度、用水量约40万吨、用气量约25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约2000吨,每日地面道路约60万辆车流,经由9个道口进出的双向车流超30万辆次,全区日均110警情近1000起。面对瞬息万变的各类要素,靠经验治理已经力不从心,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将要素转化为可感知、可计算、可预测的数字化形态,智能分析、自动推送、源头处置,把经验治理转化为数字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与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转型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撑。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正蓬勃兴起、加速发展,网上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产业市场广阔、产值巨大,移动支付、外卖快递、共享出行等生活服务日益多元、便捷高效,为数字治理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手段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如阿里云的稳定性可靠性在经历多次“双十一”的重大考验后④2020年“双十一”期间,阿里计算能力经受住了58.3万笔/秒的考验。见互联网。,各地政府纷纷将云平台、云计算引入城市治理领域,打造城市大脑、智慧大脑。如商务部在全国58个城市推行肉菜追溯试点,将产地企业、流通企业、销售企业、肉菜品类、质检信息等数据一网打尽,全部可追溯、可跟踪,保障“舌尖上的安全”⑤来源于商务部官方网页。。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发展潮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实现高效能治理。
近年来,嘉定区主动顺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潮流,对标“一网统管”顶层设计,立足地区实际,系统规划布局,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同步开发智能应用,在探索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重点是在基础建设和智能应用中迈出了第一步。
一是自上而下搭建架构。在上海“一网统管”的总体框架下,高标准打造城市大脑嘉定区级节点和配套云平台,向上联通城市大脑,横向联通嘉定区各职能部门,向下联通12个街镇节点和156个居村节点,构建了嘉定区级、街镇级、居村级“三级架构”,共配置服务器2000台,具备并发处理3万路智能视频的计算能力,已汇聚感知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等各类数据2.7PB,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着力提升网络带宽。按照城市治理“一张网”规划,大力推进“神经元”感知网、政务外网、新型城域网三网融合,同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目前全区感知网光缆总长近2000公里,主干带宽达40GB,“十四五”期末将分别达到3000公里和100GB,确保紧跟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为将来全天候高效稳定运行打牢根基。三是广泛布设感知设备。围绕陆域、水域、空域、网域、地下域五类区域,一体推进感知设备全覆盖建设,全区各类“神经元”总量达数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立体化、多维度的“神经元”感知体系已初具规模。
一是探索系统应用。研发嘉定区智能图像系统,将全区视频监控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整合集成,依托区级节点的计算能力,对前端感知的图像、视频等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同步推出的应用模块初步实现融合搜索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城运中心、公安分局等委办局及各街镇投入应用,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视化、扁平化支撑。二是探索模型应用。依托区级节点的数据和算力资源,将各委办局业务需求和工作思路转化为建模逻辑,研发数据模型300余个,赋能支撑社会治理。仅2020年,嘉定区通过实有人口漏登辅助发现模型共补登人口数据11.3万条,通过涉疫人员核查模型共精准核查1万多人,通过疑似违规领取低保金模型共发现可疑人员300多人,通过高层建筑违规使用燃气钢瓶发现模型共查处多人,等等。三是探索移动应用。全面排摸嘉定区交通信号灯、路灯、公交站、易积水下立交等城市空间、城市部件等要素16.6万个,逐一粘贴二维码进行标注,在全区“一标六实 ”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中上图应用,并基于二维码后台开发政务应用、市民应用、维保应用等功能入口,方便手机扫码应用,实现护校巡逻签到、“三实”数据查询等功能,正探索单位从业人员信息自主登记申报等功能,不断丰富“一码共治””应用场景。
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有学者指出,现代化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为:依靠法治、筑牢治城之根;托起民生、强化立城之本;培育产业、扩展兴城之源;凝练文化、弘扬荣城之魂;聚焦技术、开辟强城之门①朱耿:《数字治理驱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理、路径和对策》,载《改革与战略》2020年第12期。。结合前期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从五方面加速推进。
城市治理的对象是要素。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全面精确掌握数据化的要素信息,从而根据治理需求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数字化治理在海量数据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要让融合更规范、更充分。目前,上海正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融合。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城市治理工作需要,明确感知设备、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各类数据共享的工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加速数据融合,形成规模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数据目前似乎没有价值,问题不在于数据本身,而是认知程度和应用需求发展尚不充分,理论上所有数据都有其独特价值,只是尚未被发现、被发掘,在汇聚融合时需提前考虑、应汇尽汇。二要让分类更精细、更精准。刻画城市治理要素的数据有很多维度,必须对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治理,治理的颗粒度越细,满足应用需求就越精准。城市治理工作同样如此,以人这个最重要的要素为例,除了身份证号、性别、人体特征这些相对不变的数据维度之外,还有就业状况、年龄段分布、出行轨迹等动态数据。总之,应通过解析、清洗、提取、打标等结构化、标签化处理方式,建立种类丰富的“一人一档、一车一档、一企一档”等数据资源的原始库、基础库,为深度应用和个性化应用打牢基础。三要让关联更紧密、更高效。城市治理的实际场景,涉及人、地、房等多种要素,在数字化转型中,均需要关联应用、综合应用多种要素数据。如嘉定区“一标六实”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标准地址为纽带,以航拍底图后的三维建模为平台,将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等数据全部上图应用。应坚持需求牵引,立足实际场景,设定一定逻辑关系,让更多要素数据在同一治理体系内关联应用、综合应用,对治理场景进行全景式、多维度刻画,逐步推进“数字孪生”,进而实现数字治理。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按照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匹配当下、兼顾长远,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策略,建立统一的逻辑架构和技术架构,实现可持续、可拓展。一要厘清建设层级,搭建基础环境。按照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顶层设计,将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城市治理运行基础环境。其中,三级是市、区、街镇平台,五级是市、区、街镇、网格、社区(居村)五级①来源于中国建设新闻网《上海市住建委: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笔者认为,这一架构紧贴行政区划层级和基层治理格局,是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基座,必须下大力气推进。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纵向贯通上比较顺畅,但同一层级的横向联通上,由于历史原因,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环境和系统可能有冲突,如嘉定区政府部门所用的各类系统搭建于电子政务外网、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神经元感知网等多种网络,应结合“一网统管”推进,尽快实现联通特别是路由级的互联互通,实现快速调用算力、高效应用模型等功能。二要树牢发展眼光,预留拓展空间。随着城市发展,数字化治理越来越依靠密集的感知设备、并发的传输通道、充足的存储空间和强大的运算能力。目前,嘉定区建设的区级节点,在支持全区结构化视频运用方面的能力已经捉襟见肘,而且随着前端布点更密、技术迭代升级、需求水涨船高和应用推陈新,矛盾将日益突出。应基于现代化城市发展脉络和治理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基建”规划,在搭建城市数字化基座时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三是坚持综合施策,确保安全至上。随着数据的汇聚和应用的拓展,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的治理需求、企业的发展利益、民众的维权诉求等可能存在冲突,一旦发生数据外泄或被侵入破坏,将严重威胁城市运行安全和企业、群众实际利益。应综合运用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应用要求、制定防护标准、严密监测监控、加强安全管理、压实主体责任等方式,从制度、技术、管理等维度,构建严密的安全体系。
城市治理数字化的强劲引擎是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首先从产业经济领域发轫、在社会生活领域推广,为城市治理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加快技术应用、加速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重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强化集成应用。集成应用既可以是不同技术在同一场景的应用,如机器视觉和温感技术的集成,可广泛应用在疫情防控中,精准锁定体温异常人员的身份。同时,集成应用也可以是同一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如上述的二维码技术,可通过二维码入口,实现签到打卡、报修维护、评价反馈、举报投诉等功能,以满足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绿化市容、市民监督等不同需求。应顺应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的趋势,着力在集成应用上大力探索。另一方面要强化新技术应用。随着5G通信、工业4.0等技术和产业发展,经济和生活数字化转型将更早推出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如嘉定区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创新中心和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正在推进基础通用材料、5G应用材料、感知存储、高端光学芯片、生物新品等技术和工艺研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嘉定也加速发展,150公里路段的开放测试正推动车路协同、精准定位、高速传输等技术迭代。社会治理领域应主动跟上新技术发展潮流,在推进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等建设中,主动应用传感、通信、存储、芯片等技术新成果,确保治理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无缝衔接。
数字化治理的有力驱动,将极大改变目前社会治理的运作流程、治理规则、功能实现和整体生态,彻底颠覆传统思路和传统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一要实现从单向到闭环的转变。传统社会治理工作,上级部门基本是单向对下布置工作,下级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也多是被动接受任务,往往无法对治理的过程和成效进行及时准确地监督和评价,特别是人的因素还往往对评判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不够客观全面。治理数字化转型后,应依托技术手段实现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的融合,将治理过程和治理成效通过数据直观量化展现,并实时向上反馈,进而形成集工作布置、任务落实、结果反馈、评价决策在内的完整闭环。二要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应用新技术后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最大转变在于工作实现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如在建成智能安防的居民小区,智能设备可及时感知发现门禁未关、车位被占、高空抛物、楼道烟雾等异常情况,并与物业值班室联动,提醒值守人员及时处置,自行救险。应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自动感知、自动预警、自动推送方面的优势,结合共建共治推进,引导基层主动干预、靠前处置问题,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并依托物联网技术探索自动处置,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人力投入和物化劳动。三要实现从粗放向精细的转变。目前,社会治理工作的很多方面仍然遵循传统模式和既有习惯,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不强,而应用数字化手段之后,则可以更高效、更精准地决策部署。如垃圾分类后,一些社区试点使用感知垃圾箱,环卫部门可根据垃圾量感知情况,对不同区域差异化安排调度车辆频次,并基于长期的投放规律,对不同类别垃圾箱设置不同容量。应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的精细感知、精确认知、精准处置的优势,在更多社会治理实现可视化、可验证、可诊断、可预测、可学习、可决策、可交互,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有在思想上破冰,才能实现行动上的突围。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专门指出,想法是很重要的,当管理需求产生,或者管理当中的问题产生,我们就有了想法,而这个想法在技术算法的帮助之下,它才会变成我们新的发展动能①徐惠丽在2020年10月22日“数据新要素与长三角一体化”分论坛上的发言,见互联网。。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所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特别是政府部门,应坚持“科技+人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转变思想、主动拥抱潮流,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对此,一要注重培育数字化理念氛围。理念和氛围的营造培育,是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为此,上海市公安局已连续多年开展了警务“十佳模型”“十佳轻应用”评比、网络攻防红蓝对抗、应用场景大比武等活动,组织数据、科技等专业警种人才参与,在强化民警数据意识、筑牢精准警务理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应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各个部门大力提倡推广,不断潜移默化,培养数字化思维,带动数字化转型。二要注重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在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中,主要依靠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这是一条捷径,但不是长久之计。推进数字化治理,一刻也离不开应用场景,必须在社会治理的现实场景中不断试验、迭代升级,才能真正推广开来。作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内部人才队伍培养,不一定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关键应培育既精通业务又善于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研究、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从治理的需求和治理的场景出发,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例如去年疫情期间,杭州民警钟毅和同事会同科技公司,共同参与开发健康码,其就是此类人才的杰出代表②来源于互联网“浙江公安”微信公众号(注:钟毅当选中组部中宣部的“全国最美公务员”)。。三要注重包容性激励机制建设。数字化治理是一条新路和很长的路,各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过程中难免碰到挫折甚至失误。应建立健全“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政策和容错纠错机制,只要是出于公心、为了工作,对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失误错误应予以宽容,积极鼓励在尚未涉足的领域先行先试,引导干部群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大胆探索中努力把握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