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杰 山东省青岛船舶检验局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核心人才、精英人才,他们大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对公司的发展具有引领和决策导向作用,可以说,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大多掌握在这部分人群手中。国有企业要实现改革发展,就必须借助人才优势,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外,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安排人力资源,减少人力浪费,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从而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可见,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都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科学利用人力资源,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由于长期处于“大锅饭”的管理模式中,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意识薄弱、知识短板,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在国企中被定义为简单的招聘、解聘、薪酬以及劳动争议等内容,公司的人事部工作性质更倾向于行政、后勤类角色,更不用谈如何将手中的人力资源盘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大大造成了国企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员工本身的发展,使一部分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骨干丧失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也就开始滋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这对于一个公司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更多的工作集中在招聘解聘、工资政策、职称评聘等方面,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形成企业情大于法、论资排辈、因人设岗风气[1],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使很多年轻骨干能力无法施展,才能搁置,升迁也无法得到保障,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但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阻碍了个人的发展,不利于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
由于国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环节薄弱,“大锅饭”由来已久,使得国企在工资评定时,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支撑,工资发放缺乏工作量、岗位分析及岗位评价具体数据的支撑,很多做了大量工作的年轻人反而拿到的工资不高,这种薪酬模式缺乏公平,长此以往,企业没有薪酬为激励,很多年轻骨干丧失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生存。
结合目前我国国企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偏差,很多企业并不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才再造的投资,甚至很多企业认为培训好的人才有可能会跳槽到别的公司,那么这部分投入岂不是浪费了,这种害怕“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传统思想使得企业只重视员工入职前能力,不注重入职后能力延伸,使得企业人才竞争力停滞。第二,培训缺乏系统,很多公司逐渐意识到人才培训的重要性,但培训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大多培训不成体系,具有随意性,员工获得知识结构不完整,内容脱节,这样不但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变相增加人力成本。第三,培训经费不足,大部分的国企在人才培训方面思想还是比较传统,他们认为对员工的投入是一种成本增加,并没有意识到员工的能力再造对公司的反作用,忽视了员工素质的提升会增加公司效益。有部分企业还认为,学习和能力提升是员工自己的事情,更不用谈给员工出资培训了,更有甚者,在员工自己出资学习时企业在工作时间上不给予支持。
国企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人力资源改革必须重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观念和制度上的变革必须可少。
首先,要明确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盘活人力资源这个原则,综合分析企业内员工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员工能力情况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管理,使能者上、弱者下,摆脱以往论资排辈“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局面。其次,对企业内有能力的人才提供畅通的晋升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机制,让每位员工都有施展自己的平台。再次,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通过薪酬激励,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通过宽松制度和工作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很多国企在人力资源上做了改革,但改革并不尽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制度同具体工作脱节。制度并不是纸上谈兵,要求企业内部进行配套完善。首先,国企领导在长期大锅饭思维里形成了对人才闲置默认、层级关系森严等官僚主义作风[2],要破除旧习,领导就需要下决心贯彻新制度。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有专业的人来做,为此企业要引进相关人力资源人才,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和完善。再次,企业要注重人才再造培训,加大投入,科学系统规划,以优质的人才配置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