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璐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赵杨指出,建立全媒体体系传播乡村信息,产生更多具有田园气息的传媒作品,增加乡村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展现乡村农业的发展成就,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1]。彭世杰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配备完善的农业推广设施设备,建立农业推广信息网络,并借助微信为广大农户宣传党中央关于农业推广及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内容,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及质量[2]。凌云指出,信息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数字化的乡村信息传播体系,进一步降低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实现乡村振兴[3]。薛超飞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新媒体应用不足,各级区域要将新媒体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将乡村经济元素融入新媒体传播,更加有力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4]。目前,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全媒体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献几乎没有,已有的文献对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领域。为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将传统媒体(报刊、户外广告、电视、广播等)和新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和数字广播等)相融合,构建乡村全媒体体系,提高涉农媒体的传播力,宣传“三农”政策,推广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传播乡村文化等,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媒体已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的发展局面。其中,传统媒体主要是村广播、电视、报纸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微博、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和数字广播等数字媒体体系,乡村新媒体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也对外传播了乡村乡土特色和文化[5]。
虽然乡村媒体体系逐渐渗入了新媒体,但是乡村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依然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使用新媒体的人数规模较大,新媒体应用范围较广,但是所使用的载体比较单一,主要载体是手机,使用电脑的人员较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不足。另外,涉农传播信息主要包括时政信息、乡村本地新闻、农产品营销、乡村旅游宣传等,需要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传播内容[6]。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同,许多落后乡村的网络化设施建设落后,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无法发挥数字媒体的重要作业。
很多村民对于新媒体的利用比较单一,多是使用手机来出售自家的农产品。同时,由于偏远乡村地区使用网络流量的费用较高,造成很多农民不愿意应用新媒体。另外,新媒体海量的信息中夹杂有虚假信息,造成农民对于新媒体不信任,因而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不足。
乡村缺乏专业的全媒体人才,大部分村民的媒介素养较低,难以使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优质内容,所传播的内容缺乏深度的思想和内容表达,难以提高乡村全媒体的影响力[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将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相融合,建立乡村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线下建立纸媒+增值服务+活动体系,线上发展数字媒体,建立微信+微博+直播+网站+APP+VR全景展览馆等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乡村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乡村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乡村全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吸引多元化资金投入乡村全媒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不断夯实乡村4G 和光纤网络基础,并逐步探索在乡村地区开展5G 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及偏远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涉农信息服务的资源整合共享能力[8],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加强乡村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拓宽渠道,积极主动引进人才。可以通过校园招聘引入“新鲜血液”,也可以对标“头部”互联网企业等机构,通过社会招聘招募急需人才,形成多元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其次,采用岗位聘用与岗位等级相分离、人岗相适、以岗定责等制度,并采取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等机制,给予更多熟悉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与机会。最后,对接市场薪酬标准,以岗定薪、同工同酬、量化考核、多劳多得,提高媒体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可以在考核分配上加大对新媒体的倾斜力度,提高新媒体岗位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构建乡村全媒体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产品的传播质量,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让信息传媒有效地服务于“三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