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雨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60%以上,然而民企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尽管政策上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很大,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依旧存在。近年来受金融市场的债券违约等的影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研究如何改善民企融资困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目前所处的金融结构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途径是贷款,目前银行在参考财务数据、信用数据、尽职调查后确定是否贷款。而财务数据为民营企业短板、当前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对企业“软实力”的判定是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条件。资金供给方在对“软实力”的判定上存在比较优势,地方中小银行更了解当地企业,对于企业暂时亏损关注性贷款转不良的迫切程度也更低,为中小企业反亏为盈的经营提供了可能。
新结构金融学即在新结构经济学的思路下研究最优金融结构。新结构金融学认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结构就应当与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新结构金融学从需求侧出发,认为产业发展程度的区别造成企业风险不同,早期的产业结构造成的早期金融结构应当是地区性中小银行。因此,我国银行业结构中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过小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我国的学者进行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企业自身缺陷和供给侧市场及制度缺陷。企业自身原因在于资本量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供给侧市场原因有信息不对称、银行偏好大企业、监管力度大、利率市场化。制度方面的缺陷有信用评估水平不佳、支持力度不足、行政干预偏爱集团化等。
主流观点认为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具有优势,大银行的较多层级使得相比小银行而言“软信息”不易传递,因此更依靠抵押物、财务信息决策。相反观点研究者认为大银行资金和网点优势,信用评价体系的发展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基于要素禀赋决定产业结构、金融机构理论,新结构金融学认为银行业应有由规模大小进行匹配的专业分工。[1][2]因此中小银行应该在金融结构中占据更大的比重来适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3]
基于新结构金融学的要素禀赋理论与结构匹配理论提出假设:
H1:在当前中小商业银行规模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本文选择ACW模型探讨融资约束程度与金融市场结构的相关关系[4][5],变量bs体现中小银行规模。
方程如下:
关于变量的含义,财务指标均选取当年变化值进行对总资产的单位化,cash为现金及等价物,cf为企业现金流,size为资产规模,取自然对数进行计量,std为短期负债,nwc为净营运资本,grow为市值,expend为资本支出,bs为银行业结构,取中小银行资产占银行业资产总额比重计量。β1体现现金流与现金的敏感程度,显著为正则所选样本企业存在融资约束;β7体现银行规模对融资约束情况的影响,β7小于零则中小银行规模降低了现金流与现金的敏感程度。
本文以我国2017至2018年的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银行分省级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银行资产状况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在数据的处理上,对上市公司的处理有① 除去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② 除去ST、*ST、PT类公司、③ 除去CF/K值大于1的公司。认定中小银行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除去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实证结果中,cf项回归系数为0.62,在0.1%水平上显著为正,存在融资约束。净营运资本nwc项回归系数为0.127,在0.1%水平上显著,即随净营运资本增加,企业将有更多现金资产,交叉项系数为-0.432,在0.1%水平上显著,表明中小银行规模扩大能缓解当前民企融资约束。
为进一步研究中小银行的规模对民企融资约束的缓解范围作交叉项与cash的拟合曲线,拟合曲线驻点为0.028,交叉项小于0.028时中小银行规模增大缓解民企融资约束。现金流cf项均值0.063,大量样本集中在0.02-0.08区间。为防止极端值对均值影响,采用中位数,bs值超过0.55时不再缓解民企融资约束。全国2018年bs项中,吉林、湖南、内蒙古、北京、山西、四川、广西、黑龙江、云南、湖北、海南及西北四省均未达到最优点。
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各地区民企融资约束情况以及银行结构对其的影响。分地区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得,当前中小银行对民企融资的缓解程度差距大。东北、西北地区中小银行的发展对民企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高,华东地区中小银行的发展缓解程度低。华东地区经济更为活跃,资金需求量大,其他融资渠道市场更活跃,因此缓解程度更低。此结果印证了前述中小银行规模有相对最优点的结论,认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较薄弱区域更能影响民企的融资约束。
本文针对民企“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中小银行能以更低的成本利用企业的“软信息”降低风险,因此能以更低的价格对企业提供贷款。发展中小银行虽说没有货币政策的短期影响大,但能为民企提供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为达到最优金融结构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应当主动打破当前大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业格局,加快发展中小银行。具体来说,对于现有的中小银行,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不仅在准备金率及在存贷利率上放宽,还应当在中小银行发展上提供支持,如提供上市的支持拓宽其资金来源渠道,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的企业融资约束,还有利于中小银行内部管理和长期发展。然而,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放宽和支持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相比于重视“硬信息”的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更高,在支持其发展的同时,应当实行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以防范金融风险,如提高资本金要求等。
表1 地区回归结果节选
基于本文求出的相对中小银行规模最优解,应有针对性地发展未达到最优点地区的中小银行,加快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民企的发展,加大对当地的中小银行的发展支持,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