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体位护理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研究*

2021-01-29 05:37:42李俊蕾廖天芬徐学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氧体位脑出血

李俊蕾 陆 蓉 廖天芬 陈 婷 徐学梅 邓 奇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此类患者的脑血流自主调节能力下降,体位护理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则得以凸显,而不同的体位对患者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找到有效指导体位护理的方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多模态技术作为大脑神经功能的多维监测技术,其对于体位护理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指导作用虽可见,但是效果研究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就多模态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体位护理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6.3±5.0)岁,出血量35~80ml,平均出血量(50.3±7.2)ml,出血至入院时间15~235min,平均出血至入院时间(93.3±12.5)min;GCS评分:9~12分者38例,<9分者12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者,入院前经头颅 CT 扫描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高血压疾病史者;18~80岁者;GCS 评分3~12分;出血后 24h内住院者。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原有严重基础疾病;ICP 危象,脑疝;由于外伤、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原因而引起的脑出血,以及 其他脑血管畸形、肿瘤卒中和脑干小脑出血患者;经积极物理降温仍然不能将患者腋温控制在 38℃以下,则予以退出研究处理。

1.3 方法 将50例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生命体征改变。以便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进行止血、胃黏膜保护及神经营养、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给予吸氧、镇静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病床为手控电动式床,以数显角度仪测量患者头位侧抬高幅度,分别抬高0°、15°、30°及45°,注意避免躯干下滑。床头侧可在 0°~60°间自由起落,本实验选用数显角度仪测量确定床头侧角度。每次测量时,需确保患者的臀部位于床头侧升降支架轴正上方,避免患者躯干下滑导致实际头高位夹角小于预期测量角度。不同体位间间隔5min,每种体位保持5min,待稳定后读取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值,分别检测及读取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氧代谢(rSO2及PbtO2)水平。

2 结果

2.1 不同体位时的ICP、CPP及MAP比较 角度较大时患者的ICP及MAP低于角度较小时,但45°时CPP显著低于0°、15°及3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5°及30°时的C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例高血压脑出血不同体位时的ICP、CPP及MAP比较

2.2 不同体位时的rSO2及PbtO2比较 角度较大时患者的rSO2及PbtO2水平高于角度较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0例高血压脑出血不同体位时的rSO2及PbtO2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而导致的一类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其在我国的发生率持续升高,而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研究显示[2],本类患者的脑血流自主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其颅内压升高及脑灌注压降低,因此脑组织的血供氧供均有待改善,同时,本类患者的脑氧代谢状态也相对较差,表现为rSO2及PbtO2水平的低下,因此对本类患者进行诊治干预的过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均是重要的参考依据[3]。多模态技术是对颅内压、脑灌注压和平均动脉压、脑组织氧分压及脑代谢指标等多方面均有监测作用的一类技术,其有助于实时了解患者缺血缺氧情况,对于脑组织的氧供血供等改善措施的有效程度也有较高的评估价值[4]。体位干预对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普遍存在,但是对于床头抬高幅度的研究争议一直存在,而多模态技术用于本类患者体位干预指导的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本研究就多模态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体位护理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角度较高时患者的ICP及MAP低于角度较小时,rSO2及PbtO2水平高于角度较小时,但45°时CPP显著低于0°、15°及30°时,而0°、15°及30°时的C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体位在30°时可使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处于相对较好的一个状态,既实现了颅内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有效控制及脑氧代谢的有效提升,又对脑灌注压实现了降幅的控制,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兼顾上述方面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更有助于患者的脑血供及氧供,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5]。

综上所述,多模态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体位护理的效果较好,30°体位时对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相对更好。

猜你喜欢
脑氧体位脑出血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小儿先心病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的观察
智慧健康(2020年29期)2020-11-29 03:03:44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