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浩 西北空管局飞行服务中心
引言:当前,中国航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机遇胜于挑战,动力超过阻力。我国需要根据航空特征和国家情况,夯实发展基础,重点完善结构,增强发展动力,为航空发展开创全新的局面。中国航空发展不能离开航空情报,只有提高航空情报的质量,改进提供情报资料的体系,才能确保中国航空发展可持续发展。
航空情报服务质量是指通过服务产生的价值,航空情报收集、审核、发布了航空资料,进一步为空中安全、正常航行提供必备资料。而收集的资料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路、导航设施、气象等若干方面数据,资料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直接决定了航空安全。通常来讲,航空情报服务内容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基本航空情报资料,其二是临时变化的航空资料。
航空情报提供了比较完善的航图资料,其包括航空资料汇编与航路图等。航空图针对航空器的运行和开展其他航空活动,设计了有关规定、限值、标准等。任何一个民航单位都非常重视航图资料,只有其完善和准确,才可以更好服务于航班。比如,每次航班飞行中,航空情报部门及时、准确的将资料传递给机组,帮助机组人员事前预判航路和飞行状况,不只保证了飞行安全,还避免浪费查找资料的时间。
机组人员在航班飞行过程中主要借航空情报掌握航线信息,从而科学调用航线,而不是采取人工输入方式,这样做减轻了机组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发生误差或失误。比如在2010年,某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忽略了民航情报提供的航线信息,选择手工方式输入航线数据,由此产生了错误,使航班飞离了事先批准的航线,打乱了航班正常的运行秩序。另外,飞机在航线数据的支持下,能够实现自动导航,有利于航班根据标准航线定时定点完成飞行,保证航班的安全。比如,2011年3月5日,上海两场RNAV试运行,东航安徽情报室对RNAV飞行程序检查时发现,上海浦东机场向无锡方向立场代号错误,经再次确认,将这一情况反馈至上海AOC,随后民航情报中心得到了这一情况,迅速发布航行通告,及时修正了浦东机场立场代号。上海AOC同步反应,发送第三期导航数据库通告,提醒飞行员密切注意飞行过程。由此可知,航线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会影响航空安全系数,也密切关系着航班运行。
航行通告解决了纸质资料的缺陷,其通知涉及航行的设施、服务、程序,以及威胁航行安全的危险状况与变化等内容。具体是指民用航行情报部门在航班航行中,发现一些突发的临时的危害航班航行的事件,会立即向航班发出通告。比如机场发生涉及了航行设施、服务、程序等事件,航空情报发布可能威胁航行安全的危险情况,以及各种不明原因的变化。民用航行情报部门若发现一些突发性的危害航班航行的事件,及时向航班发送通告,比如机场发生突发事件,目的机场和跑道关闭维护,不接备降等,空管情报部门启动航空情报动态管理系统向外界发布最新航行通告,凭借有关节点向各地区机场转达国内外的系列报告。
民用航空情报室借助CNMS系统,准确获取国内外发布的各种航行通告。如:火山灰通告、突发航行通告、NOTAM、SNOWTAM等,全面解读通告内容,由情报人员负责筛选出对飞行安全可能造成威胁的通告,且通知到有关部门。机组人员查看PIB资料时可得到关于飞航路与机场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编制应急预案。比如,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降落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时,由于操作误差造成飞机降落在一条未实际运行的新跑道,虽然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但这次事故也导致其他航班调整了原本的运行计划,带来了延误。造成这次事件原因是空管系统的情报部门发布新跑道通告时存在延误,未对机组人员及时提醒。如果机组人员事先掌握了目的机场的状况,必定可提前预判,保证飞行协调性的同时避免发生事故差错。
航空情报资料质量,是指为了保证飞机安全航行,科学收集整理资料,且及时发布这些资料。情报资料涉及的范围相对宽泛,结合有关规定可知,国内机场的原始资料需要向空中管制、气象部门、通信部门等汇报。在这个操作中,任何一个步骤发生差错,都可能影响对情报资料整理、发布和上传的过程,进一步威胁情报资料质量。当前,情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未与提供资料方形成统一的联络关系,不利于发布资料过程中的交流,降低了资料的整理效率,甚至隐藏安全威胁。为获得有效准确的情报资料,应保证收集、整理、发布资料的各个环节彼此呼应。首先,与原始资料提供方保持较好的交流,严格遵守双方制定的协议,确定双方责任,并根据资料内容、提供时间等提出相关的要求,当提供资料方较多时要严格执行一致的标准。其次,建立资料提供追究机制,培养谁提供谁负责的理念,实现追本溯源,理清资料收集的途径,对外及时发布资料。最后,协调建立合作制度,定期为提供资料方开展工作会议,学习全新的技术理念,强化交流,了解最新发展情况。
情报人员是与航空情报资料直接接触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处理情报资料的效果。情报工作人员不只要有相关的知识,还要接受专业培训,且经过一段实践锻炼,完全合格后才可以从事有关的情报工作。近年来,情报工作发展日趋复杂,牵涉到广泛的领域,工作模式突出了网络和规范化特点,对情报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们不只要掌握丰富的工作知识,还要非常熟悉国内外航空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能系统整理复杂的情报资料。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员培养制度,彻底提高情报工作的水平非常有必要。培训过程需密切关注情报工作的全新发展情况,结合新形势、新技术开展专业化的主题培训,灵活协调各项工作内容。
情报工作牵涉广泛的内容,提供资料的单位有很多。因此,情报工作要基于客观角度,协调处理民航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整理收集资料。在这个情况下,单是情报部门独立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还要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基于整个民航系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综合监督情报工作。根据我国航空领域的实际状况,为正常运行监管体系,需要分别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建立情报监管机构。国家层面的监管机构主要处理国家机构与情报部门之间的工作,严格检查情报资料的质量,定期组织情报部门接受业务培训,调查情报资料引起的事故。地区情报监管机构对地区内的相关单位与情报部门实行管理。有关部门主要开展具体的监管工作,监管机构统揽全局。同时,采取更完善的方式制定质量监管工作的规章机制,明确监管部门的工作细则,保证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使情报资料根据实用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航空情报部门发挥了空间载体的作用,不只组成了航空服务体系,还是航空情报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航空情报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飞行安全与否,也是航空情报部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本文围绕航空情报,对其工作系统分析,深刻讨论了提高情报工作质量的措施,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