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湘 上海市金山中学
2020年初,一个新经济学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地摊经济。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非工资性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1]。为刺激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复苏的脚步,政府在2020年初提出鼓励大众利用闲暇时间摆摊。由此大众就地摊经济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在此以前,国内学者对地摊经济及流动摊贩的经营权、特征、就业、经营场所和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方面就曾展开过研究。地摊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成本低,利润低,商品廉价,经营具有流动性和规模小等特点。低成本是因为摊主不需要像店主一样交房租和水电,也无需雇佣人手,更无需交税,这使摆地摊的成本大大减少,摊主只需要承担进货商品的成本。利润低和商品廉价是因为地摊经济是小本生意,卖的也都是小商品大多是日常廉价消费品,因为商品质量不佳和成本本来就低的原因,摊主也不能卖太贵。若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放在店铺里卖和摆地摊卖,人们一般倾向于去有店铺营业权的店铺购买。为了保持客流量,摊主只好压低自己的价格,只有价格让顾客满意了,顾客才会选自己。这样下来一件商品的利润可能没有多少,这也就导致了地摊经济的低利润性。这往往也是地摊经济能够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不少人因为商品成本低廉而放弃了店铺转战了地摊。经营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摊主的摆摊地区不固定,摆摊的时间也不固定,一般地摊摊主可能会选择人流量较多的区域进行摆摊售卖。摆摊时间也可以自主决定,这也是当代许多年轻人想尝试地摊经济的原因。当摊主就不用过996固定化的生活了,出摊收摊全凭个人。规模小是因为地摊受到空间的限制以及随停随走的高流动性,使得难以将货物批量存储在某个固定地方。由此使得售卖商品种类与数目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因此,本文就围绕地摊经济对其产生的具体影响展开了分析。
一定程度上,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能够对恢复经济动力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地摊市场能够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便利以及为年轻创业群体提供创业机会。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社会关注的一个主要话题。高的失业率会使得很多人不能够养活自己,由此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长此以往则可能会产生社会安定问题。2020年在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就业形势越来越难。这可能会对社会不安定埋下隐患。鼓励地摊经济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一问题。摆地摊没有像企业正规招聘一样有着严格的年龄、能力等限制条件。地摊市场基本对所有劳动力都是公平的竞争与选择。一方面使那些无业人士有了能发展的事业[2],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问题,维护了城市秩序和安全;另一方面买卖小商品摆地摊确实比开店铺来的经济实惠,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地摊一般都出现在人流量较高的地方。无论是市中心的公园还是郊区的居民区,都能够看到地摊的身影。这使消费者无论在哪里居住都能就近买到商品。尤其为出行不方便的人群和上年纪的老人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地摊商品多由价格低廉的日常生活消费品组成,由于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高需求,地摊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搜寻商品的时间成本,节省了时间。
某视屏平台上刷起了一波“摆地摊”风波,很多年轻人用短视屏记录自己摆地摊的日常,他们卖的东西也很简单,都是自己在家做的一些手工品,奶茶,凉茶,凉面等。这些东西的成本并不高,并没有像开店铺开公司那样需要高额的启动资金。所以,摆地摊的形式对于缺乏启动资本的年轻创业者而言降低了创业压力。因此,地摊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创业者实现了他们自己当家作主的创业理想。
然而,地摊经济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除了积极作用之外,还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地摊商品缺乏监管与保障。
地摊往往喜欢摆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地铁站、公交站附近。碰上人拥挤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拥堵或者伤人事件。况且在街上摆地毯会影响市容市貌,给外来游客带来不好的城市印象[3]。尤其是夜市,由于商家和消费者的流动性都很强,使得各自对于环境维护的责任心都很弱,餐饮等垃圾满地皆是,这大大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形象。
现在的夜市层出不穷,但里面没有几家店铺是有食品安全证的。某些商贩为压低生产成本,在制作食物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廉价劣质的原材料,例如不新鲜的食材,由此售卖的食物可能不卫生。因此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夜市的由于缺乏监管,秩序较乱,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偷盗和抢劫的机会,影响区域的治安水平。
地摊商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售出的商品没有售后保障。这就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由于目前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处罚,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在地摊市场上大肆横行,以次充好,各种山寨产品琳琅满目。这一定程度上无论是对品牌本身,或是对消费者都造成了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相关产品的处理和处置还暂未出台相应政策。虽然相关城市管理部门会不定期对地摊商贩以及商品进行抽查,但其作用相对而言还是太过有限。
针对上文通过对地摊经济的正负效应分析,得到促进地摊经济发展,应注意以下事项:
制定法规可以起制约摊主的作用,让他们有危机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明确道德与法律底线[4]。要设置一套赏罚策略,对行为不规范或者有不法行为者做出制裁,起到规范和立规矩的作用。具体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关注对摊位卫生的治理。有些摊主摆完摊会使那边的绿化带受到破坏,把四周环境弄得乌烟瘴气,通过法律法规对破坏环境者进行约束,对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制定法律法规也应保护地摊摊主的合法权益,为符合标准的摊主颁发相关执照,承认其合法性,保障权益,让人们从一开始对地摊的印象从违法经营到合法经营,这会使群众更相信它的安全性,从而更受大众化的青睐。
现在对地摊经济的发展策略尚未明确,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推广地摊的国家经验,如罗马,纽约,巴黎,在这些地方跳蚤市场,集市,摊贩,夜市很常见,也合法,更受人们喜爱。晚上这些地方都是人山人海的。之所以能置办这么的原因是因为:定时,定点,定法[5]。首先,定点指的是规定摊贩在哪里摆摊,这样就不会影响城市出行秩序和城市风貌了;其次,定时可以让他们在客流量最多的时候揽到客,增加收入,满足更多客户需求;最后,定法不仅维持了顾客和摊主双方的权益,还更方便城管赏罚地摊摊主,为城市正常运营添砖加瓦。
地摊经济受到相关政府的监管较少,一些摊主会为了抢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发起争执,从而引起不好影响。在商品方面,有些商人为了谋求利益,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对商品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质量忽略不计。当顾客买到了品质不好的商品会对地摊产生怀疑的心理,对地摊经济颇有微词,久而久之,制约了地摊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规范商品带地摊的质量和保障,要限制营业时间、地区等。加强对地摊经济的管理使它合法化,使其正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地摊经济的文献总结,对地摊经济形成了全面的认识。地摊这一词汇本身起源于古罗马的露天市场,表示人们可以自由交易的场所。2020年全球各国外都经历了经济寒冬期,为加快经济复苏的脚步,我国于2020年上半年提出了鼓励发展地摊经济的概念。本文认为地摊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可分为正负两方面作用。其中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广大劳动力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消费者群体提供了购物便利,为低资本创业者提供创业条件。当然,地摊经济除了积极影响之外还存在着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售卖商品缺乏保障等。因此,为促进地摊经济良性发展,应注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市场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