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晶 喀喇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引言:就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也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挥的巨大作用,各种财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怎样保障地方融资平台建设的规范性,结合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来制定有效此措施也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人员所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资金筹集风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果。但由于资金活动自身的风险系数较高,资金筹集风险也成为了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在政府或是银行内部融资资金短缺时,此类风险较为突出,在长期找不到有效方式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时,就会给政府和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怎样来避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筹资财务风险是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错误的发生对上级政府和商业银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资金投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本身就存在着规模大、收益低的特点,这也是地方政府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最主要的区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实际建设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一旦平台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各项贷款项目也就不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为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降低资金风险,就会将工作目标转向项目回购上,通过土地资产抵押等方式来提升银行信誉度,加强项目贷款能力,从而能够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业务模式虽然能够最大化降低资金风险,但是长久的积累会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支付能力降低,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将会起到一定的限制效果。
(一)拓宽融资渠道,建设融资约束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主体都是政府,若是项目贷款在借贷后不能按期偿还将会对政府的信誉以及借贷银行双方都产生不良影响,对地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此,地方政府在建设融资平台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融资行为做好约束与规范,结合不同项目的规模、主管单位的资产保障以及行业内的信誉度、业绩量等各方面开展综合评估,限制融资平台的贷款金额,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地方银行的经济效益和贷款安全系数。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人员还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从传统形式上的间接融资行为转向直接融资行为,让工作人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预测,把控财务风险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这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可以赋予地方政府的债券发放权利,政府可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合理举债,并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来筹备各个项目所需要的资金,从而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规范资金监管工作。要想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大化控制财务风险问题,政府就需要对平台融资资金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对于各项资金的收支都要做好资金明细。在资金明细中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人,支出时间和最终的用处,并根据资金的金额来划分等级,在支出不同数量的金额时要对应的资金监管人签字确认,防止出现乱账、坏账等问题。在实际资金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融资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跨部门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相应工作内容,这也是基于融资平台主体性和宏观性的特点而体现的。首先来说,政府融资平台应当积极健全各种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的收支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并基于此保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监督制度,并积极做好资金的回流工作,确保财务资金的任何一个流程都能够受到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资金支出过程的透明化发展。其次应定期的对政府融资平台所投资的项目进行有效地评估与分析确保资金可以有效地运转。
(三)正确评估风险系数。任何项目的投资在开始之前都需要做好投资风险的评估,这是有效控制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一般性的融资企业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经济效益较低,但也需要做好投资风险的评估。为了使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项目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在项目实施之前融资平台就应该进行风险的投资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项目更加顺利的实施,同时也合理的控制投资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投资项目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投资主体中政府投资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够更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能够在重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融资方式的重要意义。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财务风险也接踵而来。为此,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当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化解平台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能够及时调整企业融资结构,满足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的各项要求。这样才能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积极扩宽融资渠道,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