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小红
2021年,绵阳市安州区农民工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后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创业方面)”;被绵阳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市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走访慰问、证照办理、旅途暖冬、信息报送四个方面)”;被安州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开展农民工基本信息核实和七本台账核对工作,全区外出务工12.3万人均建立信息档案,确保服务保障有的放矢。在西藏昌都新建流动党支部、农民工服务工作站1个,目前全区共建驻外服务机构13个;组织召开农民工党建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对9个星级流动党支部进行命名表扬,通报表扬18名优秀农民工、24名优秀农民工党员。
注重上下联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安州区返乡农民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出台农民工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建立“5+1”(区、镇、村、组、户+卫生院)疫情防控体系。实行疫情防控日报制度,准确掌握每名返乡农民工动向、身体健康状况等。及时推送《致农民工朋友的倡议书》,发放疫情宣传资料15000余份,共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落实就业创业,不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实时为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组织免费专车6辆运送155名农民工赴新疆、浙江等地务工。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开展系列招聘活动34场,提供岗位2.5万余个,达成意向型用工协议2000余人。举办安州区第三届“十佳返乡入乡创业明星”评选路演活动,评选出各类返创明星共10人。目前,全区共吸引各类返乡创业人员4022名,创办各类实体3200多个,实现年产值50多亿元。同时,采取“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培训模式,开展电工、焊工、汽车维修等培训26期,共培训950人。
突出关心关爱,全面落实服务保障。春节前后发放“八个一”新春大礼包4万份,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其家庭12万余人,发放困难农民工及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慰问金40.8万余元。全面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限制,为651名农民工办理进城落户手续。开通农民工证照办理“绿色通道”,提供电话预约、延时服务、节假日“不打烊”等服务,共计办理6718人次。开展系列“情系农民工,夏日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一线农民工800余人,为他们送去防暑降温物品。
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农民工服务水平。通过“安州农民工—国之基石”抖音平台、“蒲公英计划”手机短信平台、今日安州“农民工之家”发布短视频83条,发送各类政策、慰问短信90余万条。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动员广大农民工积极参加第三届川籍农民工运动会(云健身),全区共报名参与1000余人,组团参赛21个。同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政策宣传,目前已申领相关补贴17人。
突出党建引领“方向标”。实施“四双”专项行动及基本情况“双核”行动,全面核实农民工基本信息和农民工“七本台账”信息;开展服务全覆盖“双联”行动,内外联建农民工党组织,“双向联管”完善服务网络;回引培养工程“双引”行动,抓好“政策引”和“服务引”,全力推进农民工人才培育;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双学”行动,回引农民工298人,组建农民工党建联络员20余名。
全面推行“4+2”代办协办服务保障机制。出台《农民工“4+2”代办协办服务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10个乡镇、117个村、34个社区张贴代办协办专员公示牌,实行“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直接代办”,着力解决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实行“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剩余劳动力”模式,鼓励由村集体牵头建立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场化运作,把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把分散的农民工组织起来,帮助农民工致富,促进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先后建立8个村级劳务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