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现状、困境及突破

2021-01-29 01:57李熠煜马德勤
图书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书屋民众

李熠煜,马德勤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的关键时期,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是十九大报告为扶贫工作提供的重要指导。教育的缺失和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贫困山区民众精神贫困的最重要原因,以“精神扶贫”深化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推广阅读,可以让贫困山区民众认识到阅读、教育及知识的重要性,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未来就业能力,为贫困山区发展培养人才,从根源上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山区民众摆脱“精神贫困”,助力贫困山区实现彻底、永久的脱贫。

1 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现状

为有效提升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水平和知识水平,切实改变“精神贫困”现象,我国在农村陆续开展了“农家书屋”“行走的书箱”“布客书屋”等乡村阅读推广项目,为贫困山区民众提供图书资源,培养其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帮助其提升知识水平。有关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64 本[2],电子图书阅读量为3.23本,图书阅读率为49%,这一数据相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课题组通过对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的阅读推广调研发现,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仍低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不足。

1.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1.1.1 调查问卷概况

为了解贫困山区民众阅读情况,本文运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安化、张家界等武陵山贫困山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35 份,有效回收127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经过检验。详情见表1和表2。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2 数据分析

(1)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兴趣。调查数据显示,贫困山区民众在闲暇时间选择的日常消遣方式主要是看电视,选择“看书”为消遣方式的共有15 人,占样本总量的11.81%,45 岁以上接受调查的农户中,选择闲暇时间看书的比例仅为10.8%。这一数据显示,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兴趣较低,即便有闲暇时间,人们一般会选择娱乐而不是阅读。这也与农村文化生活愈加多样有关,各类电视节目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3],贫困山区民众较少花时间去看书。

表2 日常消遣方式

(2)贫困山区民众阅读时间。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3%的贫困山区民众每日阅读时间不到30分钟,其中近九成表示自己不阅读;每天阅读时间在2 小时以上的只有16 人,均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年龄在28 岁以下的有15 人。而我国成年居民的每日阅读时间平均可以达到45.65 分钟,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时间远远低于全国成年国民平均水平,并且每日阅读时间与学历成正比,与年龄成反比。

(3)贫困山区民众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贫困山区民众最喜爱的书籍是娱乐消遣类,之后依次是科普读物、文学类、应用技术、专业书籍。最喜欢文学类书籍的有20人,年龄一般在28岁以下;最喜欢娱乐消遣类书籍的有56人,大多均匀分布在18~59 岁的各年龄段,学历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水平;最喜欢应用技术类书籍的有19 人,其中14 人为男性,年龄普遍集中于29~59 岁,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最喜欢专业书籍的有6人,均为男性,5 人年龄在28 岁以下,学历均在高中以上;最喜欢科普读物的人中只有2人为高中以上学历,其余24人的学历水平均在高中及以下。除选择文学类书籍的民众外,其他民众阅读时间均在每日30分钟以内。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年龄、学历、性别等对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兴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贫困山区民众获得书籍的主要途径。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山区民众获得书籍的主要途径为网上下载,占36.22%,其次是到农家书屋或者村文化站借书阅读,占比34.65%。值得注意的是,贫困山区民众对网络的熟练运用超出我们的想象。可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乡村的普及在另一个方面推进了农村阅读的进一步发展,为阅读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贫困山区民众经常利用网络进行阅读的比率为25.2%,日均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0.63%。贫困山区村民利用网络的原因不尽相同,40.94%的人上网聊天,28.35%的人上网随便看看打发时间,18.11%的人上网为了阅读文学或新闻。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使用已经对阅读在贫困山区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初步具备了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多种形式阅读推广活动的条件。

(5)贫困山区民众获取捐赠图书的来源及作用。关于“捐赠的图书主要来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参与调查的贫困山区民众中79.53%选择“政府扶贫”这一项,另有16.54%选择“其他”。从数据中可见,山区人民的阅读资源仍主要由政府提供,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等在扩充贫困山区图书资源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关于“捐赠的图书对您有帮助吗”这一问题,有80.31%的人选择“一般”,17.32%的人选择“没有”。由此可见,贫困山区民众大多认为捐赠的图书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作用,可进一步推断,捐赠图书的种类仍不齐全、质量仍有待提高,另外阅读推广的水平也亟须进一步加强。

(6)阅读推广情况。在“您身边有哪些阅读推广计划”问题的相关回答中,贫困山区民众列举了“农家书屋”“书香中国”“快乐图书室”“科普讲座”“你阅读,我买单”“行走的书箱”等多种阅读推广计划,其中“农家书屋”的提及率最高。可以看出,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大多数人仍不了解有哪些阅读推广计划,且大多阅读推广活动由政府组织,阅读推广在贫困山区的推进需要更多主体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成效

1.2.1 农村阅读推广项目初显成效

自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在我国乡村推广实施以来,不论是农家书屋的数量,还是书屋的藏书量均有了迅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总共建成农家书屋58.7 万余家,藏书量总数超过11 亿册。调研数据中选择到农家书屋或村文化站借阅图书的民众占34.65%,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居民获取图书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各类组织还前往农村陆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科普讲座、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充足的阅读和教育资源。

以农家书屋、行走的书箱、书香中国为代表的农村阅读推广项目作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手段,符合农村发展现状,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精神扶贫”具有重要意义[4]。

1.2.2 农村阅读推广形式日渐丰富

目前农村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呈现形式有:科普讲座、读书交流会、书评比赛等,主要由公益组织与政府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贫困山区儿童在互动交流中培养阅读兴趣。在我们调查的益阳、张家界、湘西等贫困山区,均开展了“书香湖南·阅行者”活动,组织者不仅采购文具、图书等赠送给山区儿童,还组织了阅读课、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贫困山区儿童在互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培养阅读兴趣。

此外,“书香中国”利用农家书屋等平台下乡开展“七进”活动,通过组织农民进行经典阅读、知识竞赛等,将阅读推广到基层群众中去。“行走的书箱”以送图书下乡的形式为农村营造阅读气氛,提高农民阅读意识,为乡村振兴输入重要智力支持。

1.2.3 农村阅读推广保底资源得以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的图书主要来源仍是政府,其次由企业、家庭和个人等捐赠。政府每年都对农家书屋的数量、藏书量及书籍种类进行统计并提出新要求。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每个农家书屋每年增补图书至少60种[5]。企业主要通过捐赠图书资助贫困山区建立图书室,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多次组织并宣传“快乐图书室”捐助活动,不仅为贫困地区儿童直接捐赠图书室,而且利用媒体和娱乐明星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捐赠,为贫困地区低龄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图书资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农村阅读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源,起到保底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民读书难、购书贵、借书难等问题。

2 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困境

虽然我国贫困山区的阅读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推广主体单一、推广资金不足、推广队伍匮乏、推广图书质量不高、推广配套设施不完善。

2.1 专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的阅读推广工作所需资金大多是从公共基础服务、文化、教育及扶贫资金中分拨,目前只有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以及长沙市、苏州市等在财政中列入全民阅读专项资金,而大部分省市没有独立的专项资金。

调研发现,由于武陵山区的大部分地区没有设立专项阅读推广资金,阅读推广工作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无法长远、持续进行,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是在上级有要求时才组织开展,表现为“运动式”突击完成,并未形成规范化的推广体系,故推广效果不显著。

2.2 专业推广队伍匮乏

现阶段阅读推广相关的系统培训较少,志愿者和民间组织的专业水平普遍不够。现行的“农家书屋”“书香中国”“行走的书箱”等阅读推广活动,大多是由政府、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举办[6]。但受人力、财力等的限制,培训工作往往不注重长期效果,只强调“看得见”的结果,对阅读推广志愿者应具备的专业推广知识、沟通表达能力等缺乏较为系统训练,大多数阅读推广志愿者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使得阅读推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武陵山区一带有不少公益组织介入到扶贫帮困的活动中来,但在实施的具体效果方面不尽人意。如湖南益阳市的很多公益组织为配合政府组织的“户帮户、亲帮亲”活动进行了脱贫帮扶的阅读推广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由于缺乏懂行的专业人士,项目的策划、推广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方案,最后大都以赠书进农户草草完事。

对文本的改写,在本质上讲,就是对互文标志的优化处理,使之更好地实现翻译目标。完成对原文的阅读和阐释两个环节之后,译者已经从两个层面找到了能够达到翻译目标的互文标志,但如何处理这些互文标志,就赖于译者自身的目的语文化底蕴和艺术鉴赏力了,这也是判别译者水平高低以及译作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译者可根据具体的情境决定是保留还是消除互文性特征,可以采取的方法有直译、意译、全译、编译、改译、摘译等[6]。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将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是在说“读者”,也是译者主体性差异的鲜明体现。

2.3 图书质量缺少保障

图书捐赠者大多重“量”不重“质”。社会公众大多只关注捐赠图书的册数、捐赠的次数等,对捐赠了什么样的书,是否适合贫困山区儿童、农民阅读,以及是否有益于儿童成长、人民生活等问题并不关注,导致所捐赠的图书并不是农户所需要的,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31%的村民认为捐赠的图书对自己的用处一般,17.32%的人认为捐赠的图书对自己没有帮助。有扶贫干部反映,捐赠图书对贫困山区民众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捐赠来的书农户们要么看不懂,要么根本不感兴趣,80%最后会被当成废纸卖掉。

造成“赠非所需”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捐赠者对贫困山区百姓的生活状况不了解,捐赠方式偏于粗放。因为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有时看上去捐赠数量大,然而,对于受赠者来说,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有效爱心”并不多。

2.4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贫困山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被出版发行企业和市场所忽视[7],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需求。虽然近年来政府在贫困山区加大了教育投入,但山区学校在图书资源、师资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大都局限于满足基础教学需求,无法为阅读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加上山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网络通信建设困难,限制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发展,对建立畅通的阅读推广途径非常不利。

在我们调查的127人当中,能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仅5人,且均为28岁以下的年轻人,并不长期在山区居住,大部分山区农户只能到农家书屋或村文化站借阅图书。

2.5 贫困山区教育落后

贫困山区基础教育薄弱,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受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限制了儿童的智力发育,贫困山区儿童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较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阅读推广相关的政策和活动均很难取得期望的成效。

在对武陵山片区部分贫困人口的调查中,仅有18.89%的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大多数人不重视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处,也不重视儿童早期阅读。有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含义[8]。很多学校老师也持“唯成绩论”,只注重应试知识的学习,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长此以往,不仅错过对贫困山区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而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也非常不利。

3 协同治理背景下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意义

由上文可知,贫困山区的阅读推广存在诸多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推广主体过于单一、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推广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从发达城市的阅读推广实践看,要在贫困山区进行阅读推广,需政府、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企业、个人和家庭等参与主体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资金、人员、书籍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才能使得阅读推广取得切实成效。

协同治理作为一种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不同主体通过利益协调、彼此合作、信息共享等方式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模式,对提升贫困山区阅读推广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 协同治理理论回顾

协同治理主要由协同学和治理理论两种范畴的理论交织而成,协同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Haken创立的,主要由支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两部分组成,其中自组织过程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与协同的辩证统一以达到整体效应。Rosenau是治理理论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治理不同于统治”的观点,通过强调治理与统治两者权威来源的差异,指出治理所独有的特点。即,政府统治是由正式权力和警察力量支持的活动[9],而治理的权威可以来自政府,也可以来自其他社会参与主体,不拘泥于单一的政府这一主体。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协同治理定义为:个人、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0]。他们认为在协同治理视角下,要协调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化解各主体间的冲突,应在利益的差别中寻找共通之处,即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

我国学者认为,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和共同决策的相关制度,在公共选择与公共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利益共享[11],并且要做到权力相互协调、共同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责任也要共同承担。该理论突出参与主体多元、各子系统协商合作、自组织间协同参与、治理规则协商制定,同时还要求治理权威的多元化[12],政府不仅仅是依靠强制力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还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进行协商与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的过程也是各主体共同制定管理规则的过程[13],要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而相较于竞争,协同治理更强调合作,期望各参与主体能够求同存异,通过相互协作实现更优效果。因此,协同治理理论对实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3.2 协同治理视角下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内涵

在协同治理背景下,贫困山区阅读推广主要指政府与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家庭以及贫困者彼此合作、共同参与向贫困山区民众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并帮助其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过程。现行的阅读推广主要由政府主导,资金、宣传、图书资源等大多由政府提供,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较少。由于各主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形成完善的阅读推广体系,导致阅读推广的途径不畅通。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则要求要在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不同参与主体之间构建不同的协同关系(见图1),殊途同归,共同目标就是实现阅读推广在贫困山区的深度发展。

依据协同治理理论,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并且与学校、图书馆、公益组织等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功能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阅读推广效果的最优化。

图1 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协同治理模式

4 构建多中心协同参与的阅读推广途径

目前贫困山区的阅读推广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其他主体参与性不强,存在专项资金缺乏、推广人员专业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协同其他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多中心协同参与的阅读推广途径,实现贫困山区阅读推广工作的突破。

4.1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政府应加大阅读推广力度,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同时,也要与其他主体共享信息,加强资源整合,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一是应设立阅读推广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参与投入,为贫困山区阅读推广提供足够且稳定的资金支持,让阅读推广能够稳定、持续、深入进行。二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吸引公众参与整合书籍资源,持续推进“农家书屋”“行走的书箱”等乡村阅读推广项目,引导贫困山区民众舍得在“阅读”上花时间、费精力。三是要做到阅读推广的资金、程序、效果等相关信息公开与共享,鼓励多主体有序参与监督。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公益组织、企业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资金、程序等方面的监管,针对部分个人和组织存在的“诈捐”“骗捐”等行为,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为贫困山区阅读推广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此外,要引导其他主体参与监督,尤其要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对各主体的阅读推广行为进行监督,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公开透明。

4.2 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发挥主动性,实施联合协作

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与其他组织相互协作,为阅读推广提供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发展。

一方面,公益组织要发挥它们机制灵活、社会联络广泛的优势[14],创新阅读推广的形式,如组织观影活动、电子书阅读等与时俱进的项目[15]。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民间公益组织内部结构的完善和志愿者专业能力的培养,防止出现资源浪费、推广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联合政府、学校、图书馆等阅读推广主体,通过组织贫困山区的学生群体进行大范围集体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且,各主体之间要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宣传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以调动贫困山区民众的阅读积极性。

4.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物质基础

企业是到贫困山区进行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应注重发扬公益精神,为贫困山区阅读推广提供更多适应需求的高质量图书。

一方面,企业捐赠书籍既要重“量”又要重“质”。不仅要在图书的数量上“下功夫”,更要注重图书的质量和适用性,要捐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图书、适合贫困山区儿童和农民阅读的有益图书以及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图书等。另一方面,企业应发扬公益精神,组织员工深入贫困山区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将社会价值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团队建设的同时推进阅读推广的发展。

4.4 拓宽阅读推广途径,实行信息共享

贫困山区阅读推广需要积极探索多途径传播模式,争取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共赢[16]。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信息共享,积聚全社会力量进行阅读推广。

一是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畅通阅读推广的途径,让普通农户家庭通过可行、便捷的渠道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共同推动阅读推广的发展。二是要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17],引入电子图书资源,建立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广手机移动终端阅读方式,建立畅通的阅读推广途径,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对专业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教育,不仅要强化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更要提升其思想觉悟,让阅读推广人这个群体真正发挥作用,帮助社会建立更加专业、高效的阅读推广途径,推动贫困山区阅读推广的发展。

4.5 加强引导,发挥贫困人口主动性

阅读推广工作难以深入、民众难以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山区民众主动性不足。因此,必须将政策宣传落到实处,加强思想引导。

一方面,阅读推广宣传要扎根基层,切实与贫困山区民众的需求与切身利益相联系,让他们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18],而且要在阅读推广内容上将实体与网络宣传并驾齐驱[19],拓宽阅读推广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教育,增强贫困山区民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激发贫困人口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增强其造血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助力贫困山区实现彻底脱贫。

5 结语

阅读启智,教育扶贫。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脱贫、观念脱贫,贫困山区民众要实现彻底脱贫离不开阅读、离不开教育。通过阅读推广可让贫困山区民众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启迪贫困山区民众增长智慧,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真正脱贫,从根源上阻断代际贫困。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书屋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篽箖·上野书屋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梦幻书屋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山里炊烟暖 孩子笑开颜:“春苗营养厨房”落户宁夏贫困山区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