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琐屑里的情意绵绵

2021-01-29 16:30王慧骐
莫愁 2021年2期

文王慧骐

十年前,杨碧凡的第一本书《霞光恋曲》是我给她张罗出版的。记得那年夏天,我和太太去浙江洞头的海边休假,行李箱里装了一大包杨大姐提供的作品剪报复印件和手稿。我在下榻的小旅馆不甚明亮的灯下,一篇篇逐字逐句地帮她修改完善。杨大姐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小时候家里穷,读到高小毕业就下地干农活了。在她16岁时,哥哥就读的湖南株洲一所航校所属的机械厂招工,她本来是陪嫂子去考的,结果反倒是她考上了。从此,杨大姐离开乡村,成为一名工人。在那个厂里,她结识了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跟着对方来到南京,先后在两家企业干了三十多年,一直到退休。

退休后,杨大姐上了金陵老年大学,时常把自己写的一些小故事拿给老师看,请老师修改。她如饥似渴的求学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也深深打动了我。尽管为杨大姐润色书稿花去不少时间,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她有了更多了解。她对生活的热爱,对遇见的每个人甚至小动物表现出的友好和热情,还有她身上那种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执著,都令我钦佩。

如今,杨大姐已78岁,但心态一点也不老,手机微信玩得很“溜”并且还坚持用笔记本电脑写文章。她写对已逝老伴的怀念,也写对远在他乡的子女孙辈的期盼。冷清和孤独,某种意义上成全了她的写作,让她能把自己这一生走过的每一段路在脑子里重走一遍,从而捡拾一些难忘的时光。

杨大姐最新出版的《情留人间》,收录的是她近十年断断续续写出的新作,基本已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这些年,她仍笔耕不辍,说明她的思想之河一直在流动,而流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机,一种生命力的显现。我知道杨大姐对这个世界并不期望有何回报,她只是希望倾诉,希望她心中日思夜念的那个人能听到她的声音。她的情感是朴素、挚诚的,她总是十分友善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她甚至对天空、海洋和院子里每天都能看到的花木都怀有一种深切的感恩。

杨大姐的写作完全是一种自发内心的自觉,她就是想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的方式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读完她的这些或显零碎和琐屑的生活杂记,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世间万物无法割舍的绵绵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