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应成为职工进步的桥梁

2021-01-28 07:59:32郑亚宁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
消费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纯度职工企业

郑亚宁 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

一、问题提出的必然性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的需要,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新陈代谢的一般规律,不断接收适当数量的先进职工,使企业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和壮大。可是,一个时期,企业优秀职工队伍的发展工作却呈现过滞缓趋势。有的单位,随着老职工的逐年离退,积极分子数量日渐减少,优秀员工人数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降低。这种似怪非怪的现象另人不安,又催人反思。笔者认为,如果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工会干部在推进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中是大有可为的。

1.职工进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质与量的关系是辩证的,必要的量是一定质的必要条件。不具备必要的量,就不能确保一定的的质。试想,在“空白班组”里,其优秀职工发展的“量”的绝对值为零,其“质”或“纯度”又从何谈起?按辩证唯物主义因果关系原理,既无无果之因,也无无因之果造成这种新党员发展“过冷”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如有的党员职工忘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性,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工作中非但不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走在群众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群众的领路人,反而乐于做和尚撞钟,跟在群众后头,做了群众的尾巴,使群众无法从你的身上感知到先进性所在:甚至有的面对改革开放大潮,经不起权利和金钱的诱惑,经不起“三重考验”,完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自己掌握的权利和控制的职务之便,营私舞弊,损公利己,腐败堕落,日渐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这些所作所为,程度不同地损坏了国有企业的光辉形象,降低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这样的人是不配作为国有企业的中枢和骨干成员的。

但是,善良的动机进而演变为宁可少培育,抑或不培育,也不能让“不纯”的成分掺进企业内的“纯度”论。在这种保守观念的指导下有的企业优秀员工的发展工作谨小慎微,使发展的大门只留下了一道极难挤进的“门缝”。

2.工会干部应该明确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律告诉我们,任何绝对的“纯”都是不存在的。自然界如是,人类社会、意识和思维领域,同样如此。“纯”与“非纯”既然处于一对矛盾之中,互相对立且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关系是不会脱离的。战国时魏相惠施曾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表明二千多年以前的人类就已经对万物静止的相对性有了朴素的足够的认识。窃以为如果我们所讨论的优秀员工“纯度”问题是指的意识“纯度”或对所热爱的企业认识“纯度”的话,那么,这种意义上的“纯度”的相对性则更加显而易见了。

首先应承认认识广度的相对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一个员工对作为完整体的企业的任何认识都只能是对发展中的企业的某一个特定过程和部分的认识,而企业的任何一个特定的发展过程和部分的存在都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员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认识企业的某个特定的过程或部分,同样要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同样也是相对的。各该时期的员工是老还是新,都无法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下一个发展过程中的“纯度”,即便处于同一个过程,但未处于同一部分的职工,其认识标准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大家都在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不能一言以蔽之“纯”或“非纯”。

其次,工会干部应该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并不是物质之外的独立实体,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摄影、复写”。告诉员工,作为一种伴随阶级社会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只有在阶级出现之后,才能产生有关政党的意识。尽管人们的意识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某种独立性,并依赖这种独立性,能够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积极地认识企业,进而借助这种认识去能动地自觉地指导人们的与企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企业,不会因为被人们所认识而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永远保持或处于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而会循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不论是呈显性还是呈隐性,是剧烈的还是平缓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和发展总是绝对的。

另外,如果在讨论职工进步的“纯度”问题时能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能动的反映论为基点,那么,是不是可以作如下定论:人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人的认识又是永不完善的。不认识不承认这一点,是许多工会工作者以旧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日新月异的时代从而作出错误判断错误选择错误行为的原因之所在。有些老企业员工,,毫无利己之心,一条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可谓纯真无邪,忠诚于祖国奉献于企业的“纯度”,打着灯笼也难挑剔出什么暇疵。但他们认识的企业也仅仅是彼时彼地之企业,以后的企业随着社会时光的流逝而不断吸收了充实了新的内涵,却为他们所始料不及。于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理解不适应”甚至落伍,不少类似的情况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说明当年的企业先进分子并非绝对的“纯”。

二、应承认认识深度的相对性

个人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无论多么深刻,因为这种认识的深刻程度要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也必然影响人们对党的认识程度。既然人们所热切期望的“纯度”受到了最大或最小的影响,那么这种“纯”也就不是绝对的“纯”了。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完美无暇的人找不出,绝对正确的深刻得不能再深的不能再发展的认识也是不存在的。“纯”之所以称其为“纯”,是相对于“不纯”而言,“深”之所以称其为“深”,是相对于“浅”而言,如果以“更纯”“更深”为参照体,这种“纯”与“深”又相形见绌,显得“不纯”“不深”了。一个人加入我们的企业,其动机是千姿百态的,有的是为了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有的是为了做官发财,有的是为了给父母争光,有的是为了与人争个高低或是别的什么动机,等等等等都不会是不可能的。心理上的“纯度”本无法用度量衡去称去量,即使人间果真存在一种“纯”的认识,你又以什么妙方去证实而不是去猜测这种认识的“纯”是多少公斤多少公尺呢?不得而知。再则,即使有的职工对事物的认识确实是“纯”得“不能再纯”了,谁又能保险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在实际工作中,在利欲熏心时,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能做到言行一致,实现自己在镰刀斧头旗下宣誓的诺言呢?同样不得而知。明白了这个理,对病树沉舟式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人不免会念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先生,当属情理之所在。直到1936年盖棺定论,鲁迅先生仍是位党外同志,但包括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内的共产党人,都承认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对红军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信念,忠诚之“纯度”确在不少很多同志之上。

许多事实表明,企业内外之间,并无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实际上,在社会这个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存在大量的忠贞志士。既然社会上有“纯”于企业内之士,为何企业内不能有劣于企业外之夫呢?这一点从另一个侧面反证了“纯度”论是站不住脚的。产生诸如此类的现象,原因尽管很多,职工进步发展的“纯度”论不能不说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纯度”论者不承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以为只有如此方能一劳永逸,保证企业的肌体的洁净,而完全置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运动观于不顾,人为地阻碍了企业职工的进步队伍的发展壮大,由此而造成的危害,本文之首提到的优秀员工“空白班组”“空白科室”“空白公司”现实,已足能令人深思。若以此作为代价和筹码去换取职工进步的“纯度”,去确保组织发展工作的质”,试问,那一位清醒的理智的党务工作者或者工会工作者敢于效法?

三、应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工会干部应该认识到认识进步永无止境,职工教育进步也是永无止境的。除以上两条理由可以作为本文命题的凭证之外,还有一条理由也不可忽视,即人们每一步认识的获得都意味着对物质世界或人类社会总的认识的一个进步,但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的认识也是永无穷尽的任何正确的或非正确的认识都是无终点无止境的认识运动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原理,深刻地阐明了人类认识的相对性,也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职工进步 “纯度”相对性的不可辩驳。一个职工对企业的认识无论多么深刻,对企业的忠诚无论多么“纯”,也只是相对于企业发展的某一个发展过程、某一部分而言。即使到了世界大同的社会,现在意义上的企业可能不存在了,仍会以别的形式为别的目的而存在。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万物皆流,万物皆变”。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无限性告诉我们,人不能在两个时间走进同一条河,一个事物,即使未进行机械运动,也会在进行物理的、生理的、或化学的运动绝对的静止永不存在。此说似乎可与物质不灭律相吻,因此论与本文命题相去不短,在此不作赘述。人们的意识既然是存在的反映,怎能不具备发展运动的属性呢?怎能不是有条件的呢?又怎能不是相对的呢?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到来,不要说一个普通员工,即便一个久经沙场的老专家老员工,也还有一个不断学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形势,“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晚节谨防的问题,强行规定他们对自己企业的认识在某年某月“纯到某种无懈可击的度是不现实的。翻开共和国的发展史,尽管各级各类大型企业条条规定非同一般,任何人欲真正名副其实都难得轻而易举,但却没有哪一条是规定一个职工必须“纯”到高不可攀的地步。企业规定的规范条件是科学的,既敞开了接受新鲜血液呼吸新鲜空气的大门,也为职工发展不停顿地进取留有了余地,防止“船到码头车到站”,以达到以新的认识飞跃代替旧的认识飞跃。

四、应承认壮大队伍与确保质量的统一性

有人不免会问,照此办理,企业发展对职工教育的尺度岂不是可以乱开绿灯?岂不是可以不讲“纯”不讲条件不把好入口关而盲目扩大优秀职工队伍?本文的相对是对绝对而言,发展优秀职工相对的“纯”,并不排除力争最大限度地接近“纯”,并不取消为了提高先进职工质量增强企业的战斗力而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义务。相对主义只承认相对真理,夸大相对真理,相对主义者把相对看作是排斥绝对的纯粹相对,认为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客观内容,把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煞认识的客观性,抹煞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从而导致了唯心主义和诡辩轮。我们强调优秀职工“纯度”的相对性,并非推崇降低优秀职工发展的标准,而是要求以更加积极更加科学的观念去加强企业先进队伍发展工作,这同相对主义论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观念转变了,加大企业优秀职工队伍发展工作力度的新思路、新举措就可相应产生。在培养企业积极分子过程中,应结合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特点,重点培养考察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考核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看他们是否德才兼备,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顽强搏击,为人民而学,为争取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光添彩。

五、结论

我们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了解,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有“天地举有过”著名论断,企业工会在职工教育工作中走点弯路,然后再按曲折或螺旋的方式前进,也不是不正常的事。要紧的问题在于,企业党务和工会工作者应转变旧观念,形成一个共识,承认优秀职工的“纯度”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是相对的,绝对的“纯”是子虚乌有的,大不必借一个“纯”字来缚住自己的手脚,不敢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以至于在优秀职工教育发展中表现得瞻前顾后,谨小慎微,不自觉地抑制了先进职工队伍在企业中的发展壮大,勇敢地成为企业职工进步可依赖的钢铁桥梁。

猜你喜欢
纯度职工企业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4:16
职工书画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3: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上海工运(2017年12期)2018-01-22 05:40:37
色彩的纯度
童话世界(2017年29期)2017-12-16 07:59:32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中国工人(2017年2期)2017-03-10 05: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