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建成

2021-01-29 16:30荣华
莫愁 2021年2期

文荣华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是新中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独特建筑物,是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在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有着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决议建造,拟定选址

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建筑呈方形,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台座分两层,汉白玉栏杆环绕,四周均有台阶。下层底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高2米、总长40.68米的汉白玉大型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生动地表现出百年来人民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建造地点,政协会议上曾有不同意见。有的政协委员认为,应该建在北京的东单广场。当时,东单广场是北京较大的广场、商业中心。这一主张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东单,便于更多来北京的人瞻仰。也有一些政协委员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他们的理由是,人民英雄们已经是牺牲的烈士,八宝山是要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建在那里,正好和其他乃至以后为国捐躯的烈士一起纪念。而更多的政协委员主张建在天安门广场,理由是,天安门广场是北京最大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理应建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建在这里,更加庄严,也更能够加重人民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之情。最后,周恩来的话使大家心悦诚服。他说:“天安门广场有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也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纪念碑应该建在天安门广场。”

党中央高度重视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决定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时任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工程处又分设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个组。此外,由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身)所长范文澜担任下设委员会主任,研究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需要的史料题材。

开采碑材,千里进京

1949年9月30日下午6时,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他题写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宣读完纪念碑文,毛泽东亲手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建纪念碑,最主要的是选好碑材。兴建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征集并派出许多专家前往全国各地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山东省青岛市大金顶一带的一块花岗岩大石料。

为了开采出这块巨大的石料,有数百名工匠参加到工程中。他们在开采过程中十分小心,既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又要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每一锤每一凿都渗透了心血。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按计划完整地开出了碑材。这块碑材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300多吨。为了便于运输,施工人员就地对这块碑材进行了平整加工。加工后,石料重量减为280吨。之后,将碑材放下山,在宽阔的平地上,将其转向、翻身,进行第二次加工。第二次加工主要是将碑材初步打造成纪念碑雏形,同时进一步减轻重量。经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

要把这块重达百余吨的碑材运往北京,谈何容易。先后有数千名工人参加了运输工作。从山下运到30公里外的青岛火车站,采用的是下设滚木,前由推土机牵引的方法。由于运输设备比较落后,加上所经过的地区都是丘陵地,还要经过四个村庄、一个山岭、十几处桥梁,因此,运输速度很慢,30公里的路程,用了34天时间。

到达火车站后,又出现了新问题:当时调来运送碑材的90吨车皮已经是国内载重量最大的车皮,但仍然无法承载巨大的碑材。兴建委员会决定在火车站对碑材再做一次减重加工。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碑材的中间厚度改为0.87米,两端厚度改为0.79米,重量减到了94吨。碑材顺利装上火车。为了确保碑材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火车以直线每小时20公里、弯道及进站每小时10公里的行车速度开向北京。

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为纪念碑正面的碑心石上题写了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负责书写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并在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宣读的碑文。

毛泽东和周恩来书写碑文时都十分严肃认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毛泽东书写了三遍。写罢,他还请秘书告诉兴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写的这三幅,要多请书法和雕刻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如果其中某些字写得不够好,也可以从这三幅字中选取单个的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整体上写得不够好,还可重写。”在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后,最终从三幅字中选取出个别字重新编排,并请毛泽东最终确认,这才形成了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心石上镌刻的毛泽东题字。

为了写好碑文,周恩来用了一周的时间反复练习。白天工作很忙,他就晚上抽时间练习。通过反复对比、琢磨,最后落笔时一气呵成。碑文条幅结构严谨、笔法流畅,既美观又不失刚劲。写好后,他亲手把碑文稿送到兴建委员会,并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

兴建委员会的同志们拿到毛泽东、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能工巧匠。选定后,还组织他们进行培训,直到全部合格后才开始动手刻碑文。雕刻组的一百多名成员从正式开始雕刻到全面完工,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到1958年才全部完成,其认真程度可想而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到1958年4月全部完成,用了近六年时间。建成的纪念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花岗岩和汉白玉石块牢固地拉结浇铸在一起。

党中央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部完工的报告后,立即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落成仪式。1958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国际歌乐曲。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此时,碑身上的红披徐徐下落,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刚劲有力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八个大字,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