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霞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H校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养方式与子女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属民主型和权威型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溺爱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
关键词:教养方式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从家庭开始的,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进入成年早期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影响。徐美凤对台湾南部学生亲子关系进行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父母采取“开明权威”的教养方式,被试会表现出正面的亲子关系;采取“忽视冷漠”的教养方式,被试则会表现出负面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越好的人,与他人人际互动也越好。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子女性别
依据性别对父母双方的教养方式数据调查,68.06%的男生其父亲教养方式是权威性,58.62%的女生其父亲教养方式是溺爱型。因此,父亲的对男生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权威型,父亲对女大学生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母亲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民主型,但母亲对女大学生权威性教养方式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对男生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显著高于女生。父母对子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以及性别认同在各自的教养方式中发挥着作用。父亲对女生的溺爱可能出于“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或者“女儿在性格长相等方面比较像爸爸”等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女大学生来自家庭的情感温暖、关爱保护与控制多于男生,同时母亲对女大学生的支持鼓励和关爱多于男生,因此,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如独立性强、逆反心理等,同时由于父亲对男生的性别认同,父亲对男生的期望值就高于母亲对男生的期望值,这使得父亲对男生更加严格,采取较多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总的来看,母亲关爱和控制显著高于父亲,而父亲鼓励自主显著高于母亲。这可能由于父亲、母亲与子女交往风格不同有关,母亲更多是对子女生活的照料,对子女管得更多更细,而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在子女发展方向以及鼓励其独立自主上。
大学四年是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心理发展相对不太成熟,对人对事往往存在着主观性和情绪化的特点,父亲适当的情感温暖不仅会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而且会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但过多干预会影响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而降低其主观幸福感。
二、是否独生
依据是否独生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数据调查,63.42%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权威性,56.38%的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更倾向于放任型。独生子女来自父母的关爱、控制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将所有精力花费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责任感会更强,父母会出于保护意识过分干预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而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父母受教育程度
依据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教养方式调查发现,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无显著差异,但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影响其教养方式。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68.36%其教养方式呈溺爱型或放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阶段,69.02%其教养方式呈权威型。小学及以下水平受教育程度的母亲由于自己文化程度过低,没有意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其教养方式较为极端化,要么是溺爱型要么是权威型,且权威型显著高于溺爱型,可能受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多呈民主型。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更懂得如何给予子女关爱和发展方向的引导。文化程度越高父母对子女更倾向于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任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因此,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会更强。
四、家庭经济水平
依据家庭经济水平对父母双方的教养方式调查发现,经济水平处于中下阶层的家庭,教养方式呈现两种极端方式,权威型和溺爱型;经济水平处于中上阶层的家庭,教养方式呈现合理的民主型。
五、总结与展望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不论我们早期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父母教养方式,以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面对面直接沟通相关问题、通过一起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方式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第三人进行沟通,不可单方面表示不满,拒绝与父母交流,这样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
马可连柯说过,我们教育目的应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的来参加国家建设的哪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要把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大学生幸福感的来源之一,教养方式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看待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从自身和父母双方出发,有意识改善教养方式,才能够给新生家庭做以参考,才能够有助于实现复兴伟大中国梦,因为大学生获得幸福感,有利于大到国家,小到每个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梦”成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处理好家庭关系可以为复兴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崔凯.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
[2]刘琴,周世杰,杨红君,楚艳民,刘利.大学生的父母教養方式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06):736-738.
[3]孙浩雄,李靖阳.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9):1403-1407.
[4]徐礼平,邝宏达著,珠三角地区随迁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机制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07,第128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西学院第十批科技创新项目《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项目编号为230)的研究成果。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