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康复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1-01-29 08:00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耐量康复训练心血管

廖 杨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乏供血引起的坏死,损害患者心功能[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主要方法,可疏通阻塞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预防心肌持续性坏死[2-3]。但PCI术无法减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消除疾病危险性因素,术后早期难以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需加以干预。心脏康复训练是针对心脏病患者所采取的训练模式,在促进其心脏康复中意义重大[4]。为此,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采取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女19例,男24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05±4.47)岁;合并症:高血脂12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19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8例。研究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4.11±4.42)岁;合并症:高血脂12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18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5]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2)具有PCI指征,且为初次PCI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能配合完成随访调查者。排除标准:(1)为多部位广泛性心肌梗死者;(2)伴有肢体或肌肉功能障碍者;(3)伴有肿瘤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代谢紊乱者;(4)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术后采取心电监护、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膳食调理等常规护理,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术后24 h后进行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时间,出院前进行基础健康指导,规范每日训练量,嘱咐患者定期复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

1.3.1 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心功能、合并症、疾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体格、身体活动能力等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感兴趣活动,于术后第5 d评估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确定活动强度,根据患者喜好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

1.3.2 个性化训练内容:(1)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膈式呼吸、风箱式呼吸,每个呼吸重复3~4次,完成后休息2~3 min,进入下个循环,训练时间15 min,之后再进行其他训练。(2)康复训练:①第一阶段(体能恢复):术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旋转活动,10~15 min/次,2~3次/d;3~4 d开始床边活动,单次活动时间增加至30 min,5~7 d开始下床活动,适当步行,初次步行距离50~100 m,逐渐增加步行距离,进行上下楼等活动。②第二阶段(有氧训练):根据患者喜好进行慢跑、有氧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训练,时间30~45 min,2~3次/d,5次/周,期间做好监督,训练量及强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确保患者运动后呼吸轻度加快,稍出汗,无持续疲劳感,脉搏及血液能够在6~8 min内恢复,睡眠、饮食良好。(3)抗阻训练:根据患者喜好选择进行弹力绷带、举重、哑铃等训练,每组重复10~5次,每天3~6组,每周训练3 d。

1.3.3 院外指导:出院前制定居家康复训练计划,将患者情况与社区医疗机构沟通,指导社区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训练项目分组进行,复诊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1.4 观察指标

(1)训练依从性:依从:康复训练时间达到要求90%以上;一般依从:训练时间达到要求70%~90%;不依从:训练时间低于要求的70%。(2)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6]评估运动耐量,记录患者6 min内在平坦、笔直路面上行走最大距离,步行距离越长,则运动耐量越高。运动耐量测评于术后第5 d进行,需确保测评的安全性。(3)心功能。应用采用心脏彩超评估患者心功能康复情况,通过检测左心射血分数变化评估心功能,其水平升高,则心功能康复效果好。(4)记录术后护理期间两组心力衰竭、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例(%)

2.2 两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比较

两组术后5 d的6 min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6 min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均高于术后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比较(±s)

注:组内护理前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3)对照组(n=43)6 min步行距离(m) 左心射血分数(%)tP术后5 d 299.43±27.15 301.14±25.98 0.298 0.766术后3个月395.73±42.11#367.65±38.27#3.236 0.002术后5 d 55.37±5.49 55.82±5.25 0.389 0.699术后6个月66.02±6.06#62.56±5.98#3.350 0.001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明显受损,即使PCI术后完全血运重建,仍伴有运动耐量下降等问题,导致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术后训练依从性,不利于患者预后[7]。研究发现,运动耐量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在评估患者心功能康复效果,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中意义重大。而长期坚持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肌肉骨骼能量及糖、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8]。

常规康复训练是一种标准化、模式化训练模式,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难以满足不同患者个体化需求,不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耐量及心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心功能康复,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集合心脏康复、个性化护理为一体,强调尊重患者个性,促使康复训练更加符合患者需求[9]。临床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特点确定康复训练强度,根据运动耐量、心功能恢复情况增加训练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训练过量导致的不适感,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心脏康复训练效果及安全性。个性化康复训练强调康复训练的个体化及多样性,在常规心脏康复训练基础上尊重患者个人喜好,以患者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康复训练,利于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提升运动耐量,增强心功能康复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个体化康复训练还注重院外指导,加强社区管理、监督,使患者在院外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持续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避免院外康复训练不当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运动耐量,促进心功能康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耐量康复训练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