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本体感觉康复训练

2021-01-28 03:47王红旗黄久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活动度本体康复训练

王红旗,黄久勤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100)

膝关节周围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类型,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患者因为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2]。基于此,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加强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传统康复训练模式虽然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本体感觉训练的重视,不利于膝关节稳定的恢复,同时也增加了再次受伤的机会[4]。本次研究选取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本体感觉训练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8年3月~2019年12月,9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前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骨折类型、治疗前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康复方法

常规训练组:(1)关节牵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患肢固定在牵引床上,采用滑轮、沙袋等辅助康复物体沿关节屈曲的方向进行重力牵引,并根据耐受程度对牵引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每次10~15 min,每天1次,一周需要进行7次训练[5-6];(2)关节松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下肢慢慢伸直,医师将患者小腿轻轻抬起,沿着胫骨的方向牵拉,将膝关节面进行分离,之后双手握住髌骨慢慢推移,将其分离牵引[7-8];再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坐位,由医师握住患者的小腿,作屈伸、摇摆动作,每次20 min,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6次;(3)锻炼肌力:采取股四头肌训练椅进行辅助训练,由医生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屈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渐进性抗阻练习法,每次练习时间为20 min,每天训练1次,每周6次[9]。

本体感觉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行本体感觉训练:(1)指导患者实施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加强训练,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训练6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需要采取D2模式实施等张组合训练、D1和D2拮抗肌反转训练;取俯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屈肌维持-放松训练;(2)Thera-band平衡垫训练:将软垫放在患者的后背,指导患者背靠墙站立,在墙体与患者身体之间放一个瑞士球,由专业医生指导上肢在胸前作屈肘环抱动作,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下蹲动作,维持10 s,每天需要重复该动作20次,每周训练6次[10-11];(3)智能运动训练(Moto-me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选择下肢模式,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对阻力进行适当的调整,指导患者进行正向训练和反向训练,每天训练20 min,每周训练6次。对两组患者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关节僵硬消失时间和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采用Berg平衡量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临床效果[12,1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恢复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关节僵硬消失时间本体感觉训练组为(23.12±1.23)d,常规康复组为(24.09±2.3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14);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本体感觉训练组为(25.14±1.35)d,常规康复组为(26.01±1.3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02)。

2.2 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患者功能评价结果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Berg平衡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体感觉训练组Berg平衡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随访结果(±s)与比较

表1 两组随访结果(±s)与比较

指标B e r g平衡评分(分)膝关节活动度(°)0.8 7 2 0.0 0 2 L y s h o l m评分(分)P值0.9 7 4 0.0 0 3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P值治疗前治疗后P值治疗前治疗后P值治疗前治疗后P值本体感觉训练组(n=4 8)3 2.3 1±3.2 1 5 3.6 7±3.6 4<0.0 0 1 5 8.5 1±5 3.2 1 1 1 6.1 7±5.2 9 0.0 0 2 3 6.6 4±4.3 2 8 2.4 1±5.6 8<0.0 0 1 3 2.6 4±5.2 1 8 5.6 1±3.2 9<0.0 0 1 B a r t h e l指数(分)常规训练组(n=4 8)3 2.2 9±2.7 5 5 1.2 6±4.0 2<0.0 0 1 5 8.6 9±5.6 7 1 1 2.5 9±5.8 9<0.0 0 1 3 6.5 9±4.5 9 7 8.6 9±4.9 8 0.0 0 2 3 2.5 9±5.3 2 8 3.5 4±3.4 7<0.0 0 1 0.9 5 6<0.0 0 1 0.9 6 3 0.0 0 3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从而延迟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萎缩、关节黏连、本体感觉逐渐减退,最终引起关节僵硬,不利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所以及时采取有效康复训练对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针对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开展训练,使其在不同状态下产生感觉,利于有效恢复肌力和关节活动度[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康复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法,在改善关节平衡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上,要比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表明选择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法通过采用Thera-band平衡垫,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训练中的牵张反射、语言及视觉方面的反馈等相关措施可以对环层小体、高尔基小体等膝关节本体感受器进行有效的刺激,进而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膝关节的平衡度和活动度,有效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传统训练方法,说明联合康复方法通过开展智能运动训练,患者进行正、反向训练,提高了膝关节的活动度,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法的实施,患者关节僵硬消失时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模式,说明该护理方案在提高膝关节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缩短关节僵硬消失的时间及关节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缓解僵硬,患者病情早期康复。在此次研究中,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实施本体感觉训练加强康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说明基于本体感觉的康复训练法通过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能够满足患者心理、生理多方需求,从而提高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与杨亮等[16]报道一致,该研究中实施本体感觉训练,生活质量评分在90分以上,充分体现出该模式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中应用本体感觉训练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关节平衡功能,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僵硬,改善预后,同时,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法的应用,还可以缩短关节僵硬消失时间及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本体康复训练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