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 中国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生建设离不开我国制造业的努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促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也支撑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速度飞快,就产值和整体工业总量而言位居世界首列。虽然我国制造业产量多,是我国获誉制造大国的称呼,却因为我国的制造水平难以得到质的发展,因此我国依然难以成为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科技设备依然从外国购入。我国为使制造业深入发展,达到制造强国的水平,设立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制造业的进步,例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打着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旗帜的同时,为促使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金融的支持。资金作为当今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瓶颈产生的原因。因此,该文章就此因素加以剖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虽已是世界前列的制造大国,却一直难以达到制造强国的水平。由于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水平、核心技术掌握、重要零件生存、在世界价值链地位以及高端产业率等部分都较世界领先国家的水平差一大截,因此我国尚未到达制造强国的高度。不仅如此,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供需矛盾的问题,一些制造业的产能出现大量剩余,在核心技术、重要设备和高端产品方面都依靠国外制造业。最后,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情形的变化和制造业本身存在的矛盾,使得大多数从事制造业的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经营压力,风险系数也有所提高,盈利率也变化莫测。在现实发展阶段,由于资本的趋利本质,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利润率高的行业,导致利润率低的行业资金量少。这种现象体现出了金融支持制造业期间会将大量资金支持回报率高的行业或指定的某企业。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制造业在经历挫折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的金融支持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我国金融支持制造业的成效不明显。主要出现的问题是:第一,资金支持分配不平衡,大多数的资金主要支持的是大公司,中小公司的资金支持较少。第二,融资组成出现大矛盾,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大多来源于商业银行,虽然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所获得金融支持的占比有所提高,但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流动还是不够灵活,利用率还是不高。第三,我国制造业的平均盈利率低于平均融资成本,容易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现资金难以灵活周转。第四,贷款期限和利润回流期限不相匹配,现如今我国制造业的资金来源大多是短期贷款,企业的资金回流不及时导致贷款难以偿还也会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第五,金融支持制造业中产生的风险没有合理的应对方式,应通过分散风险和风险弥补的形式应对风险,使新兴产业融资需要得到满足。
由于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一部分,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存在诱发风险,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于公司生产成本的提高,违法风险、舆论风险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几率有所提升。总而言之,近几年我国不断促进生态工作的开展,企业在环境整改、创新清洁技术、环境管理资金、环保税费等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加大,使得企业在发展期间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进而促使他们的金融需求有所提高。另一部分,国家压制金融业对“两高一剩”行业的支持,又由于环境风险的提升和评估环境风险的不准确导致金融行业对制造业的帮助产生阻碍。环境风险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供需矛盾的不断严重,急需制造业与金融业合同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制造业范围广泛,主要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开发、风险把控方面难以提高,难以达到我国的金融支持的融资要求。我国金融业在企业融资方面,方式多种多样,有知识产权的抵押、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但我国制造业的创新不足,使得他们本身的缺乏专利和开发水平,管理能力也十分有限,使得气我发展和金融支持的要求不相符。不仅如此,金融业提供金融支持期间,没有专业评测人员对企业进行评估,使得制造业在获取金融支持方面受到阻碍。
现如今,我国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大多是企业自身的周转资金和股权融资、各机构贷款融资。制造业的资金需求大,并且制造业的生产时间长,因此,在生产工作期间的资金需求量是巨大的。倘若仅仅依靠公司自身的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更没有剩余资金用于进行产品开发。就我国现阶段的资金融资情况而言,股权融资占比很少,债券融资需要企业的净资产和信用较好,这些都是阻碍制造业融资的因素,都难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不断完善融资的有关政策,不仅要以制造行业的特点和促进国家主导产业投资为主,还应该革新金融服务业,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结构趋于合理。
现如今,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多为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公司在与国外公司合作时,对汇率风险难以规避,银行也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汇率风险的计划,使得远程结售汇等手段没有合理应用,在汇率风险产生时难以规避。不仅如此,银行大多通过信用度选择融资和担保的对象,但由于我国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不全面,而担保业又有着高收费和行业复杂的现象,从而阻碍了制造业公司在融资渠道的选择,增加了制造业的融资难度。
目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我国制造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主要途径。对银行而言,考量是否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的诚信。我国制造业的信用环境并不良好,在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过不少逃废债务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在金融圈内的名声并不算好,尤其对于银行而言,诚信值不高就等于增加了金融风险。因此,银行对于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高,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历史以及地域等原因,我国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是制造业较为集中、发达的地方,西部也有部分地区在努力发展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发展经济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经济发展,但不同地区的经济政策往往会有所不同,因此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大、沿海地区较大、西部地区较小、内地金融支持力度最小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在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许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但这些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高,这并不利于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的稳健发展。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后,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但“高质量发展”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以及参考标准,这导致在实际运用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制造业的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文件,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对其各项标准进行界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让企业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估,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此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要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中,引导金融机构出台支持高端制造业的相关业务。金融监管部门必须要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把控,不能够一味的进行信用扩张,将资金流动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关部门可以鼓励商业银行以未来收益权为核心打造新型信贷金融产品,对保险公司也要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保险公司推出与高端制造业相关的保险产品。有关部门还可以对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进行鼓励和引导,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支撑途径。
目前,我国制造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所耗费的成本更多。在此情况下,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丰富金融支持途径,通过拓宽信贷支持滤镜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制定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金融服务,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并且政府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积极引导,为发展较好的中大型企业提供利率优惠,为信用记录力量感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增加信贷投放力度。利用多样化的金融扶持方式推动制造业的良好发展。
制造业有着较长的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融资需求有所差异,金融机构应当针对这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资本市场与投入方式。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主板市场的支撑,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新三板的方式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也可以从债券市场入手,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债券基金,把中小企业信用情况同贷款资金相挂钩,增加企业发债的可能性。金融机构要不断开拓融资途径,鼓励企业采用融资券、中长期票据等成本较低的方式获得融资,有效地吸收民间资本,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并且国家政策影响着一个行业从社会其他方面所获得的资金支持。为了制造业能够得到较好的资金支持,政府必须要加强政策导向,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政府可以为制造业提供财政专项基金,通过与银行合作的方式为制造业提供资金。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并且政府要规范担保机构管理,不断完善担保体系,建立起与制造业发展情况相符合的政府、银行、担保三方合作,共同承担风险,政府也要重视2025补偿基金的建设,从而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金融风险。除此之外,应当建立起地方政府贷款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贷款等金融服务,在其他资金未到位时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其资金链不断裂。
为了在2025年实现迈入制造强国行业的目标,国家通过税收层面对制造业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这类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不同。并且按照税收政策的规定,民营中小企业所享受到的优惠比大型企业所享受到的优惠更少,这导致企业出现了越需要钱越不能省钱的局面。因此,国家需要对现有的税收政策不断地进行完善,为制造业制定以行业为标准的税收优惠,尽可能减少地域、企业资金规模发展所带来的政策优惠差异,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结语: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地环境,保障制造业能够获得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持的经济基础,促进我国制造业能够走向世界市场,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