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洁雪
摘要:作为正在进行的新闻情境,现场报道在进行现场资讯推进的同时,必须要从信息同步以及现场直播的方式来对广大受众进行资讯传递,在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性、真實性的同时,为每一名受众的认知和对现场新闻的理解都提供一种最佳体验,从表达、播送等角度来获取听众的喜欢,同时也从本质上实现既定的新闻传播目标。
关键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传递
作为中国电视新闻领域蓬勃发展的重要成果,出镜记者的出现不仅为新时期下的电视新闻事业发展以及整个领域的进步提供了支撑,同时也在出镜工作细化的同时,满足了各个受众层次的资讯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现场报道现场,每一名出镜记者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都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镜头面前记者不仅要对相关的新闻事实做出最为准确、迅速的判断,同时在一种高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为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对相关工作进行延伸和提升,从受众需求的角度来对新闻出镜记者的认知力、判断力以及表达力能进行培养,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实现既定的宣传目标而努力。
一、现场报道下的新闻记者
“出镜记者”作为新闻现场的引导者,在进行现场报道的时候必须要在镜头前,将新闻传达、事件评论以及人物采访等进行整合与展示,借助屏幕来对广大受众进行一种舆情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场报道都已经不在感到陌生,无论是地方台还是中央台,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都能够看到这些出镜记者的出现,但从其从业水平以及从业素养上来看,很多出镜记者都会在存在一种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更多的从业者还是能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通过镜头与画面的配合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表现的游刃有余。
二、现场记者的“现场感”
新闻传播过程中所指的“现场感”,主要是强调利用新闻画面来对每一名记者的语言表达、肢体展现、现场声音等进行融合和贯穿,为广大受众者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新闻事件的见解和表达来将这种“现场感”进行有效展示,在增强电视传播能力以及行业竞争实力的同时,实现新形势下电视新闻传播水平以及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
三、如何做好现场
作为出镜记者的第一战场,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必须要通过对目击者、采访者以及参与者的协调和引导,来进行相关新闻采访问题的导入,以一种新闻参与者的角度来为广大受众还原一个最为真是的“现场”,为此在开展相关现场工作的过程中出镜记者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与环境的现场匹配
作为新闻报道中的“第一形象代言人”,出镜记者不仅要给广大受众带来一种端庄的形象,同时也要通过与现场的环境配合来做到造型、外形、言语和表情上的协调。例如在一些灾难性的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就必须拒绝身着花哨、鲜艳的衣服,尽可能的身着深色或者冷色系衣服出镜,同时也要避免身着无袖上衣、短裤等出镜,对于女记者而言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浓妆艳抹,不能涂抹一些鲜艳的口红颜色。例如在汶川地震的现场报道中,前央视著名记者张泉灵同志就是以灰色、白色、黑色的衣服出镜,而对于一些地方台的主持人而言他们在出镜的时候也尽量都是通过身着体恤衫、运动服之类的服装出镜,不仅便于采访活动,同时也尊重了现场的氛围。而在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采访环节中,出镜记者则是以一身红色、暖色的衣服进行出镜,长度适中的短裙和靓丽的口红颜色更是为喜气洋洋的节日带来了一缕温暖。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精心搭配,我们的出镜记者才能给在现场报道中为广大受众的新闻体验与新闻参与带来一种和谐的感觉,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整个新闻事件的认知和参与过程中来,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资讯获取。
(二)恰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在进行各类新闻表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关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进行展示,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通过镜头与角度的配合来进行语言和场景的融合,同时也要通过对出镜记者行走轨迹的设计来让屏幕“活起来、动起来”。例如在进行“黄河飞跃”的现场新闻报道过程中,摄像头就可以根据出镜记者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跟拍,避免记者说到一个新闻场景却没有给予镜头上的解释,如果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将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本次现场报道的体验和感知,最终出现一头雾水的现象。
而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还必须要借助肢体动作和表情的融汇贯通来带动广大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可能多的运用第一人称来进行现场报道,真正的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新闻现场的评价通过一种最为得体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例如在进行一些大型的体育现场报道过程中,记者就可以借助握拳、拍手等表情来带动受众对现场的体验,同时借助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个人评论来突出记者个人魅力,最终实现对整个新闻报道的引导和情境烘托,实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通过感官系统的协调来进行体验报道
在新闻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屏幕这段的受众通常还会结合看到的、听到的事物特点展开讨论和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出镜记者还应当通过扮演观众们的“导游”和“导航器”的方式来对现场进行一种直播,通过自身的感官系统与全身系统调动,来进行一种深刻的体验和发展,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感受来将一些具体的体验传递给广大受众。一般而言,在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出镜记者都会将一些外形的视觉冲击通过镜头特写的方式为受众进行展示;而在对物体材质等内容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则是要借助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加入味觉、触觉与嗅觉,在看得见、摸得着、说的准、尝得出的角度来对受众进行一种展示;而在进行事物的感知过程中,则是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导入现场的视听感受,来为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报道,尽可能的让每一名受众都能够在自己的体验和语言表达过程中,让 观众借助屏幕实现“近距离”接触。
(四)结论式的语言表达
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还应当结合新闻的实际内容来进行相关语言表达,在突出过程的同时也能够以一种结论式的手段推进相关新闻现场的展示和延伸。
首先,对背景进行讲解。在新闻背景的讲解过程中,出镜记者必须要抓住“说明、衬托、补充”等手段来对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铺垫,特别是对于电视和新媒体而言很多观众都无法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到现场的新闻背景,在这种环境下相关记者必须要对背景的渠道信息进行展示,通过“做足功课”的方式来对个人多年来所积累的知识点进行展示和介绍,尽可能的突出历史事件以及数据介绍。例如在重特大车祸现场报道中,出鏡记者就可以通过这类车祸在全年事故中的比重,来提升受众对此类事件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既定的新闻宣导目标。
其次,谈感受。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要从枯燥、乏味的看图说话环节中挣脱出来,尽可能多的为观众讲一些屏幕另一边大家听不到、看不见、关注不到的内容。例如在国庆阅兵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就可以通过采访下既兴奋又紧张的表演者,通过让他们谈一谈感想等方式来增强广大观众的现场体验。
再次,讲现场。“现场”之所以要用“讲”这个词,主要是通过突出新闻五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以及情节等内容展开表达和描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记者更是要通过突破传统电视新闻采访的播报形式,在突出时效性与鲜活性的同时推现阶段正在发生的各类新闻事件进行展示和描述,例如在一些灾害性的新闻事件现场报道过程中,由于出镜记者不可能真正的能够将整个灾害发生的场景进行如实记录,只能在直播或者现场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事件、任务、现场场景介绍等方面,来进行报答,在做好融合的同时,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现场报道与其他类的新闻一样,都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进行新闻延伸,通过播报有品质的新闻内容来实现既定的舆情导向,在总结和评价的同时借助各种语言来得出“在这种原因的直接作用下,我们在这件新闻发生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等相关语言来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做好表达观点展示的同时也要用谨慎性原则的角度来对相关题材提出精确的总结,特别是在一些负面的新闻背景下记者更是要旗帜鲜明的阐述个人观点,真正的将政府喉舌职能发挥出来,从本质上实现既定的宣传目标而努力。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广大出镜记者还应当结合多元化的播报场景和多媒体资讯传播方式,来进行新闻同步播报,以记者特有的敏锐和洞察来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传递,为广大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资讯体验提供向导和报道。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现场报道工作中,出镜记者出了要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来进行新闻播报外,还应当在做好感性与理性运用的过程中,突出个人社会思辨能力,真正的将各类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进行有机融合,从本质上实现既定的资讯传播目标,为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原.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 000(008):71-71.
[2]贺蓓. CCTV《新闻调查》出镜记者采访特色研究[D]. 2019.
[3]田华真. 央视《看见》周末版调查性报道解析--以柴静专访周星驰为例[J]. 青年记者, 2018, 000(020):77-77,78.
[4]陈静, 沈丽晶. 高校危机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传播技巧分析[J]. 商情, 2019, 000(026):286.
[5]何健, 孙帅. 试析新闻发言人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功效与作用[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00(004):136-140.
[6]廖琴.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J]. 电视指南, 2020, No.155(13):166-166.
(塔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