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珠,陈妃葵,林海娟,周 飞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湛江 5242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电凝和电切割去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并止血,是当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式,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恢复快等特点[1-2]。膀胱冲洗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创面渗血、清除积血,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3-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时因冲洗管径的限制,冲洗往往不够彻底,仍存在引发痉挛疼痛、尿管堵塞、冲洗液反流等情况[5]。本研究比较常规冲洗法与交替冲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膀胱冲洗方法,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纳入标准:(1)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经前列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2)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6]者;(3)患者意识、智力及沟通表达能力正常;(4)患者及家属对相关情况清楚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肺功能障碍者;(2)严重糖尿病或高血压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尿路梗阻、尿路结石及尿路畸形者;(5)逼尿肌无力及其他膀胱病变者;(6)既往前列腺手术史者;(7)术后持续使用镇痛泵者;(8)精神类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2.07±7.8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86±1.62)年;BMI 18~36 kg/㎡,平均BMI(28.73±5.39)kg/㎡;前列腺体积30~80ml,平均前列腺体积(56.72±10.59)ml;术前IPSS评分16~28分,平均术前IPSS评分(23.16±2.15)分;最大尿流速度2.8~6.5 ml/s,平均最大尿流速度(5.12±0.63)ml/s;术中补液量1.2~2.1L,平均术中补液量(1.73±0.91)L;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术中出血(273.92±53.71)ml;手术时间1.1~2.6 h,平均手术时间(1.67±0.49)h。对照组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73±7.5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70±1.58)年;BMI 18~35 kg/㎡,平均BMI(28.59±5.18)kg/㎡;前列腺体积30~85 ml,平均前列腺体积(56.97±10.67)ml;术前IPSS评分16~28分,平均术前IPSS评分(23.08±2.19)分;最大尿流速度(2.7~6.3)ml/s,平均最大尿流速度(5.03±0.60)ml/s;术中补液量1.2~2.1 L,平均术中补液量(1.75±0.92)L;术中出血量110~380ml,平均术中出血量(267.56±52.06)ml;手术时间1.1~2.5 h,平均手术时间(1.62±0.48)h。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及时了解并观察患者病情、讲解病情和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尿管拔出前2 d采取夹管形式训练膀胱、拔管后严密观察、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冲洗法:术后放置20号或22号三腔气囊导尿管,麻醉留观结束返回至病室后,取24~25℃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为南昌新福实业有限公司,规格为3L/袋)1袋置于距离膀胱60~70 cm的高度,连接冲洗装置,冲洗速度设定为80~120滴/min,持续24 h后根据冲洗液的颜色逐步降低冲洗速度,直至冲洗速度降至30滴/min,且冲洗液澄清后停止冲洗。观察组实施交替冲洗法:术后放置22号三腔气囊导尿管,麻醉留观结束返回至病室后,取24~25℃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为南昌新福实业有限公司,规格为3 L/袋)1袋置于距离膀胱60~70 cm的高度,连接冲洗装置,术后1 h不限制冲洗速度,第2 h开始将冲洗速度调整为100~120滴/min,连续4 h,之后重复前述操作,24 h后冲洗速度调节为80~120滴/min,并根据冲洗液的颜色逐步降低冲洗速度,直至冲洗速度降至30滴/min,且冲洗液澄清后停止冲洗。
(1)止血效果:评定指标包括尿液转清时间、冲洗液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于术后3 d根据红细胞比容变化进行预估[7]。(2)膀胱痉挛发生率:患者下腹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尿意频发,冲洗液从尿道外口流出,或冲洗液颜色突然出现血色[8]。(3)康复时间:评定指标包括下地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4)冲洗不良反应:冲洗开始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液转清时间更短,冲洗液量和术后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尿液转清时间(h)19.28±6.29 23.61±6.55 3.0530<0.05冲洗液量(L)43.62±8.97 50.33±9.26 3.3326<0.05术后出血量(L)69.37±15.52 81.26±18.64 3.1388<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地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见表3。
两组患者冲洗治疗期间均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
表3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s) d
表3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s) d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下地时间2.18±0.68 2.69±0.79 3.1329<0.05尿管留置时间6.38±0.94 7.07±0.91 3.3769<0.05住院时间9.32±1.89 10.63±1.85 3.1716<0.0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全面到来,该病发病率也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9]。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是该类患者的主要症状,若是有效得到控制,病情进展至后期,患者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给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10]。随着微创理念在临床的普及,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微创手术也成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疗效也得临床的充分认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二级及以上医院广泛应用的治疗技术,被喻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1]。但因术后手术创面及前列腺窝创面出血,患者膀胱内往往会形成血块,而堵塞尿管,诱发膀胱痉挛性疼痛,故术后冲洗也成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腔气囊导尿管是目前进行持续性膀胱冲洗通用的冲洗装置,配套的入路与出路管管径相对较小,沉积于膀胱内的血块及部分残余组织难以有效排除,从而堵塞管道,致使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膀胱痉挛等情况的发生埋下隐患。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照组实施常规冲洗法,观察组实施交替冲洗法,经比较显示,观察组尿液转清时间更短,冲洗液量和术后出血量明显更少,说明交替冲洗法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止血效果。常规膀胱冲洗为匀速冲洗,并根据冲洗液的颜色变化逐渐降低速度,冲洗过程中形成的冲击力不足,难以彻底清除沉积于膀胱内的血块。交替冲洗法通过不限速开放性冲洗与匀速冲洗交替实施,可形成足够的冲击力,对膀胱内壁进行充分冲刷,使沉积的血块破碎、脱落,而减少出血量,提升止血效果。两组患者冲洗治疗期间,均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发生,说明交替冲洗法并不影响到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诱发心率或血压的变化,故安全性值得肯定。
膀胱痉挛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和出血的主要原因,不但会给患者带去较大痛苦,增加治疗难度,且还会影响康复速度[12-1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膀胱痉挛的高峰期多位于术后6~10 h,且一直持续道术后24 h。在患者麻醉恢复期,神经反射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实施不限速开放性冲洗可最大程度的清除膀胱内积血,再交替实施匀速冲洗,利用速度差增强冲击力,可及时清除沉积在膀胱内的碎小血块,使积血清除更为彻底,从而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本研究中,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更低,下地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说明交替冲洗法能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并缩短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交替冲洗法能有效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止血效果,并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更为适用的膀胱冲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